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積極的财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别國債。對此,《第一财經》兩會特别節目連線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清華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以及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副主任吳斌珍教授。
何平認為,考慮到目前财政收入已進入恢複性增長,經濟逐月向好,今年财政赤字率比去年有所降低,但與此同時,疫情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政府依然需要保持積極主動的一些财政政策來恢複市場活力、保護市場主體,因此,3.2%左右的赤字率水平較為合适。
吳斌珍認為,今年的赤字率規模既體現了積極财政政策的取向,也為未來不确定性因素留出了政策調整的空間。
此外,報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範圍,将2.8萬億元中央财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于去年。
對此,吳斌珍表示:“像疫情的這種緊急的突發事件,這種效率資金到達效率是非常關鍵,這其實是治理上的一個進步,這也可能是我們現在政府治理數字化高效化的一個集中體現。”
何平
何平:3.2%的債務規模,事實上比去年的規模已經有所下降。當然因為今年我認為疫情并沒有完全結束,所以說政府依然需要保持積極主動的一些财政政策來恢複市場的活力保護市場的主體,所以說3.2%的赤字率是比較合适的。
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将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一個重點還是一些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這些給市場帶來很大活力、解決大量就業的小微企業給予足夠的稅務減免,這個一方面可以保障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就業,三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經濟體的創新。
吳斌珍
吳斌珍:現在我們的去年整個經濟比預期的要好,然後今年肯定會更好,所以我覺得符合我們的一般的預期,赤字率會有所下來。但是因為今年也還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的發展,包括我們整體恢複的情況,而且實際上你從工作報告裡面去看,我們在支出的目标還有現在考慮的事項裡還是蠻多的,那麼我們财政赤字率就不可能下降很多,所以我想它是一個系統性的比較協調的數字。
此外,報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範圍,将2.8萬億元中央财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于去年。
吳斌珍:中央資金直達是提高資金的到達速度,我之前也看過一個統計,就是說原來的中央資金到縣裡可能需要4個月,那麼現在可能1個星期就下去了,那麼在像疫情的這種緊急的突發事件,這種效率資金到達效率是非常關鍵,這其實是治理上的一個進步,這也可能是我們現在政府治理數字化高效化的一個集中體現。
内容來源:第一财經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