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研究》發表錢穎一院長論文——學院治理現代化: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為例

2015-05-28
閱讀:

學院治理現代化: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為例

錢穎一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北京100084)

(發表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研究》第36卷第2期2015年3月)

 

摘要:本文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推進學院治理現代化為例,論述和描述大學中的學院治理現代化的理念與實踐。學院内部治理中的關鍵是落實“教師治學”,體現在維護學術自由和制定學術标準兩方面。學院内部治理中的支撐是“行政管理職業化”。在學院外部治理中,除了接受學校領導之外,還要積極發揮“利益相關者”的作用。推進學院治理現代化在于理念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制度基礎。大學治理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基石。本文讨論大學中的學院治理而非大學治理。雖然大學是法人而學院不是法人,但是學院是大學教師以學科劃分的基層組織。而且,學院治理問題相對于大學治理較為單純,可以集中讨論學校治理中與學術相關的問題(注1)。

國外大學中的學院通常是按照學科大類劃分的,比如文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等。但目前中國大學中的學院往往是按照學科小類劃分,比如經濟學院、數學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土木學院、金融學院、會計學院等。在按照學科大類劃分的學院中,通常學院下面設有按照學科小類劃分的系。而按照學科小類劃分的學院内通常不設系(注2)。本文讨論的情況是按照學科大類劃分的學院,内部分系,但基本原則适用于所有類型的學院。

由于學院是大學的一部分,學院制度要在大學制度的框架下制定,其中很多部分從大學制度中引伸或細化而來。大學的教學和研究要通過學院來落實。大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要通過學院(或下面的系)來落實。教師的任命落實在學院或系。在大學治理的框架下,确定學院治理是明确教師的職責,落實教學、研究任務的關鍵。大學的主要職責是配置資源,而學院的職責是具體落實教學項目和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職責。

本文對學院治理的讨論分為“理念”和“實踐”兩個部分。在理念部分,本文提出學院治理問題是明确學術、行政、監督的職權劃分,核心是“教師治學”和“行政管理職業化”兩個方面。在實踐部分,本文記載和描述近年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清華經管學院)在探索學院治理現代化中的具體舉措。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讨論,清華經管學院在2013年9月通過了“關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基礎上的學院治理的決定”,并在此之後的一年多時間中,落實并完善學院治理各方面的工作,基本形成了學院治理框架。清華經管學院的案例既是對在中國國情下探索學院治理現代化理念的支持,又是對中國大學中的學院治理改革實踐提供參考。 

 

一、學院治理:理念

學院治理可以分為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兩個部分。學院内部治理是指涉及學院教師和職員的職責和權力的配置。具體地說,學院内部治理是合理劃分學院内部學術、行政、監督之間的權力和責任邊界。學院外部治理則是明确學院與大學的關系,發揮學院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作用,包括學生、校友、顧問委員會、與學科相關的行業組織、媒體等。推進學院治理現代化的目的是理性地建立學院治理結構,以更好地實踐學院使命,使學院在制度保障下可持續發展。

大學是學術機構,教師是從事教學和研究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大學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學院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學術問題必須由教師決定,實行教師治學。在論述教師治學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其他三種提法,“教授治校”、“教授治學”、“師生治學”,都不如教師治學更為合适。

“教授治校”是一種經常聽到的提法,并且在1952年前的中國一些大學,比如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中實行過。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為例,當時的清華有教授評議會,評議會由教授選出,學校的重大決定由教授評議會決定。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學校規模比較小,以教學為主,教學也比較單一,以本科生為主。在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教授治校因政治原因受到批判,不再實行。現在一些人支持教授治校的提法,主要是對當前大學“行政化”的不滿。但是,在一個規模較大,教學和研究比較複雜的現代大學,教授治校并不可取,因為教授的專長是教學和研究,他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專長去治理學校。

“教授治學”的提法與教師治學很接近,但在中國的語境下兩者略有不同。教授(professors)在中國通常是指正教授,而在國外也可以包括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而教師(faculty)則指所有級别的教師,包括準聘長聘制(tenure track)下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雖然正教授(或有長聘的副教授)在學院治理中通常都會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學院治理不能排除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作用。特别是在研究型大學,助理教授和副教授雖然資曆較淺,但他們的研究往往更為前沿,研究方法更為先進,思想更為活躍。

