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顧問委員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

2017-10-31
閱讀:

2017年“顧問委員走進清華經管課堂”活動于10月28日-31日在清華經管學院展開,今年“顧問委員走進清華經管課堂”活動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共有16位顧問委員走進17個課堂,與同學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活動旨在為顧問委員提供一個與清華學生小範圍、近距離的交流平台。一方面,學生獲得難得的機會與顧問委員近距離交流,另一方面,顧問委員也能面對面地了解中國年輕一代最優秀學生的思想動态。

陸續抵達用圖.jpg

顧問委員們陸續到達

今年走進經管課堂的16位顧問委員有: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巴理克黃金公司董事長、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董事會主席約翰•桑頓(John L. Thornton),康卡斯特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羅伯茲(Brian L. Roberts),諾基亞公司董事長、芬安全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思拓(Risto Siilasmaa),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Marjorie Yang),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共同創辦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馮氏集團主席、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國經(Victor K. Fung),哈裡森街資本公司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摩托羅拉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克裡斯多夫•高爾文(Christopher B. Galvin),美國史帶金融财團董事長、AIG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裡斯•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雷諾-日産-三菱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哈佛大學亞當斯大學講席教授、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長、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副主席邱勇,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管理和私營企業Reliance講席教授、政治學教授吉爾菲•蓋瑞特(Geoffrey Garrett),智利盧克希奇集團董事長安東尼克·盧克希奇(Andrónico Luksic),Breyer Capital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

紮克伯格:永葆創業激情,進而改變周圍,改變世界

在紮克伯格的走進課堂活動一開始,現場同學回顧了《創新與創業:矽谷洞察》課程的精彩視頻,并由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緻歡迎辭。随後,紮克伯格在發言中表示,每年參加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會議都是一段與衆不同的經曆。他期待在這裡與同學們展開交流。之後,三支清華x-lab優秀在培項目團隊——DeepMusic、拉酷(Luckey)、AiHrt依次介紹了項目現狀、發展以及獨到之處。紮克伯格與錢穎一院長認真聽取各團隊介紹并體驗了團隊産品,與團隊成員就項目進展、創新性、競争優勢等問題現場交流。最後,紮克伯格與錢穎一院長圍繞當前創新創業環境、人工智能與個性化教育的結合等話題展開對話。紮克伯格說到,真正成功的創業公司最初并不僅為創辦企業,而是要解決真正有意義的問題。當外部環境比較複雜的時候,創業者更應該專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技術問題。紮克伯格認為,未來人工智能與個性化教育的結合可以為個人提供更加符合自身風格與進度的教育服務。最後,他還分享了自己作為Facebook掌舵者以及科技創新者的心得體會,并寄語同學要永葆創業激情,進而改變周圍,改變世界。

小紮DSC_6435_meitu_16.jpg

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對話

桑頓:中美關系

桑頓以“中美關系”(US-China relationship)為主題和同學們進行了交流。他首先回顧自己參與創建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的經曆與其中趣事。談到他離開高盛,來到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授課的決定時,桑頓表示,因為中國的崛起是他最感興趣也是了解最少的世界性議題,因此他希望能身臨其境的去做更全面的了解。為此他曾親自采訪了500名中國學生,傾聽他們的成長經曆。同時桑頓也承認,作為一名“外來者”要想融入文化是非常困難的,他認為最好的方式是與成長于這種文化中的“局内人”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系。最後,桑頓建議同學們要不斷挑戰、豐富自我,與更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建立不同文化間真正的理解。

桑頓DSC_4572_meitu_14.jpg

巴理克黃金公司董事長、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董事會主席約翰•桑頓(John L. Thornton)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羅伯茲:年過半百的創業者——打造企業的百年輝煌

羅伯茲發表了“年過半百的創業者:打造企業的百年輝煌”(Entrepreneurship: persistent innovations and revolutions)主題演講。他首先介紹了康卡斯特55年的發展曆程。康卡斯特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已發展成集有線電視Xfinity、環球影視、CNBC電視台、環球影業、環球影城為一體的年收入800億美元的媒體娛樂集團。随後,羅伯茲通過自身經曆與同學們分享了康卡斯特成功的七個關鍵點:企業家精神,主動進取和着眼未來,主人翁精神,吸引并留住最優秀的人才,跨部門合作,保持謙虛與偏執的态度,誠信經營。在被問及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時,羅伯茲說,在颠覆性創新出現的時候,企業首先要在競争中保持進攻性,其次擁有規模化才能超越過去,經營未來。針對“創二代”話題,羅伯茲表示,他見過很多家族企業中父母年老後仍繼續掌控局面,并不真心希望孩子繼承家業,但他的父親則從不否定年輕一代,反而從不同角度激發年輕一代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羅伯茲_meitu_10.jpg

