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記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本科教育理念

2014-09-12
閱讀:

當前,中國大學每年招收數百萬名大學本科生,招生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國大學本科教育仍然是一個全國關注的問題和難題。我國目前的本科教育以傳授實用性專業知識為主,短期來看,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其就業創造了競争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培養的學生很難适應社會的急速變化,以及滿足由此産生的多樣化需求,也不能為學生作為“人”的充分發展打下基礎。在此教育模式下,學生的發展模式和水平趨同,創新型人才很少出現。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本科教育是大學人才培養的基本任務。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教育者要放寬眼光,堅持以人為本,摒棄功利思想,探索能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本科教育。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自2002年的“本科大平台建設”為起點,以2006年的本科教育國際化為契機,創新性地提出了“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是在2009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第23次教育工作讨論會本科教學改革專題報告會的研讨基礎上,由錢穎一院長在刊登于2011年2月出版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研究》的“論大學本科教育改革”一文中首次提出。

“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有四個顯著的特點。首先,它更具長遠性,為學生未來一生做準備,并且盡量避免短期功利主義。其次,它還具有普适性,不局限于經濟管理專業,也适應其他專業。第三,這一理念不僅僅是通識教育,而且搭建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橋梁。第四,這是既具世界眼光,又承清華傳統的教育理念。

談及通識教育,我們常會想到通識課程,但僅有通識課程的框架體系、有幾門通識課程和有好的通識教育是截然不同的。通識教育是為了“育人”,所以它本身就是目的,會使學生終身受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開展的通識教育是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為教育内容。其中,“價值塑造”是提倡人格養成和人生目标的确立。“能力培養”則強調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等能力的養成。“知識傳授”是指對人類文明核心知識的獲取。通識教育不是為了學生眼前的就業,而是為了學生一生的獲益;不是為專業教育打基礎,也不是為專業教育做補充;通識教育是為學生成“人”這個目的服務。

為什麼提倡通識教育?傳統教育模式中,大多數學校習慣于教導剛剛邁進大學校門的新生要努力“學習”、要正确“定位”。但是實際上,我們目前的中小學教育方式還是應試教育,他們進入大學後真正需要的不是延續、重複、強化中學的方式,而是需要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時候,大學通識教育的作用就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完成這—轉變,因為大學的通識教育不在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在于這是—個忘記、迷惑和再定位的過程。

愛因斯坦曾說過:“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去思考。”(“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研究型大學對本科教育進行的改革不僅增加了通識教育課程的比重,也進一步完善了課程體系,如2009年哈佛大學将通識教育領域劃分成美學與解釋性理解、文化與信仰、經驗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質世界科學、全球社會和世界中的美國等八個領域。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曆任校長也以不同的方式延續和诠釋這一理念,比如,梅贻琦在《大學一解》一文中提出“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通識教育是既具世界眼光,又承清華傳統的教育理念。

如果說,通識教育是為了“育人”,那麼個性發展就是為了“育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去發展,使潛在的傑出人才“冒”出來。我們過去的習慣性思路是“因材施教”,通常的做法是讓一些好學生“學多一點”、“學深一點”、“學早一點”,但是這種方法并沒有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和擴大學生自己的想象空間。個性發展的有效方式不是靠這種形式的“因材施教”,而是要依賴于寬容的環境和自由的空間,也就是給學生,特别是給突出的學生更多的可支配時間、更寬松的環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去成長。

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究竟是什麼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原因既有來自教育體制的束縛,也有來自社會的壓力和市場的誘惑,也有教育者自身的問題。現有的求學環境,使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和轉換專業,并受到“學分積”的導向,學生為了提高學積分而不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去選課,甚至去選擇毫無幫助的簡單課程。學生的課程和和課外活動的負擔仍然過重,還要受到“素質測評”帶來的心理壓力。通常教育者們還有“責備求全”的傾向,總是擔心學生的發展不夠全面。實際上,這樣造成了每個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被忽視,不知不覺間學生被硬性地推到某一種固定模式的發展路徑上。個性發展不能求全責備,要給個人的成長留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發展,尊重個人的特點和發揮每個人的潛力。

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面”和“點”相結合的理念,前者着重“一般性”,後者強調“個别性”,兩者的有機結合正應對了人才培養的目标,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關鍵。清華經管學院本科本科教育改革就是秉承着這一理念,希望能夠為每一名大學生提供健康而自由成長的土壤,在适應多元化迅速變化的社會需求的同時,也關注自身長遠的發展和内在修養的提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