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下午,清華經管學院“院長下午茶”本科生專場活動在偉倫樓110舉行。清華經管學院錢穎一院長與30多位來自不同年級和專業的本科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從“學知識”到“會思考”
活動開始後,有同學提到最近閱讀了錢穎一院長新出版的著作《大學的改革》,對其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内容非常感興趣。上過學院“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CTMR)課程的同學也紛紛表示從這門課中獲益匪淺,對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影響很大。錢院長和同學們分享了他在清華經管學院擔任院長十年間對學院各教學項目特别是本科項目的改革,從2007年“經濟與金融(國際班)”專業的設定,到2009年“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獲取”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提出,再到2011年“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課程的開設,等等。
針對大一的同學們提出的如何盡快從高中被動的學習模式轉向主動的學習模式,錢院長提到“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中的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以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他說,這裡的關鍵是要從高中階段以“學知識”為主的學習習慣逐漸轉向在大學階段以“會思考”為主的學習習慣。經管學院在這方面提供了好的環境和條件,比如CTMR課程就是一個重要創新。同學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在大學本科期間使思維模式更加成熟。

“院長下午茶”本科生專場現場
清華經管學院“三黃”的故事
同學們談到最近剛獲得羅德獎學金的清華經管學院2011級本科生黃欽。錢院長借此給同學們講述了清華經管學院“三黃”的故事,這“三黃”除了黃欽之外,還有2013年獲得清華特等獎學金、清華經管學院2010級本科生、現在蘇世民書院就讀的黃成,以及在座的對政治經濟學情有獨鐘的、“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課程助教、清華經管學院2013級本科生黃磊。
談到黃欽能夠從衆多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榮膺羅德獎學金,錢院長認為原因之一是他有對未來的願景(vision)和激情(passion)。與其他獎學金申請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相比,vision和passion是黃欽、也應該是經管學子的比較優勢。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雖然我們無法像理工科學生一樣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但是我們有着高層次的思維和情懷”。
黃磊在下午茶活動中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曆。他說他過去一直都把就業作為未來的方向,直到大三下學期才找到自己真正的鐘愛——政治經濟學,現在決定未來從事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他建議學弟學妹們在大學多進行嘗試和探索,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會擁有非凡的熱情和幸福。錢院長也贊同同學們不應該被自己的專業、年級限制,而應該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課程。

錢穎一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的本科生們交流
“Why”和“How”
很多同學還提到參加過錢穎一院長的系列對話活動,表示獲益匪淺。錢院長從上學期與印度裔的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對話說起,說自己對能說會道的印度人印象非常深刻,并比較了“印度人思維”,即好争辯、喜歡問“why”,和“中國人思維”,即講求實際,喜歡問“how”之間的不同。錢院長不去評價兩種文化的短長,單純講述事實并引導同學們思考。同學們各抒己見,從文化傳統、宗教、教育各個方面展開探讨。有同學認為有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原因,有同學用自己在國外生活的所見所聞來闡述對此問題的見解,有同學認為中國人因為安逸而缺乏危機感。這樣的開放式讨論無疑讓同學們很受啟發。
在交流中,同學們還提及了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有同學認為通識教育耽誤了大一學習專業課的時間,從而影響大二的實習。錢院長表示,不要讓課表限制住你選課的靈活性。課表的本意是提供給同學們選課時的方便,但是它可能會讓同學們以為課表中的安排就是最好的,是不能改變的,這會束縛住許多嘗試。其實同學們可以在培養方案的框架内自主選擇最适合自己情況的課程安排。錢院長同時也對高中的文理何時不分科提出期待。
活動最後,同學們與錢院長談到讀書的話題,錢院長鼓勵大家多讀“閑書”,同學們也談到自己近一個月内讀的好書并分享了讀後感,比如《回憶蘇格拉底》、《縣委書記們的主政謀略》、《賣故事》、《山月記》、《美麗新世界》等。錢院長也向同學們推薦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教授的著作。

錢穎一院長與參加下午茶活動的本科生們合影
院長下午茶活動結束了。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不長,卻足以讓同學們與院長面對面愉快地交流,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思考社會中的清華,清華中的經管,經管中的自己。帶着感悟,帶着vision和passion迎接未來。(供稿:學生會外聯部通訊員:黃舒婧責編:徐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