康卡斯特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羅伯茲(Brian L. Roberts)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現場學生面對面交流

李思拓:機器學習革新價值創造

李思拓帶來以“機器學習革新價值創造”(Machine learning revolutionizing value creation)為主題的演講。他從自己與機器學習的結緣講起,舉例說明機器學習的真正含義。他表示,雖然很多人認為機器學習将是未來公司發展所需的基礎技術,但人們對它的了解卻十分有限。在李思拓看來,人工智能變得更好不意味着機器更加“聰明”,而是其預測的出錯率大大降低。當談到人類和人工智能的關系時,李思拓認為,錯誤的輸入往往帶來錯誤的輸出,機器學習也有其缺陷,人類和人工智能實際是各有所長。他也大膽地預測,在人工智能時代,相關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将趨向于低可預測性,高複雜度的狀态。而對個人和組織來說,要做的是主動接觸和了解機器學習,并培養用此類手段解決商業問題的直覺,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李思拓KAIL9217_meitu_8.jpg

諾基亞公司董事長、芬安全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思拓(Risto K. Siilasmaa)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楊敏德:襯衫制造背後的企業社會價值創造

楊敏德以“襯衫制造背後的企業社會價值創造”(I don't make shirts, I make a difference)為題分享了關于傳統制造業創新、企業管理、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她首先說起自己與清華的緣分:祖父畢業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如今清華許多優秀的畢業生在溢達集團實現着自己的價值。她認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利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是傳授知識,這對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同等重要。随後,楊敏德介紹了溢達集團的概況。這家正在經曆變革并不斷為社會創造新價值的紡織企業,重視各種層次的技術創新:生産過程可追溯的機器;在生産中使用綠色材料;采用特殊紡紗機以減小噪音,保護工人等。同時,溢達一直保持與高校和研究所合作,推動技術發展。談及企業管理,楊敏德認為,管理一支好隊伍比僅僅追求業績重要的多,即“小企業管事,大企業管人”。關于中國的經濟,楊敏德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一個關鍵在于如何運用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來創造價值的新階段,我們應該充滿信心,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

楊敏德IMG_6931_meitu_17.jpg

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Marjorie Yang)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蘇世民: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獲得個人成功

蘇世民就“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獲得個人成功”(How to be personally successful in a global economy)分享了自己的體會。首先,他通過講述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就形成的對新商業機遇的思考,強調了一個人要找到自己擅長并熱愛的行業的重要性。之後,蘇世民以自己創辦黑石集團的經曆為例,講述了他作為企業家是如何從無到有,通過構建有效的商業模式及把握正确的決策安排,将黑石集團發展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蘇世民告誡緻力于學生們,要敢于在品味孤獨和痛苦時尋找改變世界的機遇。蘇世民說:“你們是幸運的,因為你們身在中國這樣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國家,政府正在做出正确的決策,你們要成為自己的宏觀經濟學家和颠覆性科技的創造者。”

蘇世民_E9A0392_meitu_15.jpg

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共同創辦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馮國經:全球供應鍊管理的變化

馮國經以“全球供應鍊管理的變化”(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global supply chain)為主題分享了他對于包括供應鍊在内的全球經濟變化的分析和期待。他首先回顧了過去30年全球化的變化,并對比了在改革開放前後香港和内地的商業生态。得益于内地的改革開放,香港的市場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香港本地的企業和資本也從“一條龍小規模經營”的理念發展成為堅持“生産的每一步都尋找最好的生産地點”,進而誕生出包括利豐在内的衆多跨國經營公司。馮國經指出,過去數十年全球供應鍊的變化有效幫助了衆多企業降低了産品成本,同時幫助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到全球化。之後,馮國經針對全球化從“生産的全球化到消費的全球化”展開了诠釋,以利豐為例,他預期在未來消費産品的目的地将會從OECD國家逐漸遷移到包括中國在内的發展中國家。

馮國經DSC_4547_meitu_2.jpg

馮氏集團主席、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國經(Victor K. Fung)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高爾文:創新與信任

圍繞“創新與信任”(Innovation and Trust)這一主題,高爾文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信任的核心、如何做到信任,以及什麼是創新、創新背後的哲學、創新所需的能力等。他從曆史經驗總結到:所謂“信任”就是要做到“增進互信”、“抓住本質”。當雙方彼此互信時,一定都能有所成就。而當一個人擁有抓住本質的能力時,他就擁有了避繁就簡的能力,從而逾越“複雜性”這個巨大障礙并獲得成功。談到“創新”,高爾文表示,他所說的創新并非今日熱議的“技術創新”,而是從企業家角度講的“商業創新”。他說“創”就意味着一定要“新”,如果創造出的不是新事物,那就不是創新。在創新過程中,如果人們甚至是行業專家都不理解你的所作所為、認為你是在“發瘋”,那麼你就是在創新。在講述祖父保羅•高爾文(Paul Galvin,摩托羅拉公司創始人)的故事時,高爾文提到,領導力就是領導者将企業“帶向别處”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一種創新的能力。

