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碩士國際聯盟項目(MiM-CEMS)學生在經管學院金融系王桂琴教授的帶領下前往國家開發銀行參加開發性金融專題講座。通過活動,同學們了解到了國家開發銀行的基本情況、發展戰略、企業文化以及開發性金融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與做法,并與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就國際投融資合作、棚戶區改造、助學貸款等問題進入了深入交流。
在國家開發銀行總部,師生們一行首先參觀了行史館。行史館展現了國家開發銀行自1994年創辦至今20多年的風雨曆程。三峽、京九鐵路、嶺澳核電站、北京奧運會這些重大項目背後都離不開國家開發銀行的鼎力支持。如今的國家開發銀行正在以成為一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布局中作用獨特的銀行、在服務科學發展中擔任重任的銀行、在國際競争合作中有影響力的銀行為己任與目标繼續前行。

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碩士國際聯盟項目學生參觀國家開發銀行行史館
在之後的交流會環節中,國家開發銀行董事會辦公室投資者關系與信息披露處處長石曉婷女士以“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開發性金融”為主題,從“Who we are”、“What we do”、“How we do it”三個方面對國家開發銀行的曆史與使命,開發性金融機構與國家戰略服務等話題做了全面闡述,幫助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國家開發銀行的發展進程、企業文化、公司治理、業績成就以及未來規劃。石曉婷女士表示,作為一家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既不同于商業銀行——不以盈利作為主要目标;又不同于政策性銀行——不靠政府補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國家開發銀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基礎,以國家信用為依托,通過主動構造可持續發展模式和長期可運用的制度來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之後,石曉婷女士以國家開發銀行在中國新城鎮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例,強調“要理解國家開發銀行,就一定要結合中國和國際經濟發展的背景”。

交流會現場
在問答環節,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Ha Ram Kim同學首先發問,他對國家開發銀行在進入了衆多“高風險”領域的背景下做到壞賬率僅0.88%的驚人水平表示贊歎,他好奇于國家開發銀行是如何把風險管控得這麼好。石曉婷女士用遼甯省棚戶區改造以及河南省助學貸款兩個項目對問題做答。石曉婷女士表示,控制好風險的關鍵在于要因地制宜地設計方案,通過合适的模式來達到保本微利的效果,做到既控制了風險又支持了國家的發展。來自ESADE商學院的Frederik同學提前查閱資料,了解到國家開發銀行為某國提供了累計650億美元的貸款,但是該國目前經濟政治局勢并不穩定,他擔憂該國不具備償還能力,因此非常希望了解國家開發銀行具體是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的。石曉婷女士解釋說,國家開發銀行的國際合作一方面立足于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對項目所在國經濟發展的推動。石曉婷女士随後用馬拉維的一個棉花種植項目作為案例,解釋了國家開發銀行是如何幫助當地提高農民生産水平,進而保證貸款的順利回收。

大合影
交流會最後,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碩士項目2016級的蘇振宇代表全體參訪師生發表感言。他感謝國家開發銀行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并表示清華學生也應該學習國家開發銀行責任、創新、綠色、穩健、共赢的價值觀,為“增強國力,改善民生”貢獻自己的力量。(供稿:碩士項目辦責編:任晖、李婷)
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是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2015年,在美國《财富》雜志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7位。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在中國内地設有37家一級分行和3家二級分行,境外設有香港分行和開羅、莫斯科、裡約熱内盧、加拉加斯、倫敦、萬象等6家代表處。全行員工近9000人。旗下擁有國開金融、國開證券、國銀租賃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