“師生治學”與教師治學的差别是學生在學院治理中的作用。這裡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把學生作為學校内部治理的一部分。師生治學就是沿着這個思路引出的教師和學生共同治理。另一種觀點,學生是學校提供教育服務的對象。就好比醫生與病人的關系,病人并不知道如何治病,學生也并不清楚他們應該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所以治學是教師的事,盡管學生可以參與意見,但不能參與定戰略,做決策。因此,學生是學院外部治理的一部分。本文支持第二種觀點。

那麼教師治學的含義是什麼呢?這裡的“學”是“學術”。教師治學主要體現在教師在維護學術自由和制定學術标準中的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在學校,這兩個方面是由教師說了算,不是由學校的行政部門說了算,也不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這就是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意義所在。

教師治學的第一個要義是維護學術自由。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地方。追求真理必須有學術自由和學術獨立。這就是老清華教授陳寅恪先生終身維護的大學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學術自由要有法律保護,但同時也要靠教師的自我維護。這種維護體現在對學術問題的定義和邊界的劃定,這必須由教師确定,而不能由政府和學校行政部門确定。目前中國大學中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學術自由得不到保障。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還不是一回事:言論自由可以是非學術性的觀點,但是學術自由必須符合學術規範,而是否符合學術規範必須由教師來确定。

教師治學的第二個要義是制定學術标準。學術标準既有對研究成果和教師學術水平的鑒定,又有對學生培養方案和教學結果的認定。學術标準隻能靠教師自己制定和修訂,不能靠其他力量。因此,學術标準隻能由全體教師或由部分教師組成的委員會來确定,而不是由行政機構确定,也不能由職員确定。學術标準的制定範圍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項目的培養方案、課程内容、學位要求的制定;2)學術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認定;3)教師聘任、續聘、職稱評定、長聘等決定中對學術水平的認定。以上這些決定通常是從系和學院層面開始,有些在學院層面終結,有些還需要上報到大學層面。即使在大學層面,最終是在大學範圍内的教師委員會提出的判斷的基礎之上,由教師擔任職務的管理者(校長、副校長)決定,而不是由行政部門(比如學校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決定。

目前中國大學中學術标準制定受到來自非教師(學校行政部門和學校以外部門)的幹涉太多。這是由于學校行政部門(例如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和學校以外部門的權力過大。以學校行政部門為例,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大都是行政化的教師和職員的混合。在國外的大學,這些部門通常隻是為主管校長服務的機構,不具備行政權力。而在中國,這些部門構成一層權力機構。

在學術标準制定上,目前中國大學中有另一種傾向,就是學術标準的“定量化”。也就是說,以發表在某類雜志論文篇數作為學術标準。應該說明,有定量标準比沒有任何标準要好。但是,定量标準并非最佳标準,特别是對有志于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而言。但在目前還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一種可以采取的折衷方法是:以某種定量标準作為最低标準(即“門檻”),但最終學術标準還是由教師的綜合判斷決定。

學院内部治理的第二個方面是行政。學院行政的最高決策機構是院務會,也稱為黨政聯席會,通常由學院院長、副院長、黨委書記、副書記組成(注3)。凡是學院重大行政決策,都要通過院務會讨論形成決議。比如财務預算和決算,系主任和部門主任的任免,合作協議的簽署等,都由院務會讨論決定。學院院務會實行委員會制,一人一票,多數原則。在國外大學的學院中,院長的權力更大一些,有些決策是院長一人的決策。

學院作為一個組織的高效運行要依靠行政管理職業化的支撐。行政管理職業化的含義首先是:除了個别主要管理崗位(比如院長和一些副院長,不一定是全部副院長)外,行政管理工作是由職員而不是教師來擔任行政工作。教師擔任行政工作弊端很多。第一,教師的專長是教學和研究,不是行政管理。第二,如果教師部分地從事行政管理,那就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術研究和教學。這就會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除非降低學術标準,或開辟另外的職稱系列,這兩種情況在中國的大學中經常發生,弊端很多,影響到學校整體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氛圍。即使是對于非常少量的需要教師擔任的行政管理職務(比如院長和一些副院長;校長和一些副校長),也是由資深的正教授擔任,這樣做對職稱晉升沒有影響。

