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将親手把中國的經濟重新帶回總量世界第一。我們這一代人,将親手把中國的企業更多地推向全球。我們這一代人,将親手把中國的教育重新構建。清華經管學院,隻要抓住機遇,就能順勢而上。”這是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在4月26日學院建院30周年師生重聚共叙活動上講話的結束語。這段話道出了清華經管學院師生校友的共同心聲。
走過“十年風雨”,經曆“二十風華”,2014年清華經管學院迎來“三十風采”。首任院長朱镕基在為建院30周年的來信中說,清華經管學院“已經成為國内一流,世界有名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成果豐碩,我甚感欣慰。”幾個月來,清華經管學院圍繞建院30周年共舉辦了30餘場活動。其中包括七場“思想•引領”學術論壇、七場“師恩難忘”座談會、兩場朱院長1994年重要講話座談會、兩個學院校友會成立、兩場國際年會、三場院長論壇、三場企業家論壇、四場校友返校日活動等。
這些活動不僅内容豐富,而且形式儉樸,毫無官氣。“好像忘記介紹參會嘉賓了吧?”一位參加完建院30周年師生重聚共叙活動的來賓細心地發現了這個細節。其實這是有意為之。前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等都是與清華經管學院緊密相關的自家人,要麼是學院畢業的校友,要麼是給學院講課的兼職教授,出主意的顧問委員,而沒有任何來自所謂的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除此之外,學院對活動的會場布置、環節設置、人員安排都進行過精心的設計。會場不設主席台,所有來賓不論官銜大小,職位高低,全部圍坐在場地;活動沒有冗長的領導緻辭,取而代之的是嘉賓、校友平實的報告和深情的祝願。
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周年的所有活動既勤儉樸素,又具學府氣派。這正是錢穎一院長今年1月在全院教師職員大會上提出的建院30周年活動要做到“低調精緻有内涵”。
重思想、重學術、重内涵
“思想•引領”系列學術論壇分别由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經濟系、金融系、創新創業與戰略系、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市場營銷系七個系主辦,論壇邀請業界專家與學院教授就當前關注的主題展開讨論。論壇将學術研究與經濟實踐、管理實踐相結合,既體現學術水平,也聯合實際應用。
清華經管學院集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于一院,同時十分重視本科教育。學院舉辦的經濟學院院長論壇、管理學院院長論壇和本科學院院長論壇三場院長論壇,彙集了國内21所著名大學的經濟學院院長、160餘所MBA培養院校的230餘位院長和項目負責人、以及10餘位知名大學的本科學院院長。參加論壇的院長們紛紛表示,論壇的舉辦,有助于學院管理者們相互交流、兼收并蓄、汲取精華、提高促進。

管理學院院長齊聚清華經管學院,分享交流辦學經驗
學院舉辦的兩場企業家論壇分别以“緻敬1984:征程與夢想”和“啟程2014:變革與遠見”為主題,邀請的是在1984年創業的柳傳志和王石,以及來自國企和民企的甯高甯和郭廣昌,與師生們分享他們在創業和企業管理中的經驗和人生感悟。
柳傳志和王石分享他們在創業和管理中的經驗和人生感悟
清華經管學院作為管理碩士國際聯盟(CEMS)戰略委員會中國大陸唯一成員,承辦了今年的戰略委員會年會,這也是該組織首次在亞洲召開年會。全球EMBA理事會亞洲區域會議繼2004年第一次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召開之後,相隔十年再次在學院召開。
尊師重教、師恩難忘
在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中,“師恩難忘”系列活動顯得非常特别。“師恩難忘”系列座談會由經管學院校友發起,每一場邀請一位學院退休老教師回到學院。座談會上,師生校友共同回憶學院走過的曆程,深情曆數老教師奉獻的點點滴滴。學院前任院長趙純均老師回憶起過往的經曆,在座談會上對大家說:“如果我們的學生能有一點收獲,留一點東西在心裡頭,那我們的教育就有了幾分成功。”在清華經管學院30年的曆史中,邵斌、趙純均、宋逢明、陳章武、傅家骥、程佳惠、林玉霞等為代表的一批老教師為學院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4月26日舉行的師生校友重聚共叙活動中,也特别設置了“師恩難忘”環節,4000多經管人共同回憶了首任院長朱镕基與學院的故事。“幹研班”校友季德鈞、碩士校友莫天全、EMBA校友王陽等分享了自己銘記老院長囑托的成長經曆和事業軌迹,“朱院長的學生”是他們的共同身份和驕傲。在此之前,學院還組織了兩場特别的座談會,“朱院長1994年重要寄語重溫座談會”和“朱院長關于發展會計學科重要講話20周年座談會”,師生校友們一起重溫當年朱院長的諄諄教導,以及由此激發的感人故事。

