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用選擇定義自我——清華經管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盧昌婷的畢業發言稿

2016-07-08
閱讀:

【編者按】從2016年起,清華經管學院畢業典禮改革了以往各教學項目推薦畢業生發言代表的産生方式。畢業生代表提前一個月準備并提交發言稿,通過個人自薦、教學項目初選、學院評選委員會現場演講終選三個環節評選出發言代表最終人選。此次本科項目畢業生代表的評選共有四位同學進入終選環節,并由其中兩名同學代表本科項目一學位畢業生發言。我們将發表四位同學的發言稿,分享他們大學四年的收獲和感悟,其中一位是清華經管學院2012級本科畢業生盧昌婷。信管專業的她,選擇畢業後攻讀戲劇制作專業。在人民網記者的采訪中,她說,“改變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我選擇去改變人們的精神世界。”在演講中,她分享了清華經管學院通識教育帶給她的激勵和追求夢想的勇氣。

 

清華經管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盧昌婷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和來賓,大家下午好!

我是經管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盧昌婷。非常榮幸能在這裡,用自己的經曆,為大家诠釋一個獨特的“經管二字班現象”。今天一起畢業的經管人,既不乏金融、經濟、管理領域的佼佼者,又有選擇教育、電影、公共政策等方向的勇敢者。更重要的是,每一種人生選擇背後,都有獨特的理由。我是經管曆史上第一個選擇到戲劇學院深造的本科畢業生。作為“二字班現象”的一分子,我“扪心自問”,究竟是什麼使我偏離了所謂的“正軌”,成為了“一朵奇葩”?

這“罪魁禍首”,恐怕要追溯到四年前。開學典禮上,錢院長講的“無用知識的有用性”深深打動了我,也重塑了我求學的目的。大一下學期,在我猶豫要不要修雙學位時,有個學長誠懇地告訴我:“這東西真沒什麼用”。但我依然愉快地投入了這場四十多學分的“法雙長征”——因為學長後面一句話是“可它能帶給你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感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學學。”出于“感興趣”的心态,我還選修了據說很虐的商務案例分析,從未嘗試過的音樂劇排演;我讀書,從現代文學讀到中世紀藝術。從未想過它們的“用處”,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商業思維、法律意識與藝術理解力兼備,對于一個戲劇制作人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優勢。人們總希望有一個明确的目标,然後好規劃通往那個目标的路徑,不浪費一分鐘時間。但在二字班的故事中,我們往往是從心所向,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後走着走着,目标會自然而然地出現。

有人會說,“無用知識”說來簡單,學起來可是有機會成本的呀!但在我看來,精心計算成本時,你很會“學好”;但隻有不計成本時候,你才能“好學”。大二,我每周花費大量時間,仔細閱讀CTMR涉及的每本書;臨近期末,我依然花費整整兩周,寫作那篇《我的正義觀》。我沒有得到名列前茅的GPA,但是,無數個深夜的閱讀,讓我意識到評價一個人的方式,遠不止一種;無數次痛苦的思索,讓我明白隻有自己找到評判自己的尺子,人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帶着對CTMR的感恩,大四,我在最忙的申請季,當了一學期的小課助教。有次為了備課重讀康德,從正午直到第二天天亮。我擡頭,看着晨光熹微中依稀可見的燦爛星空,為人類内心的道德準則感動到哭。

這樣的時刻,至今仍留在我的日記裡。寫日記的習慣,我堅持了十一年。翻開日記本,四年來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大一期末,回想起“人生規劃與職業發展”課上的學長學姐,我惶恐地寫:他們這麼優秀,你呢?你想要什麼?暑期實踐,看到無盡的遠方那無限的人們,我帶着小小的責任感寫:我想要我微小的生命,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點微小的改變。大二,在社團的劇組裡,第一次感受到戲劇給觀衆帶來的精神震撼。演出當晚,我激動地寫:我希望那點微小的改變,關于人的思想和情感。大三,我在清華x-lab,認識了做戲劇制作人的學姐。一番長談後,我豁然開朗地寫:原來藝術,也需要懂商業和管理的人。我不想做舞台之上的那個人,但我可以成為搭建舞台的那個人。大四,猶豫是否把戲劇作為自己唯一的申請方向時,我終于鼓起勇氣寫:這一次,為什麼不選擇成為你自己?

“選擇成為自己”——大概這就是“二字班現象”的根源。我們也曾迷惘,也曾焦慮。直到有一天,我們明白了迷惘不是因為不了解選項,而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焦慮也不是因為不夠優秀,而是因為沒想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優秀。從那天起,我們開始抛開别人的期望,摸索自己道路。其實,我們之中,既沒有人想成為“典型經管人”,也沒有人想成為“一朵奇葩”,我們隻是簡單地選擇了成為自己。而我們選擇的自己,就是我們的經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