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歐洲校友會暨英國分會成立儀式上的緻辭
錢穎一
2015年11月22日
各位校友、各位來賓:
感謝大家齊聚倫敦,共同見證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歐洲校友會暨英國分會的成立。接下來我們還将在德國慕尼黑成立歐洲校友會德國分會。原本計劃在法國巴黎成立歐洲校友會法國分會,由于法國巴黎的恐怖事件,成立歐洲校友會法國分會的活動将延期。英國、德國、法國這三個分會就構成了清華經管學院歐洲校友會。
歐洲校友會是學院校友會的一部分。學院已經按照教學項目成立了六個校友會,按照時間先後分别是MBA校友會、EMBA校友會、博士校友會、本科校友會、碩士校友會和高管培訓校友會,覆蓋了學院所有學位和非學位教學項目。學院還在國内和海外按照地區成立校友會。今天成立的歐洲校友會是學院繼2013年5月成立香港校友會、2014年11月成立東南亞校友會、2015年4月成立北美校友會之後,學院在海外成立的第四個校友會。可以說歐洲校友會的成立标志着清華經管學院校友會的海外組織建設已經覆蓋了學院校友在海外集中的地區。
建院30多年來,學院學位項目校友超過26,000人,非學位項目6萬多人,其中參加過25學天以上的非學位項目校友超過12,000人。這些校友是活躍在各行各業的精英,其中一些校友在歐洲或定居工作,或投資經營,或考察訪問,他們經常來往于中國和歐洲之間。他們希望借助學院平台聯絡校友、發展事業,同時也幫助學院在歐洲發展。校友的需求和學院全球戰略的結合,是促成學院歐洲校友會成立的動因。
在海外建立校友會是我們學院全球戰略的重要一步。國際化辦學是由學院首任院長朱镕基親自确立的辦學方針。早在二十年前的1994年,學院在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支持下,舉辦了國際化的本科會計項目。從1997年開始,學院與美國MIT斯隆管理學院合作舉辦國際MBA項目。進入21世紀之後,學院國際化辦學的進程加快。在2007年,在朱镕基的親自推動下,學院大力推進本科課程英語教學。在2007年學院開啟了與INSEAD聯合舉辦的雙學位EMBA國際項目(TIEMBA)。在今年10月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公布的2015年全球EMBA百強排名中,我們學院的EMBA國際項目排名全球第一,這是中國大陸商學院的首次。
歐洲校友會的籌辦經過了近半年的時間。在籌辦過程中,英國、法國、德國三地的校友們共同參與了籌備工作。我在此要特别感謝籌備本次成立大會的英國分會首任會長畢明強,秘書長楊晨璐,同時,我也要感謝法國分會、德國分會校友們的積極工作,感謝法國分會籌備組組長陳偉和德國分會籌備組組長趙京石及德國校友五人代表團等校友前來參加今天的成立活動。我代表學院感謝所有為清華經管學院歐洲校友會成立做出貢獻的校友們。
今天前來參會的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三地的清華經管學院校友代表。我們要由衷感謝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公使銜參贊沈陽先生代表劉曉明大使緻辭,感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全英校友會會長郭毅可教授緻辭。我們還要感謝為此次大會提供場地的帝國理工學院。
我在此要特别介紹我們學院顧問委員會名譽委員約翰•布朗勳爵(Lord Browne of Madingley),他今年專程到會并緻辭。布朗勳爵曾經擔任英國BP集團首席執行官,現在是L1 Energy(英國)公司主席、華為技術(英國)有限公司主席。他是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在2000年成立時的創始委員,并且接任首任主席保爾森擔任顧問委員會第二任主席共五年時間。2000年在時任院長朱镕基的親自推動下,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成立,朱镕基擔任名譽主席。如今,這個顧問委員會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内公認的最傑出的商學院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成立以來召開了16次年度會議,朱镕基每一次都會見參會委員,逐一聽取他們對學院建設的建議。在上個月舉行的顧問委員會第16次年度會議上,保爾森專門回憶了當年顧問委員會成立前後的細節,這些細節寫入了他的新著《與中國打交道》的第七章“通向成功的學院”。這個顧問委員會現在有海外委員45人和海外名譽委員3人,這其中有不少是歐洲著名企業的CEO,包括BP、Royal Dutch Shell、Renault、AB Inbev、Nokia、AXA、Zurich Financial等。顧問委員會國内委員或是中國最知名的企業家,比如柳傳志、馬雲、李彥宏,或是中國政府财經領導人,比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财政部部長樓繼偉、中央财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這個顧問委員會本身就是學院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标志和體現,它對推動學院國際化和全球化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們今天特别感謝布朗勳爵來參加學院歐洲校友會的成立。
教育的交流是雙向的。在過去這幾年,一些世界一流大學,特别是商學院,紛紛到中國設立中心或建立校園。同樣,中國高校和商學院走出國門,也勢在必行。今天成立的清華經管學院歐洲校友會,就是我們沿着這個方向前進的一步。多少年之後,當我們回憶起今天的活動時,我們一定會慶幸我們親身見證了這一時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