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下午,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8畢業典禮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綜合體育館舉行。清華經管學院2018屆畢業生及其親友四千餘人,與學院教師、職員和校友一起參加了畢業典禮。畢業典禮由錢穎一院長主持。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做畢業典禮演講。

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現場

錢穎一院長主持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
典禮伊始,大家首先觀看了由學院學生會和溝通與推廣辦公室聯合制作的視頻歌曲《家園》的首播。該歌曲是由清華經管學院2003級本科生黃菁郁作詞,2003級本科生、2007級碩士生唐振洋作曲,2012級和2014級本科生演唱的原創歌曲。這首歌唱出了同學們對學院的不舍,也唱出了老師們的心聲——清華經管學院永遠是同學們和老師們的家園。
錢穎一院長在畢業典禮上報告說,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7-2018學年期間本科生共畢業252人,第二學位本科生共畢業495人,碩士生(包括MBA和EMBA)共畢業980人,博士生共畢業55人,學院總共畢業學生1782人。
随後,本科畢業生周翔(經2014)、本科第二學位畢業生李亦萌(經雙2014)、碩士畢業生冉苑瑾(經碩2015)、MBA畢業生朱旭(MBA2015)、MBA國際項目清華-MIT全球MBA畢業生倪安康(GMBA2016)、EMBA畢業生梁凱(EMBA2016)、EMBA國際項目清華-INSEAD EMBA雙學位畢業生Giorgio Fortunato(馮大志)(TIEMBA2018)、博士畢業生張佳敏(經博2013)八位畢業生代表分别發言。

左起:本科畢業生周翔(經2014)、本科第二學位畢業生李亦萌(經雙2014)、碩士畢業生冉苑瑾(經碩2015)、MBA畢業生朱旭(MBA2015)在學院2018畢業典禮上發言

左起:GMBA畢業生倪安康(GMBA2016)、EMBA畢業生梁凱(EMBA2016)、TIEMBA畢業生Giorgio Fortunato(馮大志)(TIEMBA2018)、博士畢業生張佳敏(經博2013)在學院2018畢業典禮上發言
在畢業生代表發言結束後,錢穎一院長向大家介紹了本次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著名物理學家、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教授。潘建偉教授于1992年和1995年先後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并于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學博士學位。他于2001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于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于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潘建偉教授是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也是該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由于他在量子通信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他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并入選《自然》雜志2017年十大科學人物。近日,潘建偉教授及其團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态制備的世界紀錄。

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做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演講
潘建偉從科學對于個人和對于社會的價值兩方面闡述了“科學的價值”這一演講主題,結合個人的經曆同在場師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科研态度。
潘建偉說,科學的首要價值在于它是達到内心甯靜的最可靠途徑。科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現實世界為讓人們生活的更好,同時,對于精神的啟示,科學能夠帶給人類自豪感,在可以被人們理解和掌握的自然界的規律面前,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潘建偉以個人的成長和科研的經曆舉例說,父母對他學業選擇的尊重與寬容,讓他發現排除功利的想法,選擇隻要遵從内心就好。他借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一句話:“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表示,要懂得探索和努力的過程本身已經是科學帶來的最大樂趣。
随後,潘建偉講到科學對于社會的價值,體現在科學發現對于人們觀念的改變。潘建偉以牛頓力學、麥克斯韋爾電磁方程組、以及量子力學為例,說明科學的發現如何導緻人們觀念的改變,并引發了三次産業變革。他指出,這三次産業變革中國都沒有占到先機,而其他國家因為這幾次變革而相繼成為世界強國,所以他立志要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此惠及大衆。
潘建偉以自己在量子信息基礎領域和在量子通信應用領域的研究經曆為例,說明科學探索從暫時無法看到實用價值的階段逐步積累後再進入實用化階段,才有機會獲得領先地位。同時,潘建偉也強調,這種領先不能一直樂觀。潘建偉寄語在場的經管學院畢業生,通過經濟金融手段支持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于國于民都将是長期的福祉。

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做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演講
在演講後,錢穎一院長感謝潘建偉的精彩演講,并總結概括說,作為一個卓越的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的演講以“科學的價值”為主題,通過生動的個人經曆,分别闡述了科學對于個人和對于社會的價值。對于個人而言,科學的價值在于它是達到内心甯靜的最可靠的途徑。科學幫助我們解答未知,從而消除恐懼和憂慮,這個内心甯靜的最大敵人。科學是達到不惑、不憂、不懼的最好方法。對于社會而言,科學的價值在于它是改變人類觀念的根源。近代以來的科學發現不斷改變着人們的觀念,進而導緻産業的變革。牛頓力學導緻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産業變革;麥克斯韋爾電磁方程組引發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産業變革;而量子力學則催生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産業變革。
錢穎一院長特别提到,在他的演講中,他以自己的所見和所做,說明了科學的發現,要有從容不迫的環境,也要有從基礎做起的耐心。他講到他在阿爾卑斯山谷中,看到一位80多歲、坐輪椅的老太太,竟然讀過他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雖然她看不懂。他感歎道,一個可能生活都無法自理的老人,仍然保持着對科學的興趣,這種文化氛圍是滋生大師的土壤。他又以他自己在量子信息基礎領域和在量子通信應用領域的研究經曆為例,說明科學上的探索,往往要從暫時看不到實用價值的基礎研究開始,一步步地積累下來,再進入實用化階段,這樣才可能獲得領先的地位。錢穎一院長說,從容不迫、從基礎研究做起,這正是我們當前最為需要的對待科學研究的态度。
最後,錢穎一院長讓同學們記住潘建偉教授引用的物理學家康普頓的話:“科學賜予人類的最大禮物,是相信真理的力量”。
畢業典禮最後的環節是全場師生及親友起立合唱完整版的《清華校歌》。在此之前,錢穎一院長介紹了關于《清華校歌》的曆史——在清華建校早期的1913年,清華學校的一位外籍教師為清華作詞作曲了一首英文校歌。1923年,清華學校向全校師生征集國文校歌。1924年,清華學校采納了由清華學校國文教員汪鸾翔作詞、清華學校英文文案處主任何林一的夫人張麗珍作曲的《清華學校校歌》。《清華校歌》共有三段歌詞,其中“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出現在第三段。
畢業典禮結束後,錢穎一院長與千餘名畢業生一一合影。

錢穎一院長與畢業生一一合影
在畢業典禮開始之前,清華經管學院還在偉倫樓、舜德樓以及庭院舉辦了“畢業招待會”,近千名畢業生及其親友到場。同學們祝賀畢業,互道珍重,并與老師和家人分享了這有紀念意義的喜悅時刻。(供稿:溝通辦 編輯:張曉雪 圖片:司京生 責編:時曼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