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以“互聯網大潮下——傳統行業,你們還好嗎?”為主題的清華經管學院寒假返鄉調研展示會在偉倫樓報告廳舉辦。本科一年級6個團支部參加活動,展示他們如何将所學知識應用于分析互聯網對家鄉傳統行業的影響。學院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與戰略系焦捷教授,學院學生工作組組長、金融系高峰教授,學院團委書記陳大鵬,以及部分MBA校友參加了展示會。
學院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與戰略系焦捷教授在首先的緻辭中提到,清華經管學院首任院長朱镕基教育清華學生,尤其是經管學生,要“講真話、講實話”。而對于“講真話、講實話”最重要的,是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當今政治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時代大潮中,經管同學需要擔起更多的責任,去了解社會,了解事情的真相。正所謂“經世濟民”,實踐應該成為經管同學一生堅持的好習慣。
清華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與戰略系焦捷教授為本科生寒假返鄉調研展示會緻辭
之後,調研展示會按團支部進行了調研成果展示。經55(2015級5班)支隊調研了關于傳統餐飲的現狀。他們發現“互聯網+”在餐飲中普及程度受地區、主管水平等因素限制,對三四線城市影響不大,餐館的菜品品質、特色、氛圍仍是這些地區影響餐館人氣很重要的因素。經54支隊(2015級4班)在關于實體零售的調研中發現受到互聯網沖擊的行業主要為服裝、家電等行業,而超市、奢侈品仍難以被互聯網改變。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隻有完善售後服務、提高産品質量、提高購物體驗、發展線上線下的融合才是廣大實體店的出路。經51(2015級1班)支隊介紹了互聯網對傳統書店的沖擊,他們認為書店不是單獨存在的,書店上遊的出版社和下遊的讀者更多決定了書店的未來命運。在未來,随着互聯網的普及,傳統的書店和紙質書可能更會向高端發展。經53(2015級3班)支隊主要調研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他們在調研中發現傳統媒體行業出現了時效性低、互動性差等問題,而新媒體具有極大的個性化特征:一方面它促進了言論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網絡監管的難度。經52(2015級2班)支隊以“互聯網+教育”為主題,着重考察了英語學習類app的使用情況。雖然英語學習類app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它在應試教育為基礎的中國教育之中,發展仍是困難重重。他們判斷,未來英語學習類app發展的趨向更多在于将情感體驗貫穿app使用的全過程,讓互聯網真正改變英語學習的方式。經56(2015級6班)關注的重點在于打車軟件對傳統交通的沖擊。他們認為,打車軟件補貼減少、市場競争體制混亂,快車、專車的安全性遭質疑是這種新型出行方式的發展障礙。他們建議打車軟件與出租車行業有更好的合作,并加強市場監督,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經53(2015級3班)支隊金韬進行調研展示
支隊展示結束後,清華MBA校友胡宇東(MBA2011)分享了他在互聯網教育行業工作的經驗。他認為,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是伴随着互聯網傳輸能力的增長而增長的。胡宇東校友說,“互聯網+”真正進入3.0帶來的改變是将互聯網附着到傳統的業務流程之中。他還向同學們推薦了《世界是平的》、《創新者的窘境》、《創新者的解答》三本書。

胡宇東(MBA2011)校友進行經驗分享
展示會的最後進行的是頒獎環節。綜合前期調研報告和現場答辯表現,最終經53(2015級3班)團支部獲得了綜合一等獎,經54(2015級4班)團支部獲綜合二等獎,經56(2015級6班)團支部獲得綜合三等獎。除此以外,李逸倫、姚澤安獲得清華經管學院“寒返調研優秀個人”稱号,郭子捷支隊獲得了“寒返調研優秀支隊”稱号。經管學院學生工作組組長、金融系高峰教授為獲獎的團支部和同學頒獎。

獲獎支部代表及個人(左起:萬妙然、王一迪、金韬、李逸倫、姚澤安、郭子捷)
寒假返鄉調研作為清華經管學院“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鼓勵學院以大一新生為主的本科生,利用寒假返回家鄉的時間進行實踐調研,了解社會的現狀,為實現“經世濟民”的理想打好基礎。(供稿:清華經管學院團委實踐組 通訊員:謝荟荃責編:郭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