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清華經管學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與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中國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圍繞人才主題,基于官方統計數據和領英中國人才大數據樣本,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現狀、人才流動特點等多個維度,并通過對标國際知名灣區,進一步明确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地位和人才特色,建言助力大灣區把握曆史發展機遇。清華經管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煜波教授解讀報告。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陳煜波在解讀《報告》時指出,近年來,國家和粵港澳各級政府不斷制定和完善大灣區建設政策框架,而數字經濟的興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他表示:“數字經濟已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的引擎,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擔當着重要角色。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也給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科技與産業創新,将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和戰略支撐。”

陳煜波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
在大灣區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人才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領英中國公共事務總經理王延平表示:“領英在勞動力大數據方面具有無可比拟的優勢。此次,以領英獨特的‘經濟圖譜’為基礎,提取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樣本,多元呈現人才的流動情況和技能需求。領英的用戶中聚集了大批科研、管理、技術和商務類人才,他們正是數字經濟人才的核心組成部分。”
《報告》發現,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基礎型、融合型數字産業均有較快發展,各城市行業發展各有偏重。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消費品和ICT三大行業的人才占比最高。其中ICT行業數字化程度最高,體現出灣區較高的基礎性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融合型數字經濟以制造業數字化程度最高,體現出大灣區高新制造中心的優勢地位。各城市産業發展存在互補性,廣州的行業人才分布最為均衡,深圳ICT行業人才優勢突出,香港金融行業和教育行業人才優勢明顯,澳門着重于旅遊度假行業,珠海、東莞、佛山、惠州的人才則主要集中于制造和消費品行業。其次,從人才流動看,粵港澳大灣區對國際、國内人才均具有較強吸引力,城市中深圳吸引力最強,但内地與港澳的人才連通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内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對數字人才的吸引力排在前列。再次,通過與國際知名灣區進行對标,粵港澳大灣區具備較強的人才實力和潛力。在人才年齡、從業年限、數字産業綜合發展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均存在一定優勢,但在學曆、創業人才、人才職位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人才的國際連通度還有待加強。
《報告》突出了粵港澳灣區的人才特點與核心城市的人才優勢,有利于灣區内部的協調融合,以便探索促進人才彙聚和流動的最佳模式。同時,通過對标分析國際著名灣區,力圖幫助粵港澳各級政府規劃人才培養路徑,打造人才整體的核心競争力,助力粵港澳跻身世界級灣區。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4月,是學院響應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基于學院在互聯網經濟與管理領域的研究、人才培養優勢和國際影響力而成立的。中心以思想引領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為使命,整合全球頂級專家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重點圍繞數字經濟、全球互聯時代的商業創新、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治理等領域展開研究工作,為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促進科技與商業創新和公共事業發展提供客觀參考建議,為相關行業與企業提供智力支撐,同時建設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與産業創新的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中心已發表多項研究成果,包括《人才驅動下的人才一體化與數字化轉型——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人才與就業》《人工智能驅動的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中國人工智能社會認知與應用需求研究報告》《投資人力資本,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研究報告》《中國互聯網安全現狀研究報告》(供稿:溝通辦編輯:張曉雪審核:趙一燕)
更多閱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