高爾文DSC_4857_meitu_5.jpg

哈裡森街資本公司主席、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摩托羅拉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克裡斯多夫•高爾文(Christopher B. Galvin)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格林伯格:人工智能将會給所有行業帶來影響

格林伯格在課堂上首先和同學們分享了他在美國國際集團(AIG)就任CEO的經曆。作為前美國保險業的最有影響力的領袖之一,他用37年時間,将美國國際集團從一個中小型公司打造成在130個國家擁有9.2萬雇員、資産高達1800億美元的世界第三大金融集團和世界最大保險公司。格林伯格以決策果斷而準确聞名,他認為自己的兩次從軍作戰經曆對于領導力的塑造和公司的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對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格局,格林伯格提出,企業若想走向國際化,應當認真了解各國不同的規章制度,根據不同的情況開發不同的産品。他表示中國正在引領新的世界貿易體系,并強調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談及對于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格林伯格說,各行業的發展總會伴随變化,要懂得體會和不斷學習。格林伯格先生看好人工智能前景,并稱“人工智能将會給所有行業帶來影響。”最後,格林伯格對同學們的職業選擇提出了建議,并鼓勵大家要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态生活。

格林伯格DSC_7430_meitu_7.jpg

美國史帶金融财團董事長、AIG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裡斯•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戈恩:全球領導力及新技術對汽車産業的影響

戈恩在課堂上做了“全球領導力及新技術對汽車産業的影響”(Global leadership and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the automotive)的主題演講。戈恩坦言,作為企業負責人應迎難而上、無所畏懼,視困境為全面提升與展現個人領導力的機遇。這也是他“臨危受命”,接手改革雷諾、日産兩家受困企業并最終取得佳績的“法寶”。面對雷諾-日産-三菱聯盟這一龐大集團體系的運營,戈恩将其歸結為“合力與獨立”兩大要素——在頂層标準化基礎上,尊重重組企業各自的優勢與獨立性,保證内部協同效率,形成合力并保持聯盟優勢。此外,針對汽車産業競争環境與未來商業發展布局,戈恩提出,新能源與人工智能,将是其企業高度關注的兩大方面。

戈恩DSC_6201_meitu_6.jpg

雷諾-日産-三菱汽車董事長兼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馬斯金:如何成就學術人生

馬斯金與清華經管學院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就“如何成就學術人生”分享了他的學術曆程以及人生經曆。首先,馬斯金介紹了他選擇經濟學作為自己研究方向的心路曆程,強調了經濟學在其思想和社會有用性上的獨特地位,并寄語青年教師開拓思路,保持好奇心,不要囿于某一小主題的研究,要有大視野。馬斯金還希望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可以享受學術的純粹樂趣,而不要被研究方向的潮流而影響。在之後的問答交流中,馬斯金對比特币等新技術發表了獨到的評論,就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和方法、如何管理時間、如何管理多個項目等問題為與會師生進行探讨與交流。

馬斯金488A0631_meitu_11.jpg

哈佛大學亞當斯大學講席教授、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青年教師座談

納德拉: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為了打敗人類,而是予力人類新發展

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走進清華x-空間(清華x-lab),以“微軟的轉型與創新(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icrosoft)”為題與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展開對話,納德拉與同學們分享說,創新不隻是為了創新,更多的是推動均衡增長。在這個創新時代,微軟有責任為社會的創新發展做出貢獻,為當地社會創造更多發展機會,促進當地的創新,并推動當地合作夥伴的成長。他說,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為了打敗人類,而是予力人類新發展。微軟的目标不僅僅是展現能力,而是與合作夥伴建立互信,一起開發人工智能,共同成功。

納德拉IMG_2958_meitu_12.jpg

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與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邱勇:21世紀的大學使命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長、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副主席邱勇院士走進清華經管企業家學者項目課堂,圍繞“21世紀的大學使命”暢談在全球化和創新高速發展的21世紀,大學所肩負的使命和面臨的挑戰。邱勇強調,21世紀最主要的兩大特征是創新與全球化。大學在推動教育、人文發展和科技交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其使命在于以自身的創新教育和創新活動推動社會的創新發展。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願景是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成為反映中國社會發展、民族性格特征的一面鏡子;成為中國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标志;成為全球創新策源地和人類精神高地。面對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将緻力于建立優質的教學育人體系,構建一流的人才支持體系,打造領先的合作創新體系。

