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第二屆教學研讨會舉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務處處長李俊峰、清華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鐘笑寒以及40餘位教師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會。研讨會由清華經管學院教學辦公室主任張磊主持。
李俊峰在緻辭中表達了對學院召開教學研讨會的支持與肯定。他表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規律與教學對象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而有必要定期開展教學研讨。經常開展教學研讨,有助于老師們之間的交流,促進學術交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并持續改進,做到教學常講常新。李俊峰表示,經管學院作為在學校裡各項工作都走在前面的一個單位,相信能夠做好教學研讨,也特别希望能夠摸索出一些經驗,在全校的範圍内學習借鑒,讓全校的老師和學生受益。

李俊峰緻辭
鐘笑寒在緻辭中表示,如今在教學中主要遇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群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是網絡時代使教學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三是知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理論知識的變化,也體現在中國社會層面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變革,更加突顯出教學研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老師們經常思考,在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最後,鐘笑寒對與會教師表示歡迎,并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鐘笑寒緻辭
随後,社科學院晉軍教授、經管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王雪莉教授、會計系王琨教授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系陳劍教授依次分享了教學經驗。
晉軍以“社會學的想象力:理論體系與生源結構”為題,從社會學的結構式分析的視角,把個人和結構聯系在一起,通過個人或群體在社會結構裡的位置來了解他們獲得的資源與機會,通過進一步感知來解釋人生的經曆。晉軍表示,課程難點有二,一是社會學的核心概念比較抽象,很多同學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二是清華本科生生源結構“同質性”非常強,普遍缺乏非城市、非中産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學的分析很多是基于生活經驗,這給教學帶來很大挑戰。針對這兩個難點,晉軍嘗試“偵破式”的案例教學,上課時不再講概念或很少講概念,而直接講理論與概念如何生成。他還通過看影視作品讨論、小組研究的方式來增加同學們的“社會實感”。此外,晉軍會讓學生們寫社會學自傳,分析自己的生活,回答“他們是怎麼坐到這間教室裡面來的”這個根本問題。

晉軍分享教學經驗
王雪莉以“案例教學經驗分享”這一主題分享了教學經驗。王雪莉有着幾十年的案例教學經驗,在管理思維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上都會用到案例教學。她表示,在案例選擇上,首先應當具備可延展性,有可以讨論和延展的空間;其次要給學生帶來各方面的啟發;第三是有記憶黏性。王雪莉表示,案例教學的教學法裡本身就有和“三位一體”相關的内容,為已有的思維模式的重構,能夠開發技能,可以去“檢驗”已有的假設、價值觀、态度,還可以做出決斷。此外,除了看案例本身,還可以先看案例指導書以幫助選擇案例,準備案例延伸素材、教學預案、準備黑闆計劃。在王雪莉看來,教師的角色不是演員而是導演,案例教學需要老師們放棄“我是學者”的視角,對課堂有控制,尊重每一位同學的發言,鼓勵學生高質量讨論,保證學生能夠領悟到知識點,促進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做出明确的選擇和決斷。
王雪莉分享教學經驗
王琨帶來了以“英文教學的課程設計與探索”為主題的分享。王琨全英文講授會計專業本科生課程“中級财務會計II”以及GMBA“會計學原理”。王琨表示,英文授課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語言本身,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挑戰,會造成溝通問題。針對這個問題,王琨采取課前演練的方式,課前已經用英語将上課内容整體過了一遍,增加自信心和流暢性,并在課上關注學生反饋,注重在課上課下都與學生保持積極的交流。王琨提到,用英文授課,不必過于糾結發音和某些詞彙的表達,以清晰、流利為主,否則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占用思維,喪失了真正想表達的本意。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加入全英文授課課堂,學生背景的差異會導緻理解的差異、知識體系的差異,王琨認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雖然不同學科的特點不同,但各國有越來越多的相通之處,在講解大背景的基礎上,國内國外的内容都要涉及。此外,王琨還提到,要根據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要來選擇、制定授課内容,讓課程更有針對性。

王琨分享教學經驗
陳劍與大家共同探讨了“培養博士生的一些體會”,從為人、為學、導學三個方面展開。陳劍表示,大學要傳播知識,首先還是需要培養人,關心學生是不是真的有學術的理想,培養學生有學術追求,又有家國情懷。為學方面,陳劍強調了選題的重要性,一是要有挑戰,二是關注學生的基礎,三是對選題要有興趣。從導學的角度,陳劍認為研究生與導師應當是一個共同研究的過程。作為博士生的指導老師,最基本的是要充分投入時間,在學生出國交換選擇導師時,做好前期工作,畢竟好的老師對學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陳劍分享教學經驗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第二屆教學研讨會合影
發言教師的分享引起了與會教師的熱烈讨論,并紛紛提出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與經驗。與會教師表示,此次研讨會溝通充分、探讨深入,收獲頗豐,不僅加強了學術交流,也為今後的教學實踐提供經驗與反思,促進教學常講常新。
供稿:教學辦
編輯:張曉雪
審核:趙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