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第二十七屆CCWE宏觀經濟論壇——走出“霧霾”

2016-03-03
閱讀:

2016年2月27日下午,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舉辦的第二十七屆CCWE宏觀經濟論壇在清華經管學院偉倫報告廳舉行。論壇聚焦如何破解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困難,宏觀經濟政策應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如何走出“霧霾”,邁向“晴天”。論壇特邀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政策所所長王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部長徐洪才、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和戰略家Christopher Wiegand等出席本次論壇。論壇由清華經管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裡曼講席教授、金融系李稻葵主持。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弗裡曼講席教授、金融系李稻葵主持第二十七屆CCWE宏觀經濟論壇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裡曼講席教授、金融系李稻葵:中國經濟雖有“霧霾”,但整體來看,有底氣、有辦法、有亮點

李稻葵教授在首先的緻辭中分享了CCWE研究團隊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态勢的基本觀點,即雖有“霧霾”,但整體來看,有底氣、有辦法、有亮點。首先,中國經濟依然具備經濟增長的三大基本因素,即穩定的、支持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持續增長的人力資本(包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勞動力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持續的對外開放。所以我們有底氣。其次,為了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保證持續較快速度增長,中國政府提出要“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所以我們有辦法。最後,中國經濟近期出現了幾個可喜的變化,例如實體經濟運行開始凸顯上行苗頭、房地産行業投資開發觸底回升可能性加大、“二胎”政策會引入一批消費“新生代”等。所以我們有亮點。

李稻葵教授最後總結說,如果今年國家提出的各種重大改革措施能夠到位,中國經濟的增速有望在2016年底“築底”,這樣2017年和2018年中國經濟的增速不但能夠穩住,而且有回升空間。2016年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期待的一年,如果能形成“築底回升”态勢,就可為“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到2020年第一個百年偉大目标的實現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

在随後進行的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就當下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中國經濟“霧霾”主要表現為“四降一升”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享了他對中國經濟目前運行态勢的判斷。他說,現在的經濟“霧霾”主要表現為“四降一升”,分别是增長速度下降、PPI下降、企業利潤下降、财政收入下降和潛在風險上升。姚先生指出,針對我們目前遇到的經濟發展的困難,一方面我們要承認世界經濟周期性的影響,但更加重要的是要認清自身結構性的問題,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周期性”,要改革,不能“熬”,當然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也恰恰為我們提供了經濟轉型、升級、邁入更高發展階段的機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部長徐洪才: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政策調整措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部長徐洪才系統總結了未來一段時間重要的政策調整措施,例如供給側改革(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和财稅體制改革等。供給側方面,現在我們更多的是要解決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既要将公有制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表現形式,又要跟市場經濟相結。當下政府在頂層設計中有兩個要點:第一是加強黨的領導,第二是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這兩點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所以需要有機結合,提高國企的效率,并從微觀主體這個層面來提升經濟的活力,對一些壟斷部門更多放開市場準入,讓社會資本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競争。另一方面,在僵屍企業的市場退出和兼并重組等方面,政府也應該提出一些配套改革措施。徐先生強調,中國的财稅體制改革必須涉及建立現代治理機制,而要建立現代财稅體制,政府要推動本身職能轉變來提高效率。徐先生還指出,目前頂層設計的文件已然繁雜,切實落實才是重中之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政策所所長王毅: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相關立法進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治理專家王毅教授分享了他對于2016年國家在立法方面進程的判斷,例如支持市場經濟發展相關的立法進程(包括稅收方面房地産稅、環境保護稅)以及現有法律的完善和改進(包括證券法的修改)。王教授支持國家對于民生方面立法的關注,例如今年兩會有兩個最重要的内容,一個是“十三五”規劃,另外一個就是慈善法的讨論。王教授表示,随着中國成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我們需要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做慈善,讓社會更多地參與各種民生事業。作為環保方面的專家,王教授還特别談到“十三五”規劃中環保方面的内容。他認為,首先,要走出思想的“霧霾”,尋求讓發展和環境真正和諧的路徑,而不隻是停留在口頭上;第二,要走出體制機制的“霧霾”,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打破區域之間的界限,使環境保護真正落實到各個部門;第三,要重視技術發展,在新的工業革命中把綠色的、智能的、不同領域的技術融合起來,實現産業結構的更新、産業布局的優化。上述過程中伴随着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要通過綜合的、紮實的努力來推進,并理性地看待其結果。

 

第二十七屆CCWE宏觀經濟論壇圓桌對話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和戰略家Christopher Wiegand:索羅斯對中國經濟過于悲觀

Wiegand先生評價索羅斯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投資家,預測能力出衆,善于管理風險,但對于中國經濟卻過于悲觀。中國經濟确實有下行的風險,但同時還有較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Wiegand先生認為中國并不會成為像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的策源地,因為中國政府具有較強的應對能力,而且中國銀行業的呆帳在金融行業的傳播性有限——這一點和2008年的美國完全不同。Wiegand先生指出,中國經濟的下行對大批國家尤其新興市場國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些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華爾街投資者正在賣空人民币乃至整個新興市場的貨币。但同時他也認為,現在是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投資的良好時機,尤其是投資于美國的企業債券市場,因為美國企業的債券違約概率很低,而且有不錯的收益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要創設“機會平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從他的專欄文章《全世界都在憤怒》和美國經濟學家所著《斷層線》談起,指出收入差距拉大、各種文明中間沖突加劇的問題可以視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後遺症。他認為,經濟發展較好時,收入差距會為人們提供激勵機制,貧富差距的矛盾會被掩蓋;如果經濟開始低迷,收入分配開始拉大,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拼爹”,就會扭曲人們的觀念,造成整體性的社會問題。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和諧也會受到這樣的不良影響。何帆先生認為征收财産稅等手段并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而要創設“機會平等”,給正在奮鬥的年輕人以希望。針對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何帆先生強調,解決這個問題不能依賴于大學生創業,而要調整經濟結構,多去發展一些高端的服務業,一方面吸收高水平人才就業,另一方面也是滿足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面對美國大選表現出來的不确定性,中國不需要“驚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享了他對美國大選的看法,他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先生的“火爆”反映出美國的很大變化,包括美國社會的某種極端化,以及美國老百姓對于國家治理的狀态不滿意、對于現有政治家和治理體系不信任等。金先生強調,面對美國大選表現出來的不确定性,中國不需要“驚慌”,把中心放在提振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外交。

 

第二十七屆CCWE宏觀經濟論壇現場

最後,各位嘉賓就人民币國際化、彙率波動、二胎政策、去産能等話題進行了交流互動。(供稿:CCWE責編:李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