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由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新華網思客共同主辦的《參事講堂》在新華網全媒體播控中心舉行啟動儀式,正式開講。國務院參事、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原國務院參事、實驗二小教育集團總校長李烈,國家督學楊東平教授,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出席活動。錢穎一院長作為首期《參事講堂》主講嘉賓,以“創新人才教育”為題做主旨演講并參加圓桌對話。
首先,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在緻辭中說,國務院參事室與新華網思客的合作是政府智囊團與媒體型智庫,知識生産機構和思想傳播平台的一個完美結合。《參事講堂》的啟動是雙方建立智慧資源融合機制,實現高端智庫強強聯合的良好起點和探索。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左)向國務院參事、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贈送漫畫
随後,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在以“創新人才教育”為主題的演講中,通過他多年的教育改革實踐,運用經濟學視角和思路,圍繞創新人才教育談了五個問題,并從經濟發展的背景、創新人才缺乏的原因及後果、創造性思維的來源、教育改革方向等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

國務院參事、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做客首期《參事講堂》并發表主題演講
在演講最後,錢穎一院長對創新人才教育改革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教育應該創造更加寬松的、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義。錢穎一院長表示,這既是對創新人才教育改革的建議,也是他在清華經管學院推動教育改革中的嘗試。
原國務院參事、實驗二小教育集團總校長李烈在發言中分析了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短闆,她用毛竹為例來比喻人才的培養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學校在重視教書同時更要重視育人。

原國務院參事、實驗二小教育集團總校長李烈發表演講
在圓桌互動環節,國務院參事、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原國務院參事、實驗二小教育集團總校長李烈和國家督學楊東平教授進行深度對話,并回答現場觀衆提問。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三位專家分别從自己的研究領域出發,暢談人才培養與教育改革。在回答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問題時,錢穎一院長以清華經管學院的創新性課程《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為例,指出批判性思維的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要提問題,而這正是中國學生的短闆。李烈通過個人的基礎教育經曆,澄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區,指出培養學生的本質應是符合教育規律的,絕不僅僅隻是知識的準備,還應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欲。楊東平教授認為,教育應把人格養成放在核心位置,從而實現人的自我價值。

圓桌對話
《參事講堂》是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聯合新華網思客共同打造的演講與對話欄目,邀請參事擔任主講嘉賓,分享觀點,傳遞思想。(供稿:溝通辦通訊員:張曉雪責編:劉惠心)
更多閱讀:
創新人才教育——錢穎一院長在《參事講堂》上的演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