行政管理者的主體應該是職業化的職員(professional staff)。Professional也翻譯為專業化,但專業化一詞容易會被誤解為專門化,即specialized。所以本文把professional翻譯為職業化。職員從事學院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是一支從市場招聘的職業隊伍,他們有自己的職業晉升通道,衡量标準不是學術,而是管理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職業化還要體現在管理要建立在職業化規則的基礎之上,這與公司的運行是一樣的。事實上,雖然學校不是公司,是非赢利組織,或者更準确地說,是“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即有社會使命的組織,但是這類組織的運行與公司的運營是一樣的。這就需要職業化的管理和服務人員。

目前中國大學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從市場上招聘職員從事管理和服務工作。但是仍然有兩大問題。一是許多行政管理崗位仍然是由教師兼職擔任(即在從事行政工作的同時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二是職員人事制度中的“雙軌制”:大學仍然是“事業單位”,職員中一部分是“事業編”職員,享受與教師類似的福利(住房、子女上學、醫療、退休等),并且很難辭退。近年來從市場上招聘的職員都是“合同制”職員,但是在政策上,“事業編”和“合同制”職員是不平等的。“合同制”職員不享受住房、子女上學等待遇,退休是社會統籌。而且,也不能像事業編職員那樣有使用圖書館等學校設施的權利。随着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改革和将來要進行的醫療制度改革,“事業編”将被淡化,但是這需要時間。

學院内部治理的第三部分是監督。根據中國法律,大學設立教職工代表大會(簡稱教代會)和工會,在學院層面設有教代會小組和工會分會。這兩個組織都是由教師和職員共同組成,職能是監督學校與教師和職員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在這方面,學院遵循大學的相關規定。

學院外部治理中的關系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學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大學與學院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在現有體制下,政府主管部門與大學的關系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通常政府主管部門與學院不直接發生聯系,而是通過大學或大學的部門(比如研究生院)間接發生聯系。

第二類是學生。雖然學生在學院治理中不起核心作用,但是學生是教育服務的對象,應該讓他們積極參與學院治理,發揮咨詢作用。

第三類是利益相關者,包括校友、顧問委員會、與學科相關的行業組織、與教學科研相關的社會組織(比如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監管部門等)、媒體等。這些利益相關者對大學中的職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比如商學院、法學院,尤為重要。在國外大學,商學院和法學院都會成立自己的校友會,相對獨立于大學校友會的運行。顧問委員會是商學院連接社會的重要橋梁。商學院也有與學科相關的行業組織,比如商學院聯合會和MBA院校聯合會。由于商學院與社會聯系的廣泛性,媒體關系是商學院外部治理中的重要部分。發揮利益相關者在學院外部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對文理學院可能不那麼重要,但對搞好一所職業學院很重要。 

 

二、學院治理:實踐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在2012年春季學期完成教師人事制度改革試點之後,開始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實踐學院治理現代化。2013年8月,學院每年一次的,由院務會成員和系主任參加的暑期院務工作會的主題就是學院治理和制度建設。在廣泛和深入的讨論的基礎之上,學院院務會在2013年9月16日通過了“關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基礎上的學院治理的決定”。以此決定為依據,又經過一年多時間逐步落實到位,比較完整地建立了學院治理體系,并且落實到人。

“關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基礎上的學院治理的決定”一共有七條,其中核心内容是第二條和第三條。第二條規定了内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的框架:“現代大學制度基礎上的學院治理的核心是明确并優化學院内部治理中學術、行政、監督保障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制度化建設使之有效發揮作用、長期穩定。學院治理也包括明确和發揮外部治理中的學院利益相關者在學院建設中的作用。”第三條則規定了内部治理中的核心内容:“由于教師和學術自由在學院中具有特殊作用,學院中有關學術的問題必須主要由教師決定,實行教師治學。另一方面,學院要想有效率地運行,學院各項行政工作必須由行政管理者(部分教師和職員組成)負責完成。此外,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還要起監督保障作用。”

在學院内部治理的實行上,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落實教師治學,就是教師要全面把握學術方向。學院的具體的做法是:在加強已有的學院層面的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授提名委員會、教師薪酬委員會外,陸續建立了教師行為準則委員會、科研機構評估委員會、以及除博士項目之外的各教學項目委員會,包括本科教學委員會、碩士項目教學委員會、MBA教學委員會和EMBA教學委員會。之所以在學院層面建立按照項目的教學委員會是因為這些教學項目都是在學院層面跨系舉辦的,每一個項目也都比較大而且之間差異也大,所以需要分别設置委員會。教學委員會負責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招生錄取工作(本科招生除外,由學校招生辦公室負責)等。這些由教師組成的委員會把握學術方向,制定學術标準,保障教學水平。

