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人民網系列報道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

2014-11-20
閱讀:

編者按:在2014年9月9日舉行的慶祝第3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經濟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獲得了教育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是學院建院三十年來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自11月13日起,人民網發表了三篇系列文章,報道清華經管學院的本科教育改革:《關注通識教育(一):如何讓“考”生變“學”生》(11月13日)、《關注通識教育(二):清華怎麼給“狀元”上課》(11月15日)、《關注通識教育(三):敢問路在何方?》(11月17日)。這三篇文章都在人民網首頁顯要位置發布。現将這三篇文章轉載如下。

 

關注通識教育

人民網記者申甯實習生胡少雄

 

關注通識教育(一):如何讓“考”生變“學”生 

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申甯實習生胡少雄)2014年教師節,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錢穎一、白重恩、楊斌、朱玉傑、鐘笑寒五位教授負責主持的“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經濟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項目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個四年才評一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我國教育領域中唯一的一項國家級獎勵,代表了我國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高水平,有近千項成果申報。這個項目能脫穎而出,很大程度歸功于清華經管學院近年來在通識教育領域的“拓荒”之路。

通識教育,在中國當代教育的曆史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1980年代起,一些高校就開始了關于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探索,但直到近些年,通識教育才真正進入大衆視線。

上了大學,怎麼找不到标準答案了?

一名大四學生在回憶自己的經曆時說,上高中的時候,每一個同學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把分數考高,除此之外别無他選。但進了大學後突然沒有了目标,那一段時間很迷茫。這種迷茫很多剛上大學的學生都曾有過,寒窗苦讀十幾年,突然不會學習了。而這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學院曆史系教授彭剛看來,是一種斷層,一種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的斷層。

“文科死記硬背,理科大量做題,缺乏讀書,沒有思考,是現在的普遍現象。甚至可以說高考成績越好的學生受影響越深,這種慣性越強烈。”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錢穎一說。

而浙江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竺可桢學院副院長陸國棟在思考:如何讓“考生”變“學生”。他認為,中國的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試教育培養的是考生,是把有問題的考生教得沒有問題,越符合高考的标準答案就越是好學生。素質教育是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有問題,産生新的問題作為會學的開始。

“要清除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受的‘負教育’,讓學生把之前被灌輸的應試教育‘吐出來’”。清華彭剛教授說。

資料圖:錢穎一在清華經管學院“院長下午茶“活動中與本科生交流。(供稿吳姝)

高盛在紐約和北京面試的問題為何不一樣?

錢穎一教授講過一個故事,美國投資和證券巨頭高盛集團,在紐約面試的問題和在北京面試的問題不一樣。在北京,高盛的面試問題多是類似于利率的變化對債券定價的影響等技術性問題;而在紐約,面試的問題則多是曆史和哲學的思想性問題。這當中的區别就在,前者是尋找立即能上手的技術操作者,後者是尋找未來的全球管理者。

在錢穎一看來,通識教育不是為了學生眼前的就業,而是為了學生一生的獲益;通識教育既不是為專業教育打基礎,也不是為專業教育做補充;通識教育本身是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的“人”這個目的服務的。

而在美國的大學,不論是普通大學還是常春藤名校,前兩年都是以通識教育為主的。像哈佛大學的通識課程就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等基礎學科的學習。

通識教育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生的知識和對專業知識之外的一些學科的了解,而是強調培養學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本科的專業課是多了還是少了?

在很多人眼裡,專業體系的完整性是大學教育的基礎。換句話說,念了四年大學,卻沒有得到一個完整的專業體系教育,出來的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但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聽到了另外一種說法。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彭剛就認為,這是一個應該破除的一個觀念。像清華這樣的學校,本科期間就要讓學生受到課程體系完整性這樣一個訓練,那麼很直接的一個後果就是課程非常多。本科期間需要完成的學分非常多,壓根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接受除專業之外的課程。

彭剛的理由是:第一,本科教育不是大部分人教育的終點,而是高等教育的一個起點,所以在本科期間就強調教學體系的完整性是沒有意義的;第二,我們的知識體系更新很快,在大學所接觸的專業知識很多很快就過時了;第三,如果課程體系裡面有些課程對一個人拓展思維和能力帶來的作用足夠大的話,他不需要那麼多的課程。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新雅書院總監甘陽也認為,中國大學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課程太多,上課太多,本科課程改革應該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彭剛還舉過一個例子,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力學系的鄭泉水教授,是錢學森力學班的首席科學家。整個力學系的課程,他就學了兩門,可是他對力學現象的理解比其他人都強。鄭泉水曾說:“我需要什麼知識很快學習就可以了,把所有力學系的課程全部都上,沒有意義。”

