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動力的“雙引擎”
錢穎一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2015年3月7日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中提出把握三點,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調整是前兩點,第三點是新亮點,就是發展新動力。在第13頁上的這一段,隻有400多字,但很有新意,有深度,也很接地氣。
首先,新動力不同于新增長點。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是尋找新增長點,在投資、消費、出口中找新增長點。這都是從市場需求方面思考問題,是受凱恩斯短期經濟波動經濟模型的影響。
新動力的關注點不是增加需求,而是增加供給。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不是短期波動問題,而是經濟進入新常态,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問題,是提高供給動力和效率的問題。動力需要引擎,新動力需要新引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打造新的“雙引擎”。一個引擎是打造“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另一個引擎是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這是一個民間和政府共同發力的雙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共識。創新有兩類,一類是依靠政府主導,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的創新模式,兩彈一星是突出代表。另一類是來自民間的、草根的,通過創業方式的創新。這兩類創新都需要,在我國目前,後一類更需要大加推進,這就為什麼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
事實上,2014年全國已經開始了新的創業熱潮。與之前曾經出現的“下海潮”和“公司熱”不同,這次創業熱潮的基礎非常廣泛,不僅有大學生創業、90後創業,還有女性創業、二次創業等。這次創新創業熱潮的一個背景,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進入門檻低、适合産品和服務個性化需求的平台。而今天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深度也使得技術傳播和市場拓展的程度遠遠超過以往。我所在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在2013年創建的創意創新創業的教育平台清華x-lab(清華x-空間),在2014年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在第一線見證了當今大學生和研究生創新創業積極性。
創業可以帶來創新,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創造财富。除此而外,《政府工作報告》還特别提出了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很多創業者,特别是獲得巨大成功的創業者,他們創業的目的不僅僅是财富的追求,而是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創業的意義也超出個人,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創業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這是容易被忽略,但是非常重要。我們通常用基尼系數來衡量收入平等或不平等。但是這是一種靜态的度量。同樣的基尼系數,動态地看,有社會縱向流動比沒有縱向流動更加公平。通過創業緻富是增加縱向流動的有效途徑,因為創業者通常都是白手起家的。在一個創業的國度,公平正義能更好體現。
新動力的第二個引擎來自政府,來自政府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争搭好舞台。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這種主要依靠民間力量的活動中,政府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今年我提交的政協提案,就是關于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
政府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不要做什麼,二是要做什麼。一方面,政府要避免過去在推動創新時的習慣性做法,避免犯以往的錯誤,這就要明确政府不做什麼。比如,各級政府不應該做風險投資,更不要搞貸款。政府不要做創業企業的管理者(GP,General Partner),最多可以跟投,做小的有限合夥人(LP,limited partner)。政府如果要建立風險投資基金,一定要慎重,嚴格控制其規模并明确其使命。我們有過慘痛教訓:九十年代,政府主導的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破産。幾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動用大量地方資金支持光伏企業,也損失巨大。在當前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中,政府在過去這些傳統做法上要“不作為”。
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作為,要為創造法治環境,改善監管環境,搭建競争平台,掃除政策性障礙,這就要自身革命并且自身創新。政府要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法治環境和對創業友好的監管環境,用互聯網思維修訂以往的法律和條例,并建立新的法規。這就需要清除一批不适用創新創業的法規,促進創新創業企業的成長。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技術對“中介”産業和一些服務業的直接沖擊最大,比如金融、商業、新聞、教育等行業。即使在一些傳統行業比如出租車、酒店等,新的互聯網技術也帶來了過去不可能的準入機會,都對傳統的行業管制也提出了挑戰。政府應該适應新形式,制定新法規,以消費者,而不是生産者的利益至上。同時,政府要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态環境。這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務“軟件”,而不是直接投資和建立科技園“硬件”。這些“軟件”包括降低創業企業的準入成本;促進或至少不阻礙創業和就業人員的流動;保護專利;疏通企業上市、并購等各種産權定價和轉移方式的退出機制。
總之,發展新動力是經濟新常态下的新發展思路。新動力來自民間和政府的“雙引擎”,民間要靠草根創新創業,政府要靠轉變職能為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