清華經管學院規模比較大,全學院共有160多名全職教師,分布在7個學系中,平均每一個系有20多位教師。所以,學院的有些教師委員會是建在系層面的。由于博士項目是由系來舉辦的(這已經改變了過去由博士生導師招生和培養的模式),每個系建立了博士項目教學委員會。除此而外,各系還建立了系資深教師委員會、系教師招聘委員會、系學術活動委員會。各系資深教師委員會包括所有獲得長聘的教師,即所有正教授和獲得長聘的副教授。在讨論教師職稱等問題時,通常都是先在系資深教師委員會上讨論并給出推薦意見,再上學院教授提名委員會讨論和投票。各系根據情況不同,還可建立另一些委員會,比如有的系建立了學術發展委員會。所有這些委員會,通常是由一位資深教師擔任主席。

各系還設有一個執行委員會,是系一級的行政班子,由系主任、副系主任和系黨支部書記組成。由于系并不是太大,系資深教師委員會和全系教師會開會也比較方便,所以系執行委員會的權力并不大。這與學院層面不一樣。全院教師開會做決定不容易,除非是極為重要的事項,比如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所以在學院層面,院務會的行政權力比較大。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院行政管理基本實現了職業化:所有學院的行政部門,包括所有的教學項目的主任或執行主任,全部都由全職職員擔任,學院已經沒有一個行政部門主任或執行主任由教師擔任了。學院共有200多名職員,其中“事業編”職員不到20人,其餘均為“合同制”職員。2010年,學院專門建立了獨立于教師人事辦公室的職員人事辦公室,專門管理所有職員的人事,包括“合同制”和“事業編”職員。

目前學院的院長和所有副院長都是由教師擔任。國外商學院院長都是由教師擔任,分管教師的副院長必須由教師擔任,除此而外的分管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對外關系等工作的副院長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職員。從發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地由職員擔任。但我們目前還做不到。

學術與行政的合理劃分是學院内部治理中的重點,但是并不是顯而易見的。下面以教學項目為例說明學術與行政,教師與職員的分工。比如,對應MBA項目,學院建立由教師組成的MBA教學委員會,專司MBA培養方案制定和修改,并提交學位委員會做最後決定。而MBA項目的管理,則由MBA教育中心負責,從執行主任到工作人員都由職員擔任。分管MBA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教師)擔任MBA教學委員會主席,同時分管MBA教育中心的工作。這種結構保障了教師在制定學術标準時的決定性作用(職員不參與),也保障了教師(除分管副院長外)不參與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完全由職員負責。

再以教師職稱評定說明學術與行政的關系。學術标準和對教師學術水平的評判是由學院學術委員會(制定學術期刊目錄)、系資深教師委員會(最初推薦意見)、學院教授提名委員會(投票并形成最終推薦意見)決定。在這方面,院長隻是作為教師的一員參加這些委員會的讨論和投票。在教師讨論和推薦意見的基礎之上,院務會或其他行政小組(比如教師聘任工作小組)根據學院發展戰略和資源情況決定是否向學校推薦,這是一個行政決定。在國外,這樣的決策通常是由院長一人決定,但在中國,由院務會或小組決定更符合中國國情。

在外部治理的具體落實方面,分三類情況操作。第一類,學院直接接受大學的領導,通常由分管的院務會成員與大學領導和部門對接。但是,學院通常不直接對接政府主管和指導部門,由大學出面對接。

第二類,為了發揮學生在學院治理中的作用,學院分别成立了本科生教學咨詢委員會,碩士生教學咨詢委員會、MBA教學咨詢委員會。這些委員會每學期召開兩次會議,聽取學生對培養方案、教師授課情況以及其他教學、就業等方面問題的意見,并及時改進。EMBA學生都是高層管理者和創業者,根據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學院成立了“EMBA榮評委員”制度,在任何一位新授課教師開課之前,都由榮評委員先聽試講,然後投票決定是否為EMBA開課。