 

關注通識教育(二):清華怎麼給“狀元”上課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申甯實習生胡少雄)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每一年的新生當中都有20名左右的各省“狀元”,有一半左右為各省前十名。頂尖的生源,頂尖的學校,頂尖的專業,教得好,天經地義;教不好,就要挨闆子。可以說,錢穎一們的身上,壓力還是蠻大的。

專業和技術知識的教授或許可以解決眼前的就業,但眼界和見識将會決定一生的命運。2006年10月出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的錢穎一帶領學院探索“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本科教育理念。目的是要讓從清華經管學院走出來的學生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都要成為現代文明人,其中有一些成為能做大事的人。

乘了4倍的英語學分想幹啥?

錢穎一剛到清華經管學院的時候,曾做過一個調查,讓他大吃一驚:80%的學生說從中學到大學英語退步了。那時候,大一學生們一個星期隻上一節或兩節英語課,而在中學他們每天至少一節英語課,這個量是沒法比的。2007年,清華經管學院對課程做了一次“大手術”,英語課從原來的2學分被乘以4倍,一下子提高到了8個學分。

而英語學分提高4倍的直接結果就是,到了大二,清華經管學院50%的課程實現了全英文授課。

在清華經管學院,通識課程有三類,其中第二類就是“基礎課程”,包括中文、英語和數學三種。這類課程很實用,但因為不是專業課,所以常常被人們忽略。

像中文寫作,能進清華的學生高考作文都是高分甚至滿分,但實際寫作能力很低,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按高考語文模闆寫作文,但讓他們能把一件事情寫清楚非常困難。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各個學科教授們也有深有感觸,他們要花大把的時間去給博士生、碩士生改論文,不是改内容,而是改标點,改病句……。于是,清華經管學院将中文寫作劃入了本科一年級的必修課。正在讀研的葛一夫同學告訴記者,有的同學甚至到了大二還會跟着大一新生一起上寫作課。

如此歡樂的心理學課程。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為經管學院本科生授課。(供稿吳姝)

今天,你CTMR了嗎?

“今天,你CTMR了嗎?”這是清華經管學院同學的口頭禅。

“CTMR”其實跟醫院的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核磁共振檢查)沒啥關系,而是清華經管學院楊斌教授開設的一門課程: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CTMR是這門課英語名稱(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的縮寫。這門課程很特殊,沒有教材,沒有标準答案。除了每周一堂大課講授之外,還會由助教帶領分成十幾個小班上課,讨論和争辯一些非常犀利的問題,有時還會選出觀點最不一樣的兩個同學進行辯論,互相交流促進。

受傳統文化強調服從權威、尊重師長的影響,中國的學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特别是不敢于、也不善于提出問題。“CTMR”這門課程,就是要引導學生在不成疑問的地方産生疑問。對此,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彭剛教授也頗有印象,有一次課上一半,有位同學進來了,說:“我原來上過您的課,後來又聽别的老師的課,跟您的說法很不一樣,我想回來重聽一下。”

CT、MR這兩個涉及身體檢查的醫學名詞,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對思維的檢查,這對于清華的同學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而在錢穎一看來,這裡有更深刻的道理。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看似無關,其實中間是有聯系的,其中最重要的連接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課題示意圖(制圖田暢吳姝)【點擊看大圖】

通識教育學分高過專業課,科學嗎?

通識教育的課程成為國内不少大學内僅僅是“開闊眼界”的公共選修課,在學生眼中,這些課是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就可以拿到很好成績的“水課”。

但在清華經管學院,通識課程不僅被提到了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的高度,而且成為了在重要時段上的本科生必修課。小班授課、通識學分多于專業學分、課程安排在上午……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清華經管學院一一變成了可能。

看看學分分布,就知道清華經管學院對通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了。大學四年總共140學分,通識教育70分,占了一半;專業課隻有50學分,這在國内其它高校、其它院系是很難想象的;還有任選課占了20學分,這20學分更是天馬行空,隻要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開設的課程,不分院系、不分年級,甚至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課,都可以選,都承認學分。學生在層次、内容乃至老師上都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今年剛念大四的劉璐瑤和已經讀研的葛一夫,雖然年級不同,專業不同,但他們此前卻經常在同一課堂上相遇。

即使這樣,錢穎一依然認為有改進的空間:“比如美國是四年制,跟我們相似,中國學生一個學期可能學20-30個學分,美國學生最多學16個學分,而且專業課很少,但他們鑽研課程的深度很深,一周在學業上花的總時間要比我們的學生更多,盡管選的課程門數和學分數要少的多。”

