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駿,金融系,經博15。

洪祥駿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泰戈爾
記得在浙大本科大三暑假拿到了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保博資格的時候,我對于科學研究的認識還是非常的懵懂。我在本科學習金融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對于數學和計算機非常感興趣,隻知道在博士階段可以學習到更多有趣的金融和數學相結合的知識,于是便踏入了學術研究的大門。但是我對博士學習的認識其實一開始不是很清晰,所以讀博的五年卻更像是在不斷試錯成長的曆程。
回顧讀博這五年來的心路曆程,我才意識到現在的自己和當初相比在心智和思考上都産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思維上的改變才正是這五年博士學習帶給我最寶貴的财富。畢業在即,我對母校充滿了留戀。我非常感謝這五年所經曆的挫折困難,更要感謝清華園裡那些可敬可愛的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關心和鼓勵,讓我成長為現在的自己。因此,我希望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畢業感悟:年輕人不能想赢怕輸,自我成長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學術門外漢的求索曆程
“這學期有一門泛函分析,有沒有人要一起搭伴學呀?”;“聽說機器學習領域的專家Hinton來開講座了,要不要一起去聽?”這些場景在我讀博一時特别的熟悉,還記得當時的自己就是這樣一個興趣廣泛,喜歡學很多課程的人。但是這樣的一個“學癡”精神其實對于學術研究是不利的。我在博士的第一個學期便選擇了要從事互聯網金融平台經濟的理論研究方向,希望能闡釋投資者參與到平台經濟中能産生網絡外部性的理性動機。為了能深入了解理論研究的來龍去脈,我學習了宏觀到微觀的經濟學理論後,感覺還是無法找到很好的切入點,又去學習了複雜網絡圖論和機制設計相關的數學知識。我沉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海洋中無法自拔,結果光學了很多數學知識,卻沒有對一開始該研究的問題動筆思考,以至于一個學期都在原地踏步。因此,我在博一上學期的心得是“學而不思則罔”。
博一的第二個學期,我們的金融專業課也開始了,我在學習了公司金融的專業理論課後,視野被突然打開了,原來紛繁複雜的金融活動用幾個簡單的假設進行建模推導後都可以一以貫之地解釋,構建起了一套完備的知識系統。我也開始野心勃勃地想要建立起一個完備的理論體系來解釋互聯網經濟。這一個學期我學會了專注于研究問題而不隻是聽課,但是卻有些“不自量力”,太早地開始希望面面俱到地建立理論體系,我花費了一學期的努力終于搭建出理論模型後,興緻勃勃地去找導師讨論,結果導師否定了我的理論模型,全部需要推倒重來,隻需要找一個很小的問題來建模分析即可。感謝導師的及時糾正讓我領會到了理論研究的正确方法。因此,博一下學期我學會了“Less is more,不要貪多,不要面面俱到”。
博二是我的學術摸索期。在當時,我了解到國内找教職必須要有一年海外交流經曆,我在博一時也積極關注着能去海外交流的機會。終于,金融系為我們提供了能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訪學的機會,我很幸運地通過了面試,但是海外的指導老師是一位企業并購和文本分析擅長的實證研究專家,希望我沿此方向繼續深造。我與導師商量後,他同意了我轉型作實證研究,同時跟從另一位副導師開展研究,我特别感激導師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在博二期間便開始了對數據分析和編程學習的摸索。為了學習文本分析,我開始自學了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課程,花費了很多時間學習和處理文本數據。為了了解企業并購,我開始對相關研究問題進行重新選題和摸索,但是選題的過程卻不順利。我從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産業投資到輕資産化等領域中希望探索企業通過并購形成企業邊界的原因,但是換了很多角度都無法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實證結果。博二一晃而過,我才醒悟到“做事要專注,不要頻繁變化”。
博三的這一年,我來到了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進行訪學。但是原先計劃要做的文本分析的課題由于海外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已經順利投稿了。在海外教授和副導師的建議下,我開始從事新興市場的跨國并購研究,這意味着我需要重新開始學習和接觸國際數據庫和收集跨國數據。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都在數據庫的搭建和指标計算上,但是很遺憾的是一開始希望摸索的全球性的跨國并購問題結果不穩健,一轉眼隻剩下四個月就要回國了,我開始專注研究中國的跨國并購,同時對中國各個部委出台的對外投資、重大資産重組和行業發展相關政策法規進行學習梳理,終于在回國前完成了一篇英文論文初稿,而它也成為了我畢業論文的雛形。感謝這一年海外教授的指導,我對實證研究過程需要的嚴謹和細緻有了很深的體會,“做事要有工匠精神,慢工出細,大器晚成”。
