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和22日,“院長下午茶MBA學生專場”舉行。本次下午茶分為全球MBA項目(GMBA班)的英文場和MBA在職項目(P班)的中文場先後進行。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教授與來自清華經管學院全球MBA項目和MBA在職項目學生分别展開深入交流。這是白重恩院長自去年擔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以來,參加的首場與MBA學生共品下午茶活動。
在院長下午茶全球MBA項目專場上,白重恩院長與同學們圍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MBA教育教學優勢、優化培養方案等話題展開了充分交流。在交流中,白重恩院長談到,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經濟仍處于新興市場發展階段,這會帶來大量的商業機會,也會為MBA學生的事業發展創造出更多良機。最後,他鼓勵同學們勤奮進取,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

白重恩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的GMBA班學生合影
在院長下午茶MBA在職項目專場,白重恩院長和同學們圍繞着人工智能(AI)應用、商業倫理、價值取向等問題展開了讨論。
聚焦AI應用:以公共政策糾偏利益訴求
同學們與白重恩院長圍繞AI技術應用在金融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展開交流。一位在郵政儲蓄銀行從事IT技術工作的同學提出,随着AI應用日益廣泛深入,對客戶畫像愈加精準,如何平衡信息安全和金融服務之間的矛盾?在信息絕對透明情況下,保險業是否會消失?白重恩院長從兩個方面給予了回答,一方面,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AI,有效加強業務。在這方面,未來AI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他提及,在美國,金融科技主要用于加強銀行的内控制度。比如,應用AI識别異常情況,員工要放棄一些自身隐私,以保證金融的安全性、穩定性。他也談到,與國外相比,目前國内金融業在AI應用方面尚存較大差距。另一方面,AI在金融業的應用也會産生問題,影響行業發展。對于弱勢客戶,金融服務可能受限,業務不再“普惠”。
白重恩院長和同學們一起探讨了生物遺傳技術的發展對醫療保險可能産生的影響。保險的社會功能旨在促成社會人群普遍“互濟”:高風險與低風險投保人在相同保險标的下,無差别支付等額保費,相當于低風險投保人“補助”高風險投保人。互濟有利于社會資源統籌,科技的發展會對概率事件的判斷愈發準确,如在醫療保險領域,遺傳生物技術的發展會使“先天性”疾病提前确診。出于商業利益,相關機構希望通過科技手段精準識别客戶的個人風險,以便有針對性地定價。科技應用有時會造成原有商業關系、利益訴求出現偏差,導緻弱勢客戶普惠程度下降。此時,政府會調整公共政策,推出相應監管舉措,适時糾偏,充分發揮保險業的社會普惠、互濟功能,有效保護弱勢客戶群體公平受益。
探讨商業決策:用監管監督限制過度逐利
有從事大數據AI工作的同學詢問,應用AI實施精準客戶分類,有助于做出更加市場化的商業決策;同時作為MBA學生,也要考慮普惠平等理念、社會責任擔當。這就存在矛盾,在激烈的商業競争中,如何堅持互濟、利他的思想行為,如何做出明智的商業決策?
白重恩院長回應指出,這是難以作答的好問題。究竟如何在二者之間求取平衡?理想狀态是,一旦出現極端商業競争行為,應呼籲政府監管、社會輿論監督等加以限制,促使商業競争不偏離公衆利益,不違商業倫理。他希望調整公共政策,保護有良心的人不受傷害。
有在銀行工作的同學補充說,最新分析顯示,約46%的客戶存在長尾效應,盡管對銀行貢獻并不大,但同樣需要普惠。白重恩院長表示,監管确有必要,要讓多數人受益。
詢問職業選擇:價值不全是數字
來自中國石油的同學問及,在讀MBA期間所學的各種案例、現代管理知識,與大型國企偏僵化的管理模式不同,這使他面臨兩難選擇:轉向新型管理組織的民企,還是留在國企以所學改變現狀?
白重恩院長以自己曾經的研究為例指出,連鎖企業自營店與加盟店之間的區别,頗類似于國企和民企之間的差異。前者很像國企,後者則像民企,自營店效益低于加盟店。假如完全交由競争決定,總部應将所有自營店轉成加盟店。但事實并非如此,自營店通常得以保留。因為自營店為連鎖企業帶來除銷售額之外的其他價值,如加盟店人員在自營店培訓、工作時所積累的管理經驗等。
白重恩院長回答說:“不能隻開設低效的自營店,隻有加盟店也不行,需要提供公共産品的自營店。類似地,國企在效益的報表數字上可能不如民企,但國企擔當了民企無法承擔的責任,這是其價值所在。作為一名MBA學生,在做未來職業選擇時,需理解哪種類型企業更具社會價值、價值在哪;同時也了解自身價值,以及在其中供職是否能受益。”
探究價值取向:受益大于獲利
有同學提到,入讀MBA有時會困惑、迷茫,在工作、創業上遇到瓶頸時尤會如此。還有同學問到,MBA畢業後申請美國常春藤學校(藤校)博士是否可行?
白重恩院長認為,不确定性是每人都會面臨的常态。策略上,要學會适應。再有,需明确價值取向。針對讀博問題,他說:“美國非藤校的很多博士項目同樣突出。職場上認同的是博士項目,而非藤校。美國博士項目培養方向是為高校研究人才,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想從事學術研究,并從中受益,這就是價值取向。”白重恩院長認為,對于個人來說,在成長中受益很重要,而非功利看待成才。

白重恩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MBA在職項目(P班)學生合影
白重恩院長和同學們還就選課安排、時間管理、課外活動組織、教育資源共享、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及特點等内容進行了充分交流。
通過下午茶活動,同學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入讀MBA、進行人生選擇,與判斷商業倫理、進行投資決策一樣,需明确價值取向,讓受益重于獲利,這樣在面臨紛繁選擇時會少一些困惑與迷茫。(供稿:MBA中心 萬軍馬嘉編輯:張曉雪審核:趙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