清華經管學院的探索與實踐如波心投石,漣漪正在放大。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近日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幹意見》中,“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被明确定為六個主要發展目标之一。

 

關注通識教育(三):敢問路在何方?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申甯實習生胡少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建院30年來首次拿到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可院長錢穎一卻說,這個獎跟經濟管理專業關系不大。錢穎一看重的是,這個探索的普适性,即對任何專業都适用。

盡管很多人都認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可事實上,通識教育在各地、各高校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都發展得很不均衡,依然是荊棘滿路,阻礙重重。

難找的通識課老師

開設通識課程,院長錢穎一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找老師。在北京這樣一個高校雲集的地方,彙集了各個領域的精英,按理說找幾個老師并不是很困難的事,但事實上,這卻讓錢穎一傷透了腦筋。

彭剛,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學院曆史系教授。他就是被錢穎一“生拉硬拽”來講“西方文明”這門課程的:“錢老師在我的辦公室整整泡了兩個多小時。”

“通識課程的老師很難找。我有些不解的是,在北京,找教西方文明的老師還可以找到,但找教中國文明的老師就難得多,同樣也找不到教中文寫作的老師。曆史系和中文系的老師都忙于發表論文,搞學科建設,不願意教通識課程。而中文寫作,以往通常隻教秘書寫作等專業性極強的内容。我們的中文寫作,是教授學生怎樣寫論說文,怎樣組織論據,怎樣邏輯嚴謹,怎樣有說服力。比如寫一個經濟事件的評論,既要有經濟學的專業性,更要寫大家能讀得懂的文章。”錢穎一提到找老師的難處時說。

那段時間,主管教務的老師忙得焦頭爛額,甚至把“網”撒到了網上,用他們的話說,有的老師是“從網上淘來的”。

“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聘任通識課教師的政策并不完善,跨校或跨省聘任更難實現。因此,開展通識教育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師資。”錢穎一說。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學院教授彭剛為經管學院本科生講授予“西方文明”課程。(供稿吳姝)

就業壓力下的通識教育

錢穎一遇到的第二個難題,就是辛辛苦苦設計的這些課程,學生們會買帳嗎?

在清華經管學院的第一個學期彭剛過得并不愉快:大量的課前準備、閱讀量,同學們很難做到,還經常有同學把專業課的作業帶到課堂上去寫,“那個學期得到的教師評估是我在清華上課以來最差的一次。”甚至讓他一度心灰意冷。

不光學生的抵觸情緒大,連一些專業課老師也充滿疑慮,把黃金授課時間都給了通識課程,專業課怎麼保證?

“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即使是理科和工科專業,也隻要求上30—50學分的專業課。而我們的學生專業意識太強,恨不得大一學了會計,大二就去實習。這樣的好處是上手很快,但你會發現,兩年後學到的也就隻有上手快而已。”錢穎一把這些歸咎于短期功利主義。這種短期功利主義不僅僅存在于學生之中,而且存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之中。

“雖然我們不提就業導向,但學生受社會壓力和家庭壓力很大。不少學生是聽家長意見報考的清華經管學院的。進入大學後,他們帶有就業導向性選擇專業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似乎對大學的期待就隻是學一個好專業,找一個好工作就可以了。”

還好,學生們已經受益了

已經進行了七年的通識教育改革,效果怎麼樣?也許學生的感受更有說服力。

清華經管學院大四女生劉璐瑤表示,專業課與通識課之間是有相關性的,比如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之間很多内容是互通的。大一大二學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通識課的重要性,但到後來進行實踐的時候會發現,當初在通識課上學的知識确實用上了。”

已經讀研并兼任清華經管學院大三輔導員的葛一夫同學說,他所負責班級的同學暑假都在實習,令他驚訝的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銀行、證券這樣專業對口的單位,有的人去建築公司幹設計,有的人去汽車行業做了銷售,甚至還有的人去當導演拍了一部微電影……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針對某一個行業專門上過課,但實習單位領導的反饋非常好。

有意識地向自己專業之外的行業踏出一步,有勇氣深入其他行業,這跟通識教育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葛一夫表示,通識教育更多傳授的是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學習能力,這種能力不局限于專業也不是某一項專長,而是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适應環境的能力。

盡管同學們已經接受了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但在錢穎一看來,這隻是起步。也許,要在畢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裡,才能看到通識教育對他們的影響。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通識教育(一):如何讓“考”生變“學”生》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通識教育(二):清華怎麼給“狀元”上課》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通識教育(三):敢問路在何方?》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