回國後我就進入了博四,到了需要準備求職的時候,心态卻發生了變化。我在過去的研究中一直認為隻要能用打造傳家寶一樣的态度來完善一篇論文就能成功當上老師。而很多前輩們開始提醒我,在學術界要先生存,才能談發展,而生存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夠的發表來滿足就業門檻。我開始不再隻專注于深挖一個難題,而是嘗試要多找合作者一起讨論,多寫多改。除了對與國外教授合作的論文反複修改和提升結果穩健性以外,這一年裡我還寫了十餘篇論文,最大的體會就是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我們需要能通過寫作來突出自己文章的貢獻,言簡意赅地闡述清楚文章主要邏輯。我明白了要“大道至簡,學會說話,講好中國的故事”。
一轉眼博士生涯到了第五年,我才終于迎來了第一篇論文的發表,而同時我也将自己的不同論文到近十場國際國内會議進行宣講;學院的兩位老師願意與我開展文本分析相關的研究,讓自己博士階段的學習沒有白費。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将研究成果用到社會實踐中
我還記得就在國考的那一周,我參加了四場學術會議,彙報了四篇不同的論文,
在準備國考的過程中,我聆聽了許多地方基層工作者還有國家部委公職人員的經驗分享會,他們為國計民生日思夜想,上至國家大局,下至一方水土,對于我國經濟金融發展有着深刻的洞解,上下協同一起研究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政策。而這種知行結合,從現實中發現問題,深入分析解決問題的工作恰恰是我非常希望樂意從事的職業。此外,我對公共事業工作一直較為關注,最開始的認識源于博士期間一直從事的社會工作。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能鍛煉自己的工作處事能力。我在博一時曾參加經管學院研團博士生實踐服務團以及研究生會學術部,結識了一群樂于奉獻、充滿幹勁的小夥伴;博二時繼續在研團組織部擔任副書記,學習着如何協調籌辦各項會議。而在回國後,又繼續擔任班級的黨支部組織委員和團支書等工作,為班集體服務。由于我是一名福建廈門人,有很濃的鄉土情結,崇尚落葉歸根,于是我在畢業求職時報名了福建選調生考試。最後我很幸運地通過了筆試和面試,定崗到了家鄉的政府機關。
我一直記得在面試當天,面試主考官向我介紹了博士生在政府機關的工作狀态,讓我對日後的工作充滿了憧憬。博士選調生在這裡是作為一名政策研究者,我們不僅僅需要對一個領域有深入的學術研究功底,還需要具備廣博的視野和知識面,對不同的宏觀因素和利益相關方統籌協調,全盤考慮。我需要将我的金融思維和專業知識融入到當地政策制定過程中,同時我們還需要走訪企業和基層進行深入考察,收集數據樣本後進行分析,充分地開會研讨,借鑒和調研其他地方的優秀政策成果。
魯迅曾說過“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公務員的工作更多需要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上,懷揣着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讓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之花盛開在一條條具體可行的政策之上。與此同時,我的學術理想其實還可以在這裡繼續延續,“窮理以緻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有了對現實工作的親身實踐後,我也許還能更好地總結出一般規律,作出接地氣的研究成果。
結語
我的故事隻是衆多博士生苦苦摸索的經曆縮影,我們平凡卻不平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出好戲。無論何種境遇,身在何處,我們都能發揮自己的所學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讓智慧的種子播撒在祖國大地上。我非常感謝在清華讀博期間有導師和衆多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和關心鼓勵,讓我可以不留遺憾地告别母校。希望今後我能讓所有努力圓滿落幕,不辜負學校和老師們的殷切期望。
水木清華,教我育我。無論我們今後遇到多大的困難坎坷,我們都應銘記在清華讀博階段摸索成長、攻堅克難的那段經曆,從中汲取勇氣和信心,堅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哪有一夜成名,隻有百煉成鋼。不管我們現在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不要被别人或快或慢的成就所影響,浮躁焦慮,随波逐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時區,在機會沒到來前,我們隻需要跟随内心選擇的繁星指引,不斷奮鬥,勤于思考,終能等到自己人生的日出之時。
供稿:研工組
編輯:張曉雪
審核: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