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2016年起,清華經管學院畢業典禮改革了以往各教學項目推薦畢業生發言代表的産生方式。畢業生代表提前一個月準備并提交發言稿,通過個人自薦、教學項目初選、學院評選委員會現場演講終選三個環節評選出發言代表最終人選。此次本科項目畢業生代表的評選共有四位同學進入終選環節,并由其中兩名同學代表本科項目一學位畢業生發言。我們将發表四位同學的發言稿,分享他們大學四年的收獲和感悟。經濟與金融專業的遊楊是其中一位,他畢業後将赴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2014年末,遊楊和哈佛經濟系教授理查德·弗裡曼教授一起發起了中國大數據項目,讓上千的中國大學生參與到經濟學的研究之中。在人民網記者的采訪中,遊楊說,“從經濟學的角度,我們認為阻礙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據太少,獲取成本大。大量的研究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數據,卻沒能有效地共享數據。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世界上關心中國的研究者能夠了解中國經濟,正确而客觀地認知中國的經濟發展。”

清華經管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遊楊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2016屆畢業生遊楊,很榮幸有機會在這裡分享一點心得。還記得在剛入大一的時候,舜德樓牆上的學院使命“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它有着氣吞山河的野心,在讓我倍感振奮的同時也扪心自問我能做什麼?
機遇是人生的翅膀,抓住它,就可以帶你飛的很高。兩年前,我獲得了伯克利和哈佛經濟系交換機會,選修一些博士生的領域類的課程。我發現在課程的閱讀材料之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研究自然占據主體,歐洲相關的文章也不少,然而有關中國的研究卻是屈指可數的。我的祖國在經濟學研究中獲得的關注與我國經濟高速的發展是嚴重不相稱的。此刻,學院的使命在我腦海中變得清晰了,責任給予信任和真誠,責任成就了尊嚴和使命。我有責任讓世界了解我的祖國。經過分析我認為世界不了解中國一是數據問題,很多數據資料往往散落在各類出版物之中,整理起來頗為困難;二是制度不同以及語言不同帶來理解上的壁壘,即我們的制度安排與西方大有不同;資料又往往隻有中文版本的,所有這些無疑阻礙着世界對我們認識和理解。
為了幫助世界理解中國,我和哈佛教授并且聯合哈佛燕京圖書館一起發起中國經濟大數據項目,将公開曆史檔案中的數據電子化,同時把政策文件中的信息翻譯成英文,并且彙總成一份份簡單明了的政策描述報告。同時我們在網上發起數據衆籌平台,邀請中國大學生通過在線協作的方式加入我們的工作之中,目前累計已有超過1000名中國大學生志願參與到我們的團隊之中。正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心中無不閃爍着夢想,現在就是我們努力實現夢想的時候。作為即将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學術工作,不僅僅是告訴世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着怎樣的經濟奇迹,讓世界主動了解中國,走近中國;搭建起一個讓世界從學術角度認識中國的窗口。
最後請允許我代表本科畢業生,感謝親愛的老師們,是您們辛勞付出,無私奉獻換來了我們的收獲與成長;您們知識淵博,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們;您們獨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們折服;感謝父母、親友一路上風雨兼程,潤物細無聲的陪伴。
走出清華園,在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時候,我和在坐的同學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踐行“貢獻中國,影響世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