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1月12日,清華經管學院研團赴江西于都社會實踐支隊15名師生前往江西省于都縣,圍繞當地的精準扶貧和産業發展情況展開調研。
于都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東部,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進行過偉大革命實踐的地方,是著名的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集結地和出發地。此次實踐重點地梓山鎮在近年來按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工作要求,促進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良性互動,重點發展了富硒蔬菜、臍橙種植、富硒水稻等一批特色優勢産業。
扶貧之路:情懷紮根土地扶貧更要扶志
為深入了解當地扶貧政策與扶貧工作現狀,實踐支隊分别于1月10日和1月11日前往梓山鎮鎮政府和梓山鎮張軍村村委會,與當地幹部進行座談,并于1月11日下午前往張軍村進行入戶訪談。

支隊師生入村走訪
為打赢脫貧攻堅戰,于都縣制定了一系列詳細具體的文件資料,包括脫貧攻堅政策明白卡、貧困戶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宣傳手冊等内容。目前梓山鎮扶貧工作最大的困難集中于兩類貧困人口:“等靠要”貧困人口和喪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為了實現“扶貧先扶志”,扶貧幹部十分重視在鄉村層面的思想工作和感恩教育,同時提供保健員、光伏管護員、圖書管理員、護林員、水庫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以提高貧困人口的“自造血”能力。
1月11日下午,在張軍村村幹部們帶領下,支隊全體15名師生分為4個小組入村走訪,到貧困戶、“6+3”類農戶家中看望并深入訪談。在此過程中,隊員們切身體會留守兒童、因病緻貧、大齡未婚等社會現實,了解精準扶貧政策在各家的實施情況,感受脫貧政策下中國農村家庭的巨大變化,更深刻地體會到扶貧更要“扶志”的重要性。
教育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為通過自身力量對老區的扶貧工作有所貢獻,1月9日晚,支隊同學前往于都二中開展清華經管研團公益活動“青苗計劃”,與高三10個班級的同學進行長達兩小時的經驗分享,受到了當地學生的熱烈歡迎。

支隊在于都二中開展“青苗計劃”活動
振興之路:發展特色農業打造品牌産業
為了解當地産業發展情況和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工作,通過梓山鎮挂職幹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8屆博士畢業生陳聰的對接安排,實踐支隊一行成員先後來到娜家臍橙、江西綠中源生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梓山鎮萬畝富硒蔬菜産業園和懷德農業富硒蔬菜基地進行調研,了解當地特色農業與品牌産業發展現狀。
臍橙作為當地名片式農産品,近年來在電商平台的興起和農夫山泉等企業的大規模回購下産業發展良好。如何更好地實現臍橙銷售的可持續性和自主性、進行“贛南臍橙”的品牌維護與監管、擺脫“黃龍病”困擾,成為影響當地臍橙産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支隊參訪娜家臍橙果園
在江西綠中源生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和油茶基地進行實地調研的過程中,支隊成員了解到,綠中源作為江西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正在逐漸走向機械化和高附加值化。新建的茶籽加工工廠機器效率可達人工的5倍,公司也正在拓展業務到美容、保健品等油茶深加工業務當中,進一步助力當地的特色産業發展。
富硒蔬菜種植是梓山鎮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為此實踐支隊前往梓山鎮萬畝富硒蔬菜産業園和懷德農業富硒蔬菜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蔬菜基地大棚引進以色列等國家的先進技術,注重科學培育。由于規模大、品質較好并富含硒元素,因而當地蔬菜擁有良好的市場,可直接銷往一二線城市,成為了當地重要的品牌産業。
支隊調研懷德農業富硒蔬菜基地
在座談會上,大家讨論熱烈,老師和同學紛紛為梓山鎮的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和富硒特色農業發展出謀劃策,參與實踐的經管學院2019級EMBA學生李華鋒、丁潔和MBA學生王錦濤表示願意與梓山鎮開展相關産業合作,幫助引進農業技術、資金等資源,更好地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初心之路:重溫革命曆史感悟長征精神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實踐支隊成員了解了于都“三十萬人保守一個天大的秘密”的壯舉和在長征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切實體會到了周恩來總理稱贊的“于都人民真好,蘇區人民真親。”這份魚水情令大家深受感動,也對黨群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下,實踐支隊成員重溫了入黨誓詞,再尋自己的初心。

支隊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合影
此次實踐由經管學院研工組組長瞿衛菁老師帶隊,支隊共包含來自不同專業的10名博士生、1名碩士生和3名非全日制碩士生。此次實踐中,支隊成員通過老鄉們談及生活變化時臉上質樸又幸福的笑容,深刻體會到了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對于民生的改善和惠及。而這一個個小家美好生活“奔小康”的背後,是扶貧幹部們對一張張建檔立卡信息的了如指掌、是扶貧幹部們在上山下鄉時一雙雙沾滿泥土的鞋子,更是每一位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基層扶貧幹部們一顆顆想人民之所需、急人民之所急的初心。脫貧攻堅戰已吹響了最後沖鋒的号角,這次實踐讓支隊成員認識到了鄉鎮工作的紛繁複雜,看到了基層幹部撲下身子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擔當與辛勞,更看到了扶貧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這讓支隊成員對于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的建設充滿自信與期待,理解了“把學問寫在祖國大地”的意義與責任,也堅定了為這一宏偉圖景貢獻自身力量的決心。
供稿:經管學院研團
通訊員:張月遙戴蕙陽郝遠航葛逸晅
攝影:劉敬哲張月遙
編輯:張曉雪
審核: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