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6級本科生開學典禮緻辭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院長徐心
2016年8月18日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6字班的新同學們:
我真摯的歡迎你們的到來!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要歡迎清華經管新一屆本科生。今天,我衷心祝賀各位同學成為清華經管學院的6字班本科生,這是多少中國高中生的夢想,今天在你們身上成真。祝賀你們!
清華對本科生班級有一個獨特的冠名方式,就是以入校年份的最後一個數字來命名為“幾字班”。比如,在正在舉行的裡約奧運會上獲得女子十米氣步槍比賽銅牌的易思玲,是經管2012級本科生,是“2字班”。我本人在1993年進入清華經管管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就讀,是“3字班”,每年迎新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起我個人在清華的學習經曆,23年過去了,清華和清華經管不斷發展,與時俱進。“6字班”的同學們,當你們成為一名清華經管本科生時,正處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要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經管也明确把“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确立為學院使命的時代,希望你們在清華的求學曆程中,要有力争成為未來各行各業領袖的使命感。
今年,我把在本科項目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主題确定為“知識廣度是育人育才的基礎”。确定這一主題的一個背景,是學校在去年年底提出“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觀”—即“全面教育”—其核心思想是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個性發展的有機結合。經管學院在此教育觀的形成過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并已經成為先行者。2006年,學院以本科教育國際化為契機,創新性地提出“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并确定“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育才體系。2009年,學校正式确定經管學院為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本科教育改革的試點學院。2012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刊發了題為“經管學院的本科教育改革之路:探索中前行”的報告,全面概括了學院的改革曆程。學院的改革成果在2014年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界的殊榮。
“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改革是學院使命的要求,“培育領袖”要求大學既要育才更要育人,而知識廣度是育人育才的基礎。圍繞這一主題,我将和同學們分享三個“一”:一位校長的倡議、一位教師的體會、一屆同學的選擇。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美國曆史學家,任哈佛大學校長之前擔任哈佛-拉德克裡夫高等研究院院長。德魯·福斯特在2015年訪問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并于2015年3月17日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發表演講,題目是“大學與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的分享内容就是來自這一演講。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它挑戰着全人類的美好夢想。兩院院士、在1946年協助梁思成創建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建築系的吳良镛先生,曾經這樣描述我們共同的美好夢想:“與自然相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詩意般、畫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經濟、社會、科技、政治制度的發展和變化,在促使這一美好夢想成真的同時,也在挑戰着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德魯·福斯特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演講選擇了“大學與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作為主題,她倡議,大學必須開展研究應對這一挑戰,她引用中國格言“學無止境”,強調“research with no boundaries”,并從“跨學科的探索”、“開放的姿态”、“長遠的眼光”三方面加以诠釋。
德魯·福斯特闡述“跨學科的探索”時說到:“讓我們來考慮一下建造可持續生态城市的目标吧。這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學的難題。它牽涉到倫理和設計,法律和政策,商業和經濟,醫學和公共衛生,宗教和人類學,甚至我所在的曆史學領域。曆史學可以告訴我們,人類和自然是如何長期互動的。”針對“開放的姿态”,德魯·福斯特解釋到:“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做學問,每條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所以每條道路都應該開通。”她引用中國研究者在漢代墓葬卷軸中發現治療瘧疾良方作為開放姿态的例證。無止境的研究還意味着長遠的眼光。德魯·福斯特這樣說到,“正是因為擁有對我們自己、對世界永不滿足的求知欲,大學才能蓬勃發展。我們自發的想要搜尋星空,想要探索大腦,想要體驗他人的體驗。我特别想強調的是,人文學科在推動我們超越自身及日常生活之外去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通過研究文學、文化、曆史和語言,我們可以從其它的時間、地方、群體汲取智慧,從而幫助我們了解當前和憧憬未來。”
德魯·福斯特是這樣總結的:應對氣候變化提出解決方案,是中國和世界的使命。這不正是我們學院使命“貢獻中國、影響世界”在氣候領域的極佳诠釋嗎?她面對清華學子說到,“Who better to meet it than you, the most extraordinary students, imaginative, curious, daring.”她所說的“meet it”就是肩負這一使命,她指的“you”就包括你們。特别要注意的是,強調想象力、好奇心、敢于承擔,這是育人育才在“人”這一方面的特有關切。“Research with no boundaries”要求研究者認可、具備、并不斷發展一個寬廣的知識體系。同學們,當你們閱讀經管學院本科培養方案時,你們會發現這一方案強調本科教育知識體系的廣度:中西方文明,心理學,曆史,經濟學,數理基礎,道德推理,這一系列課程不正是“跨學科探索”,“開放姿态”,“長遠眼光”在本科教育内容上的體現嗎?
