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出席“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主題論壇并發表演講

2020-05-10
閱讀: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改變世界格局?全球産業新格局是什麼樣?今後中國經濟怎麼發展?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弗裡曼講席教授白重恩在鳳凰網财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主題論壇上表示,想讓經濟恢複正常需要改善生産和消費的環境,保護有較好發展前景但短期受到沖擊面臨困難的企業,保護金融體系以及保民生。

白重恩提醒,在考慮實行舉措時,要特别注意盡量避免短期的刺激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過去曾有過教訓,有時候為了保增長采取了比較強有力的措施,當期保增長雖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長期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關于如何保護長期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白重恩表示,生産和消費環境恢複正常非常重要,如果要給這些企業創造需求,需要對症下藥,不同行業保護的力度需要有差異。有些消費環境不存在的産業,例如國際旅遊,即使給消費者發放消費券或者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很難給這些行業帶來需求。對于很多企業要想辦法減緩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包括人工成本、資金成本、租金減免、稅費減免等。但某一些壓力特别大的企業即使采取這些措施也不一定有所幫助,或者力度不夠,需要對這些企業進行一定的财政補助。

白重恩對産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居民支出需要作出結構調整,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不到40%,從全球跟其他國家相比較低。對比于G20中大的經濟體,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幾乎都高于50%,還有一些高達70%。未來經濟想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增加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

此外,白重恩表示,産業結構需要作出調整的還有城市化相關的公共支出與居民消費、貿易相關、數字經濟。白重恩認為,數字經濟能夠給每個人帶來好處,需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速度并且掌握節奏,同時對傳統基建保持謹慎。因為傳統基建雖能創造需求,短期内解決一些就業問題,但需要考慮到傳統基建的長期影響以及是否能幫助到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如果這方面把握的不好,可能會加劇産能過剩。

以下為發言實錄,以飨讀者。

微信圖片_20200511095926_meitu_1.jpg

白重恩出席“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主題論壇并發表演講

這個環節的主題是疫後産業新格局,現在中國可以說疫後,因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從全球來看還在疫情中,其他國家的疫情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現在仍然可以對未來一段時間内中國經濟應該做一些推斷。

盡量避免短期的刺激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

第一是需要做什麼。首要任務是讓生産和消費環節恢複正常,如果消費環境不能恢複正常,很難想象經濟能夠恢複正常。

首先,一個特别重要的工作是保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因為短期受到嚴重沖擊而面臨困難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中有一部分或者是大一部分破産,這不僅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會給未來經濟恢複增加難度。

其次,是要保護金融體系。金融體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為實體經濟供血。如果金融體系受到了很大的損失,那麼未來為經濟體系供血的能力也就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另外,要保民生,在這個階段很多企業面臨着困難,因而企業的員工也就面臨困難,要保證這些員工的生活能夠正常地運行。

還有,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其實即使沒有疫情也需要做一些結構調整,這次疫情要求更快地去做經濟結構調整,而且需要順應疫情所帶來的長期的結構變化進行調整。

在考慮這些事情的時候要特别注意,盡量避免因短期刺激造成長期不良影響,過去是有過這樣的教訓。有的時候為了保增長,采取了一些比較強有力的措施,這些措施在當期确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不同的行業面臨的壓力不一樣,所以不同行業保護的力度需要有差異。比如旅遊産業,即使是給消費者發消費券,或者是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很難給這些行業帶來需求,因為消費的環境不存在。

對于很多企業,要想辦法減緩他們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其中包括人工成本、資金成本、租金成本、稅費等等。某一些壓力特别大的企業,即便如此可能幫助力度也不夠,還需要考慮進行一定的财政補助。

未來經濟想要可持續發展需增加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

另外,産業結構方面需要做哪些調整?首先,居民支出方面,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不到40%,從全球來看,例如 G20中較大的經濟體,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超過50%,還有一些超過70%。未來經濟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就要增加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

怎麼來增加居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短期來看,有消費環境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夠高的問題。短期可以給居民增加收入,對消費的産生一些影響。

消費方面,居民支出裡服務消費比較短闆,包括醫療衛生、養老等,養老裡包含養老相關的一些金融服務如養老保險。養老保險不能隻靠政府,有一些也需要居民為自己準備、以及教育、體育、健身、文娛等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随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這些服務消費領域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大。還有一些消費是受到了限購的影響,未來可能需要對某一些限購的措施進行調整。

另外和産業結構相關的是與城市化相關的公共支出與居民消費,城鎮化水平仍不夠高的,未來還需不斷提升城鎮化水平,特别是城鎮化的質量。随着這個進程也會影響産業結構,特别是與進城農民住房相關的投資和消費。這與土地政策有很大關系,未來應有所調整,幫助居民在這方面更好地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好處。

