2021年9月14日晚,“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在清華開講,該課程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于今年秋季發布的首門“全球公開課”,也是世界慕課聯盟2021年秋季學期全球融合式課堂項目課程之一,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高校學生參與學習。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蒙古科技大學、智利大學、尼日利亞伊巴丹大學等高校的30餘位同學線上參與了課程。
“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一課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教授張佳音,北極光創投創始人、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傑出訪問教授鄧鋒聯合設計開發。本期課程由鄧鋒主講,課程通過與中國實踐的緊密結合,提供對于新技術商業化、科技企業創立與成長關鍵要素及一般性規律的新思考、新讨論與新視角。
課堂伊始,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教授在視頻緻辭中說,“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一課按照技術商業化與科技企業建設的關鍵方面來組織,對學生的專業背景不設限制,突出了科技與商業、技術與産品、價值觀與商業模式的融合。
白重恩緻辭
白重恩指出,課程的一大特色是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今年,在提倡科技強國和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科技企業的創立與成長”更加突出“硬科技”的價值驅動作用和可持續發展觀,特别增加技術倫理、技術社會價值實現、數字化賦能、影響力投資等方面内容,為學生帶來更具深度與前瞻性的觀點與教學讨論。
鄧鋒介紹,本課程聚焦創新創業實踐,圍繞如何發現商業機會、産品定義與開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組織建設、風險投資與影響力投資、領導力與價值觀等五大闆塊進行分析講解,旨在培養學生對于科技創業的全局視野與綜合能力,提高市場意識與産品思維,提升創新力、組織管理能力與領導力。
“未來十年,在中國做科技創業和科技創業投資,這是曆史給我們最好的機遇。”鄧鋒在授課中談到,科技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當前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中,科技企業占據九席。如今,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鄧鋒授課
“為什麼要開設本課程”、“為什麼要關注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關鍵性要素有哪些”……授課過程中,鄧鋒圍繞同學們關心的問題逐一講解。他還結合自身創業和投資經曆,幫助同學們理解如何發現和判斷商業機會。
課堂上,鄧鋒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圍繞人工智能、元宇宙、老年人消費市場等熱點話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探讨。
講課過程中,師生互動不斷,頭腦風暴頻現。鄧鋒一邊講解,一邊與同學互動,啟發學生思考。線下學生積極舉手回答,線上學生則通過彈幕和評論參與互動,提出了關于如何準确抓取市場信息、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的挑戰等精彩問題。
“醫療垃圾溯源”、“旅遊行程規劃”、“電動車快充”……在鄧鋒的鼓勵下,同學們從發現商業機會的角度,紛紛提出自己的創業想法。鄧鋒則站在投資人角度,從市場需求、投資價值等維度,幫助同學們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具體建議。鄧鋒總結,創業首先要了解用戶需求,搞清楚這個需求是屬于剛需、未被滿足的潛在需求、還是僞需求?其次要判斷這個市場是否是好的市場,例如考慮市場是充分競争還是非充分競争,是存量市場還是增量市場?最後要判斷是否是好時機,分析是老市場還是新市場,創業時機是否已到?
變化産生機會,鄧鋒建議同學們要關注變化,挖掘變化中的機會。“當你要做創新的時候,首先要能感覺到變化,如果你對變化很敏感,就能發現很多新的商業機會。”鄧鋒最後鼓勵同學們培養發現商業新機會的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商業嗅覺和商業思維,提升好奇心和敏感度,能夠在别人都沒有發現的時候,率先發現商業機會。
談到課程收獲,清華經管學院羅凱雲同學分享說:“學習課程後,對于市場熱點,我有了新的看法。行業熱的時候避免追熱點,往更早的行業走,培養自己思維的前瞻性’。對于如何評價好的創業者,我也有了新的定義。首先看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對于如何成為好的創業者,我懂得了要有産品經理思維,技術和需求結合去考慮,找到細分市場。”趙梓程同學說:“鄧鋒老師通過自己長期創業和投資的經驗給我帶來了更加高屋建瓴的視角,然後從更加系統、宏觀、長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在我們科技企業的創業與成長過程中抓住機會,創造價值。”工業工程系李建永同學談到:“鄧鋒老師通過多個特色鮮明的企業案例與我們交流其商業模式的選擇與用戶需求的重新挖掘,讓我們能夠更有深度地理解各家企業的關鍵成功要素。”
鄧鋒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電子工程學專業畢業生,2005年創立北極光創投,并擔任創始管理合夥人,目前主導管理6支美元基金和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資産逾三百億人民币。他在高科技、互聯網、消費及健康醫療等領域領導北極光投資逾四百家企業。北極光創投專注于投資早期、科技創新型優秀企業,強調“團隊、市場、創新”,注重與企業家的交流與相互學習,與企業共同成長。
正如白重恩院長所談到的,全球融合式課堂将清華優質課程通過在線的方式開放給海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依靠創造性的教學設計,深植與共教育,建設可持續共同體的意識和本領。
記者:楊洋張忠軒郭乃菁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