在外部治理的第三類,即利益相關者方面,學院在四個方面花大力氣建設。一是學院顧問委員會。2000年10月,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在時任院長朱镕基的積極推進下成立,并由朱镕基擔任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顧問委員包括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跨國公司董事長、總裁或首席執行官,世界知名商學院院長,國内标志性企業家,以及中國政府财經官員。顧問委員會每年召開會議一次,自2000年起到2014年間共召開年會15次。從2007年起,在每年顧問委員會會議召開之際學院舉辦“清華管理全球論壇”。從2013年起,學院又舉辦“顧問委員走進清華經管課堂”,顧問委員與學院學生小範圍、近距離交流溝通,分享他們對全球經濟、企業管理、創新創業的心路曆程,了解清華學生的所思所想。作為學院連接全球财經界的重要橋梁,顧問委員會為清華經管學院建設出謀劃策。經過15年的發展,這個顧問委員會已經成為全球著名的顧問委員會。

二是校友組織。清華經管學院有學位校友2萬餘人,非學位校友超過6萬人。學院按照教學項目,分别成立了本科校友會、博士校友會、碩士校友會、MBA校友會和EMBA同學會。除了按照教學項目以外,還按照地區成立跨教學項目的地區校友會,目前已經在海内外成立多家地區校友會。在2014年建院30周年之際,學院成立了學院校友會,統一領導和協調按照教學項目、按照地區以及按照行業和興趣的各校友會的工作。學院校友會在學院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友總會的雙重領導下,成為連接校友與學院和大學的紐帶。通過校友組織,校友們更加方便地為學院建設和發展貢獻智慧和資金,并在幫助學生就業和實習,為學生做導師方面貢獻力量。

三是同行專業組織。在國内,學院積極參加經濟學和管理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經濟學部和管理學部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等組織的活動并在這些組織中擔任主要職務。在國際上,學院最早參加了基于美國、歐洲、亞太的商學院組織以及其他與學院使命相關的組織,并成為這些組織的理事會等機構的成員。通過這些同行專業組織,一方面學院獲取對教學、研究、合作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學院也向國内外同行傳播學院的辦學理念和實踐。

四是媒體。經濟和管理學科在社會上受到很大關注,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很有影響力,媒體在傳播學院的研究和育人成果方面起重要作用。清華經管學院高度重視與媒體的關系,發揮媒體在學院外部治理中的正向作用。從2006年至2014年,學院舉辦公益性質的EMBA媒體班共十期,旨在提高媒體界人士的經濟和管理水平,同時使他們親身感受學院的教學和研究的動态。自2009年起,學院在每年年末舉辦“媒體茶話會”,向媒體溝通過去一年學院改革和發展的詳細情況,至今已經連續舉辦6次。這些活動密切了學院與媒體的關系,使媒體參與學院治理制度化。      

學院将上述有關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各項制度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學院已經編輯和公布了六套有關學院治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文件彙編,分别是《學院内部治理組織制度彙編》、《學院外部治理組織制度彙編》、《教師手冊》、《教師行為準則》、《職員手冊》和《職員行為準則》。這些文件彙編中把所有有規定都納入,或者附有查閱方式或網頁鍊接,并每學年更新一次。這些文件彙編便于學院教師和職員查閱、遵守、監督、執行。

僅有制度還不夠,落實到人更為關鍵。為了讓學院教師和職員清楚地了解學院内部治理中對應的每一個崗位上的人員分工,學院公布并及時更新由教師組成的各委員會名單和職員的各崗位人員名單。這樣就可以把組織結構與人對應起來。

 

國家治理、公司治理、大學治理、學院治理,都是治理制度的建設。學院治理是大學治理的一部分。學院治理現代化也是大學治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學院治理現代化,既要靠清晰的理念,又要靠切實的實施。本文通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案例,說明了理念和實踐的可行性。清華經管學院推進學院治理現代化的改革經曆,對于中國大學中的院系具有參考價值,也為大學治理現代化提供借鑒。沒有學院治理現代化和大學治理現代化,就不可能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沒有現代大學制度,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注釋:

1、中國的《高等教育法》中規定大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而對學院層面無類似規定。

2、本文沒有用中國學科分類中的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的概念,因為這一分類并不科學,比如文學、曆史、哲學、經濟學與理學、工學同為門類。在本文用詞中,理學、工學是大類,而文學、曆史、哲學、經濟學是小類。

3、這與大學層面不同。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下,大學黨委會或黨委常委會是最高決策機構,而非黨政聯席會。

 

點擊鍊接查看PDF版全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研究》:錢穎一:學院治理現代化: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為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