我接着分享一位教師的體會,這位教師就是我本人。請允許我講講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實例。我相信大家都在使用和社會媒體相關的各種應用,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07年社會媒體上讨論的沸沸揚揚的周老虎事件。陝西一個林場的農民聲稱自己拍到了一張華南虎的照片,某些政府部門也曾背書支持,這張照片在各大社交網站引發熱議,網友紛紛上載各種證據,分析這張老虎照片是否真實,最終,周老虎不得不否定了自己原來的說法,某些政府主管領導也被免職。從這件事情,我看到新興信息技術的力量,它讓本來處在信息劣勢的一方(就是那些不知情的普通民衆)獲得信息片段,進而還原事件的原貌,它改變本來居于信息優勢的一方的話語權,新興信息技術深刻影響着社會的信息環境。我将這些想法移植到金融市場加以考察。研究從2007年開始,曆時數年,我們發現新興信息技術的出現促使金融市場中的職業經理人較難隐瞞事實,研究成果獲得MIS Quarterly年度唯一最佳論文獎。如果說這項研究有可取之處,我個人看,在于我們從10年前開始對互聯網和金融市場這一跨學科領域的興趣。我們的研究還在繼續,互聯網和金融市場中存在非理性行為。大家可以思考,中國的金融市場波動性很高,造成波動性的因素有多少是經濟因素,有多少是投資人的心理和行為因素,恐怕後者的比重不容低估。Tversky和Kahneman 1974年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指出,人們在做出判斷時,往往過高依賴于自己親身聽到的和看到的,而忽略其它有價值的知識。在金融市場中,投資人會過高依賴于親朋好友的推薦,而忽略市場中存在的其它價格信号,看來,“眼見為實”也會造成心理層面的誤區,引起判斷中的誤差,社交網絡中快速的轉發是否會加劇這種誤差的形成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讨的話題。我在開展這些研究工作時,需要經濟金融知識,心理學知識,和統計分析能力。随着互聯網促成各種資源的融合,科學研究和商業模式創新日益體現出“跨界”這一趨勢,我們愈發需要管理跨界資源融合的知識和能力。同學們,你們處在獲取知識的最佳年齡,要建立寬廣堅實的知識結構,為未來做出創新成果奠定基礎。
最後,分享一屆學生的選擇。我所說的一屆學生,是各位同學的院友,是一個月前(即2016年7月)畢業的清華經管本科生,他們選擇了“離開經管的20種方式”。李琳佳,清華經管2012級本科生,畢業前,她籌劃了一個叫“離開經管的二十種方式”的專題采訪,記錄同學們畢業後的去向并發布在她個人微信上,頗有一些轟動效應。“讀研、工作、拍電影、去支教,還有一個最‘奇葩’的要去養馬”。在這20種方式中,有大膽的選擇:某同學在大三結束時,選擇休學,去哈佛商學院做了一年的研究助理,今年3月,他收到了哈佛經濟系博士項目錄取通知,進入哈佛以後,他将從事金融、技術創新與發展經濟學研究,他正在從事的工作是發起了一項讓上千中國大學生參與到經濟學研究中的大數據項目。還有“非典型”經管人:某位信息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選擇到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攻讀戲劇制作碩士。她說,“現代社會一個很大的特質是人們都太忙了,很少有閑暇接受精神和情感上的觸動。”“改變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我選擇去改變人們的精神世界”。另外一位同學,選擇畢業後,從經管轉行,從零開始做教育,同學說:“我十分尊重而且敬佩有使命感的教師、教育從業者。對于我自身而言,我感覺到了這個事業對于自己的吸引……思考良久後,決定将它作為我未來規劃的主題。”
當我看完“離開經管的20種方式”,我由衷的為選擇這些離開方式的同學們點贊!同學們選擇的是自己的學術道路和職業發展道路,更是自己的人生道路。心理學家發現,“自主”是獲得幸福感的必要條件,當人自主認識到一項有價值的事業,并自我選擇去實現它時,将會獲得深刻的幸福感。從這20種離開方式,甚至是更多的離開方式中,我看到,同學們從多元化的價值觀中萃取出适合自我的生活、事業和人生方向,并有膽識去踐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寬廣的知識基礎,成就開闊的視野,開放的思路,自主選擇的人生行程。這些,不正是清華經管強調寬廣知識結構的教育體系期待的果實嗎?
同學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建立寬廣的知識基礎,在清華經管育人育才的培養體系中成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