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趙家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中國共産黨黨員、著名金融學家和金融學教育家,一生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傾其畢生積蓄,創立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作為清華人,我們為有這樣的師長感動、驕傲,作為清華人,我們要堅守清華人的精神,清華人的責任,以祖國為重和事業為先。
今以光明網昨日刊載的《這是一篇遲到了四年的報道,隻因故事的主人公不希望張揚…》一文,讓我們薪火相傳,繼承趙老師的精神和開創的事業,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一篇遲到了四年的報道,隻因故事的主人公不希望張揚…
光明網
2012年的夏天,蘭州,一路夜車,一群高中生奔襲而至。他們來送别一位“趙爺爺”。“這位趙爺爺是誰?”西北高原上接受資助的娃娃們從未見過他的真面容,而興華助學基金會成立前受到過趙家和資助的孩子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曾知曉。
他叫趙家和,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教授。這位有着51年黨齡的平凡共産黨員,就這樣做了一輩子“雪中炭火”。他在癌症晚期舍不得用進口藥物,卻傾盡畢生的1500餘萬元積蓄,捐助給西部貧困孩子。
整齊的白發,高高的額頭,睿智的眼睛裡盛滿笑意——趙家和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彬彬君子。可他的衣着,真不咋地:“永遠是那件破罩衣,小皮帽,全身行頭不超過100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經1980)回憶起恩師充滿敬愛。

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與家人
在名家輩出的清華園裡,趙家和有着别樣的價值和意義:“他以平凡人的心态,過着普通人的日子,心裡卻始終保持夢想,并用夢想去激勵學生。這樣有品質、有情懷的老師,撐起了大學的脊梁。”

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
1998年,趙家和退休了。他去了美國,應邀擔任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經濟改革實踐。大家以為,趙老師頤養天年的好日子開始了。然而,他卻仍然節儉,幾近悭吝,一家三口每月生活費隻有100美元,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穿了十多年,卻積蓄起全部的生命熱能映照他人。在美國做教授,薪酬不菲,他為什麼這麼做?原來他在謀劃做點事情。
三年後,不顧美方一再挽留,趙家和放棄待遇豐厚的工作,執意回國。此時的趙教授已經身價千萬。然而72歲的趙家和再次點燃自己,他要把能量輻射到更廣闊的大地上。這一次,不再是組織安排,而是醞釀已久的自主選擇——捐資助學。
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伏案工作
為了解貧寒學子的生活狀況,趙家和搭公共汽車,一趟趟跑到北京的遠郊延慶考察,每次回來都疲憊不堪。老伴心疼,勸他包個車,他卻不舍得。
有句話他常挂在嘴邊,“我們也沒有多大本事,熱鬧的地方就不去了,就做一點雪中送炭的事吧,錦上添花的事情,就不做了。”
2006年,第一筆助學款從北京寄出,江西、湖北、吉林、甘肅……中國的版圖上,多少在困境中拼搏的貧寒學子在趙老師的助推中重燃希望。
助學走上正軌,趙家和卻在例行體檢中查出了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向脊椎和腦部轉移。晴天霹靂!“老天爺太不公平了,怎麼能讓這麼好的人得絕症?!”驚悉消息,學生劉迅(經1986)憤怒了,“我又突然慶幸,趙老師的賬戶上已經過千萬元了,可以保證最好的治療。”
可趙家和又做出了驚人決定:保守治療,捐出全部積蓄助學,并醞釀成立基金會,讓助學更加長久和規範。

一名受助學生家的窯洞
2012年初,由趙家和捐資倡導建立的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傾盡畢生投資所得1500餘萬元資助西部貧困高中生的趙家和,卻不允許洩露半點兒他的個人信息。
基金會成立4年,聚攏500餘位愛心人士,捐出善款近千萬元;累計2204名寒門學子受助;1243人完成高中學業,其中80%以上考入大學——如果說當初趙家和留下的愛心事業還隻是一片新綠,如今,在越來越多“接棒者”的精心呵護下,她已經一樹參天。
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趙家和與家人在校慶日返校
趙老師做事唯一看重的是“标準”。潘慶中回憶起2003年在美國工作時接待趙老師的場景,“當時矽谷集聚了不少中國高材生,有不少清華人,卻隻能做‘碼農’。大家湊在一起,難免有些抱怨。趙老師鄭重告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标準,就是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究竟在哪裡。’”
這是他心中的秤,也是他的人生指南——對整個國家、民族有益的,就是最好的投資。
在最後的時光裡,他捐掉了所有,隻剩下一套自己住的房子留給兒女,還特意在遺囑裡囑咐:“要賣房,隻能賣給學校。”
趙家和老師遺體捐獻
謹言的趙家和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老伴隻記得,臨終前,面對前來探望的老友,他眉目舒展:“求仁得仁,了無遺憾。”窗外,綠意蔥茏,清風微拂,小鳥撲棱棱飛過——這是他出生、求學、執教,依偎了七十八載的清華園。淡淡的笑意,在寫滿皺紋的清瘦面龐上化開,他燃盡自己,了無遺憾;剩下那抹至純至淨的灰,仍滋養後人;而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
【原文鍊接】
光明網:這是一篇遲到了四年的報道,隻因故事的主人公不希望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