建院30周年師生校友重聚共叙活動季德鈞校友代表幹研班向朱院長表達感激之情
在建院30年之際,學院還再版了《師者——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訪談錄》一書,新增了陳章武、錢小軍、謝文惠、徐瑜青、趙純均五位清華經管學院教授的專訪文章。
清華經管三十年,學院的成就是老一輩教授們潛心研究、用心育人的積澱,也正是這份師者與學子的濃濃情感,造就了傳承、創新的經管三十年。
學生唱主角
在“而立放歌”校園歌手演唱會上,學生不僅是舞台上的主角,更是幕後創意策劃、運作執行的重要力量。節目導演是資深媒體人劉天成(MBA2013),所有音頻由多才多藝的特長生查迪(經2009/經碩2013)剪輯,演出視頻全部由文藝部部長趙軒宇(經2012)和他的組員完成。現場導演還有四位MBA2013級同學:蘇婕、彭劼、張黎黎、郭餘靈捷,正是同學們的付出與努力,才有了這場精彩紛呈、熱情洋溢的晚會。

“而立放歌”導演組成員,左起:劉天成(MBA2013)、趙軒宇(經2012)、查迪(經2009/經碩2013)、王晗(30周年院慶籌備工作組)
4月26日的師生校友重聚共叙活動,大會現場一共播放了17段視頻,這些視頻并沒有找昂貴的制作公司,而是全部由經管學院的學生制作完成。
4月27日,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走進清華經管課堂。活動由經管學院學生主辦,從前期的協調、課堂的安排、現場的布置到賴斯全程的接待全部由經管學院的學生來進行。近距離對話讓學生獲得了與全球政治經濟專家交流的寶貴機會,也讓嘉賓們能面對面地了解中國年輕一代最優秀學生的思想動态。課後,賴斯對經管學院的學生評價極高,她說,“我在這裡見到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
高尚毓同學(經2009 /經碩2013)向賴斯博士贈送她的書法作品“各美共生”
富有創意的設計
既要符合“八項規定”,又要讓師生校友對重聚共叙活動後的午餐留下深刻印象,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切都在創意中:學院精心設計了一場“經典懷舊菜”午餐,2000多人在十食堂(現稱“聽濤園”)和萬人食堂(現稱“觀疇園”)同時就餐。菜單中有燒茄子、青椒土豆絲、土豆燒牛肉、木須肉、還有北冰洋汽水,把校友們帶回到當年的學生時代。這雖是一次極為儉樸的午餐,但是充滿了對青春的回憶,對學生時代的懷舊,和對“食在清華”的緻意。

我們的“經典懷舊菜”
不僅僅是“經典懷舊菜”午餐,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有創意思想的影子。比如,學院為“思想•引領”系列學術論壇設計了電子票并借助新媒體微信進行發放;學院還為此設計了精美的“聽課證”,每聽完一場學術論壇大家都能為自己的“聽課證”集到一個特别設計的學術章。再比如學院為論壇活動設計制作的參會嘉賓胸牌,在滿足設計美感的同時,更具實用性。又比如,學院為“經典懷舊菜”午餐設計了一款“冰箱貼”,上面有除了有學院建院30周年的标識之外,還有學院和校友微信公共平台的二維碼。

獨具創意的“聽課證”、嘉賓胸牌和冰箱貼
出版物以人為本
清華經管學院在建院30周年之際,出版了《新清華》經管學院專刊,《三十風采》紀念畫冊,再版了《師者——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訪談錄》文集,這些出版物從不同角度總結回顧了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年來,特别是近10年來的曆程。

建院30周年期間出版的《三十風采》畫冊、《新清華》經管學院專刊、再版的《師者——清華經管學院教授訪談錄》文集
《新清華》經管學院專刊各版從不同側面反映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年所秉承的精神、圍繞學生、教師、校友以及學院曆史等内容。不同于傳統的領導賀信加院長文章的呈現方式,《新清華》經管學院專刊頭版創造性地以“經管學院為學生”為主題,從“育人重于育才”、“全球視野”、“學院與大學融合”和“關注每一個學生”四個方面,以20張照片體現經管學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實踐。
專刊二版概括了朱镕基院長的四條辦學思想,展現了他對學院的深厚感情;三版回顧過去十年學院發展的軌迹,梳理學院“三十風采”背後的支撐;第四版和第五版分别刊登了學院七個學系主辦的“思想•引領”系列學術論壇中的精彩觀點。第六版緻敬八位學院退休老師,并刊登了對三位已經離世教師的懷念文章。在第七版中,14位校友暢談他們在學院上學時的美好回憶、學院的教育對他們人生選擇産生的影響以及對學院的祝福與感恩。最後一版以一棵茁壯成長的樹的形式呈現出學院的源流前身、十年風雨、二十風華、三十風采。
《三十風采》紀念畫冊圍繞“三十曆程”、“卓越成就”和“歲月情懷”,以不同角度反映建院30年中學院曆經的創業艱辛與發展曆程,展現建院30年來,特别是近10年來學院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卓越成就,以及在這期間經管人所表現出的卓然風采與精神面貌。畫冊以牛皮紙裝幀,簡潔質樸。
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動,其背後有着近千名清華經管人的辛苦付出,從烈日下的活動選址到雨夜中的場地協調,從與會人員聯絡到現場車輛調度,從主題的冥思苦想到細節的反複校對,每一個參與人員都全身付出、精益求精。回顧這一系列的活動,沒有禮品,沒有設計背闆,沒有晚宴、晚會,所有活動簡單樸素,确實是“低調精緻有内涵。”
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0周年的系列活動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号。在全院師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學院的下一個十年、下一個三十年,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