産業結構調整另外一個方面跟貿易相關。過去十年中,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占全球勞動密集型出口的份額逐漸降低,因為随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勞動力的成本也會提升,這很難逆轉。但是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當他們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占全球份額降低的同時,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出口占全球的份額卻在上升。然而中國而是在下降,這方面需要改變。

對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出口的結構調整,中國有能力改變,因為随着技術不斷發展,中國提供生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品的能力越來越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阻力,就是面臨的貿易阻力、貿易摩擦不斷地加大。貿易摩擦對不同的貿易夥伴是不同的,那麼需要考慮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比如很多貿易摩擦是出于對國家安全的關注,那麼是否有辦法消除貿易夥伴的擔憂。另外一些國家可能産生的貿易摩擦比較小,是否能想辦法對這些國家進行更多的貿易,這需要貿易結構不斷地進行優化。

全球供應鍊在疫情發生之前就有比較大的風險,有一些進口産品對供應鍊非常重要,卻是不安全的,中國需要對供應鍊的安全做出更好的安排。疫情使得對供應鍊安全的關注增大,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國家可能也在考慮。所以一方面中國要保障供應鍊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脫離全球供應鍊體系。如果所有東西都自給自足,對效率也會産生不利影響。所以要做兩手準備,一方面要底線思維,安全上有所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會。中國過去這些年一直受益于全球化,未來還應該繼續受益,但同時要考慮供應鍊安全。

産業結構的調整中,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應該是長期趨勢,即使沒有這次疫情,數字經濟未來也會有更重要的地位。中國在這方面也有優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大的市場。這次疫情又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推動力,很多經濟活動的線上化,例如在線辦公、教育、醫療、會議、數字政府、網上零售等,可能會帶來持續的影響。比如網上會議,未來即使疫情完全結束,以後養成的一些習慣還會持續。

對數字資産的評估、定價、核算要有一整套的體系支持

那麼數字經濟要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有幾個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一是數據本身就作為一種要素,沒有能很好地進行市場化配置,未來需要考慮怎麼對數據要素進行比較好的市場化配置。這有很多困難的地方,因為數據作為一種資産,跟别的物理資産有不同的屬性,所以需要對數字資産的屬性以及對數字資産的評估、定價、核算都要有一整套的體系來支持。

數字經濟的治理也會帶來挑戰,考慮未來産業發展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數字經濟的治理有什麼樣的改變,這種改變對産業會帶來什麼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是對數字經濟的企業本身帶來影響,也對整個市場環境帶來影響,比如數字經濟使交易的成本更低。未來可以期待,數字經濟能夠使信用體系、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完善

數字經濟的發展中,過去在消費互聯網方面發展得較好,但在工業互聯網方面還有很大追趕空間。為什麼消費互聯網發展得比較好,工業互聯網發展得不是那麼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互聯網的一些服務是通用的,有一個平台。對于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來說,這種平台發展的條件就比較好。而工業互聯網雖也有一些通用的服務,比如線上會議,但有更多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是專用的,這就使市場優勢不能完全得到發揮。所以要發展工業互聯網,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消費互聯網中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發展,未來還有一些新的發展,特别需要關注的是5G可能帶來的影響。5G使移動終端的功能改變了,比如現在很多計算是在終端上計算,未來5G發展以後,很多的計算可以到雲上計算,這使得移動終端的功能大大擴展,未來會産生什麼影響值得去思考。

工業互聯網方面特别要考慮人才創新的作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有更多的人才,需要人才創新能夠更快地應用到實體經濟中,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另外要建立面向産業鍊聚集的産業互聯網的新生态,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跟新生态有很大的關系。

傳統基建短期雖能解決一些就業,但可能加劇産能過剩

現在數字經濟要發展還要考慮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新基建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一定程度上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設,但也要把握好節奏,把握節奏對于保持投資的高效非常重要。

有了這個基礎設施,要享受這個數字經濟還需要有移動終端,大部分人沒有問題,但是對于一些邊遠地區的人,對一些貧困人口,移動終端對他們來說仍然是奢侈品,所以怎麼讓移動終端普及,讓數字經濟能夠給每個人帶來好處,可能需要政府做一些工作。

新基建的建設現在需要去加快它的速度,同時要掌握節奏,但是對傳統基建,需要特别地謹慎。因為傳統基建盡管能夠創造需求,短期解決一些就業問題,但是要考慮到傳統基建創造的需求能不能幫助到企業,有什麼長期影響,需要特别地謹慎。如果做得不好,傳統基建可能會帶來某些産能的過剩。

新聞來源:鳳凰網财經

編輯:張曉雪

審核:趙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