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學院院長論壇上的緻辭
錢穎一
2014年4月25日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
我要特别歡迎各位院長、老師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建院30周年之際參加我們學院主辦的本科學院院長論壇,共同探讨本科教育改革。我也要感謝陳吉甯校長和袁驷副校長的參加,說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對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視。
首先,我需要說明這場論壇的背景。我們學院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所以舉辦經濟學院院長論壇、管理學院院長論壇順理成章。今天舉辦“本科學院院長論壇”,源于我們學院對本科教育的重視和對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更是希望從這個論壇中學習并改進我們的工作。
第一,清華經管學院本科生生源突出。我們學院每年通過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本科生200名左右,文理兼招,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投放名額。在過去的七年中,在錄取的學生中,平均每年100名左右為各省前十名,20名左右為各省第一名(即狀元)。這樣的生源狀況既是因為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熱門,也是因為學院本科教育的改革的吸引力。說到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熱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他學科的問題。比如在多數國家,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是醫科和法律或者它們的預科,其次才是經濟管理。而在我國,這兩個專業不是熱門很大程度上是醫療和法律領域的改革相對滞後。既然我們招收的學生如此突出,我們就擔負不尋常的教育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院把本科生培養當作所有教學項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把本科教育作為其他教育項目的基礎。
第二,清華經管學院本科教育改革先行。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們學院的本科教育改革從2002年開始大平台招生和培養,從2007年開始加大招生力度并大幅提高英語授課和學生海外交換學習,從2009年全面實施“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改革方案。2009年學校把經管學院列為本科教育改革試點學院。學院的本科教育改革獲得了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關于我們學院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實踐,我在2011年2月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研究》上發表的“論大學本科教育改革”一文中已經有詳細描述,在此我簡略概括。在理念上,我們的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養每—位學生成為有良好素養的現代文明人,同時創造一種環境使得傑出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實現這個目标的途徑是“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通識教育是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文明知識獲取三位一體的教育。我們特别強調,人才培養中“育人”重于“育才”,學生“為人”先于“為學”。個性發展是指融合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在通識教育的實踐上,我們開設中文、英語、數學三類基礎技能課組、八個核心課組、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個性發展的實踐上,我們要求一年級新生必修14門新生研讨課中的一門,并為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了學術、創業、領導力三個方向的“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第三,近年來,全國不少高校在探索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素質教育、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等方面都有很多嘗試,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雖然内容發散,但都可歸納在本科的“非專業教育”的題目之下。今天一共有十位院長(所長、主任)将在論壇上發言。我們請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之外的七所國内著名大學的八位院長,都是在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包括北京大學的盧曉東院長、複旦大學的高效江院長和孫向晨院長、南京大學的王炜院長、浙江大學的陸國棟院長、中山大學的甘陽院長、華中科技大學的劉玉院長、以及汕頭大學的馬鳳岐所長。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曹莉主任也來發言。除了這九位,我們還邀請了一位長期以來一直積極投入教育事業的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湯敏先生。今天來參會的有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務處處長鄭力教授及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各院系的老師們。主持和點評的兩位是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教授和副院長白重恩教授。
中國的本科教育規模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近年來全國每年錄取本科生和大專生在680萬左右,毛入學率已經超過30%,其中本科生錄取與大專生錄取大緻相同。本科教育在中國面臨新形勢,改革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
第一,教育全球化對中國本科教育形成壓力。近年來,中學生畢業生選擇出國讀本科,甚至中學生出國讀中學和讀本科的情況在迅速增長,特别是在沿海城市,在重點中學和國際學校。一些優秀中學學生不參加高考,或參加高考但不到國内學校報到。不僅如此。十幾年前開始香港的大學在中國内地招收本科生,去年秋季開始上海紐約大學也在國内招收本科生,雖然這些數量不多,但對國内優秀中學畢業生很有吸引力。這種教育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響着清華經管學院錄取的本科生生源質量。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在本科生源上具有的國内強勢地位。
第二,技術變化,特别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對教育的沖擊。以MOOC(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為代表,但并不局限于這種形式的在線課程的迅猛增長,對傳統教育提供方式和傳統大學模式正在形成挑戰,并且有可能形成沖擊,甚至是颠覆性沖擊。設想一下,如果在新技術下,全球的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網絡免費或低成本修世界上最優秀的課程,那麼幾百年來的大學教育模式将會如何改變?
第三,中國經濟進入中等收入水平,中國産業面臨調整、轉型、升級,中國企業更多的要“走出去”,中國經濟必将更加融入全球經濟。所有這些對人才的需求,對人的素養的要求,都與過去非常不同。我們畢業生的世界眼光、全球胸懷、對人類文明的理解,對各國曆史和文化的了解,都很欠缺。在這個時代,專業技術知識過時很快,學科邊界越來越不清晰。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傳授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這些都是我們的弱項。
這個論壇的主要話題是“本科學院建設發展的效果和挑戰”,并且讨論兩個專題:“批判性思維課程建設”和“通識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我期待同行們的智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