邱勇DSC_8008_meitu_13.jpg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長邱勇院士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蓋瑞特:如何平衡研究與教學工作

蓋瑞特首先與清華經管學院青年教師就“如何平衡研究與教學工作(Balanc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這一話題進行座談,分享了他對于當前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見解,以及他的科研與教學經曆。蓋瑞特首先感歎時代的飛速變化,鼓勵在座的年輕教師保持新視野。随後他總結了中國經濟近年來的巨大變化:由20年前大量提供廉價勞動力,到10年前中國中産階級的大量湧現,再到目前逐漸發展為世界創新的中心。蓋瑞特認為,中國最具潛力的兩個創新,一是無現金支付,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代表;二是電動汽車,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上下遊發展的大力支持,以及随之帶動的創新。在與現場獲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的教師互動時,蓋瑞特說,屬于中國經濟學者的重要責任是“Speak China to the world”,即向世界闡述中國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課題。他最後強調:“我們生活在一個大變革時代,在全球範圍内經曆全球化的快速深化,技術對人類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中國逐漸走向世界創新的中心。新的挑戰、新的形勢要求新的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教育及實踐。”

蓋瑞特1IMG_7670_meitu_3.jpg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管理和私營企業Reliance講席教授、政治學教授吉爾菲•蓋瑞特(Geoffrey Garrett)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青年教師座談

蓋瑞特:中美關系——雙赢的經濟互動

随後,蓋瑞特以“中美關系:雙赢的經濟互動”(China-US relationship: a win-win economic relationship)為主題為學生講述了中美之間的雙赢型經濟互動。他從曆史視角出發,解讀了美國的時代視角和亞洲的“重新崛起”。蓋瑞特認為,中美兩國間的經濟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雖然存在着由于中美兩國儲蓄和消費習慣差異所造成的不均衡,但這些矛盾和張力是兩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此外,蓋瑞特還結合其自身經曆,闡述了美國乃至于世界對中國的印象。蓋瑞特談到,5年前人們談起中國,會想到以富士康為代表的低成本中國工廠;3年前人們談起中國,會想到其作為美國通用汽車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而現如今人們談起中國,會想到無現金支付、電動汽車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革命性的社會創新。在講座最後,蓋瑞特總結到,中國經濟以其龐大體量和快速發展在世界上舉重若輕,美國需要了解中國正在發生什麼,這對中美兩國之間經濟關系的雙赢互動至關重要。

蓋瑞特2 IG7A5857_meitu_4.jpg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管理和私營企業Reliance講席教授、政治學教授吉爾菲•蓋瑞特(Geoffrey Garrett)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盧克希奇:家族企業與企業家精神

盧克希奇以“家族企業與企業家精神”(Family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為主題分享了他豐富的個人閱曆及家族企業管理與發展的經驗。盧克希奇說,當我們腦中有想法的時候,不要把它想得太複雜。他用自己攀登珠峰的經曆談到,不管你想在人生中完成怎樣的壯舉,都需要别人的幫助和團隊的支持,如果僅靠自己會非常艱難,所以組建團隊并相互協作至關重要。在被問及如何說服老一輩家族成員讓公司投資新興産業的話題時,盧克希奇說:“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比父輩更懂更強,但其實我們應該去尊重歲月留下的智慧。”他建議保持足夠的尊重和耐心,并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實力。最後他寄語在場的年輕學員,不要總是抱怨缺少機會或資源,如果你做好足夠的準備,就會發現機會就在你身邊。盧克希奇還把父親常說的一句話贈予學子們——“地球是圓的,事物總在不斷輪轉。”

盧克西奇_E9A3862_meitu_9.jpg

智利盧克希奇集團董事長安東尼克•盧克希奇(Andrónico Luksic)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布雷耶_E9A4552_meitu_1.jpg

布雷耶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走進清華經管課堂,與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精彩對話

布雷耶:中美兩國創新創業

布雷耶在課堂上與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以“中美兩國創新創業”(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licon Valley and China)為題展開對話。兩位嘉賓共同回憶了雙方長達十餘年的合作經曆,并就中美創新與創業、資本市場、未來風險投資環境等話題進行讨論。布雷耶認為中美兩國在創新創業方面存在諸多共同之處,而風險投資不僅是一種商業行為,同時也建立了兩國之間合作交流的機會。他認為随着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消費理念的不斷成熟,中國創業項目将吸引更多投資人的目光。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熊曉鴿則介紹了布雷耶父親大力幫助IDG中國成立,到與布雷耶建立長期合作夥伴的經曆,并在對話中表示,希望商學院的學生以創業家或風險投資家為定位投身商業市場,創造或發掘下一個明星企業。(供稿:溝通辦責編:劉惠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