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經管學院“三十風采”系列活動:“相伴經年”學生工作系統校友聚會

2014-01-02
閱讀:

2013年12月28日下午,清華經管學院三十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之“相伴經年”學生工作系統校友聚會,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舜德樓418教室舉行。自1980年起至今,30餘年來在學院學生工作系統從事過學生工作組組長、團委書記、輔導員和學生會主席等工作,來自各界的70餘名校友相聚一堂,共話當年的熱血經曆與大小趣事,現場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會心的笑聲,場面溫馨而熱烈。本次活動由校友辦和院慶籌備工作組聯合主辦,由學院黨委副書記焦捷教授主持。

焦捷教授

活動開始時,焦捷教授首先代表學院學生工作系統對各位校友表達了歡迎與感謝之情,并轉達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教授對各位老師、校友的問候與祝福。學院前黨委書記陳章武教授也親臨現場,與大家共憶當年閃亮而快樂的歲月。

陳章武教授

作為最早期輔導員中的一員,清華經管學院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心主任、創新創業與戰略系薛鐳教授(經碩1985/經博2003)首先發言。他回憶起1983年他第一次做學生工作時的情景。當時老師讓他負責迎接新生,在大禮堂前,他們擺了幾張桌子作為迎新“據點”。那天,薛鐳蹬着一輛平闆三輪車将新生送到學生宿舍報到。他講起宿管老師誤将他當做新生而把真正的新生當做老師的趣事,引得現場校友一片歡笑。

薛鐳教授

當林玉霞老師起身發言時,現場的所有校友和同學,給予了她最熱烈的掌聲。林玉霞老師在自1989年加入清華經管學院後,曾多年從事學生工作組組長的工作,深受學生們歡迎。很多校友都回憶說,那時候,每次大家獻血過後,林老師就會義務為他們炖雞湯滋補身體。林老師對這份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赢得了大家的尊崇與愛戴。她祝願同學們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家庭愉快。

林玉霞老師

清華經管學院合作發展辦主任潘慶中(經1980/經碩1985)老師是在清華經管學院最早開始從事學生工作的學生,也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科協的創辦人。他向大家提出了兩個倡議:一是讓大家把自己學生工作時的經曆記錄下來,很有意義;二是鼓勵大家在畢業後也多為學院和學校做出貢獻。

潘慶中老師

潘福祥(經1983/經碩1988)校友是首位當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學生會主席的清華經管學院學生會主席。在他求學期間,擔任其輔導員老師的正是薛鐳老師。“薛鐳跟同學打成一片,同時又嚴格要求大家。他成為了班裡同學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老大哥和精神上的領袖。”在潘福祥看來,清華的學生幹部或者清華的學生工作最重要的基礎是“他們都根植于我們的同學之中。我們做學生工作的完完全全是把同學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自己作為一個兄長去關心大家,所以很多人到最後實實在在地成了很多同學在一生中精神上、靈魂上的一種寄托。”清華的學生工作是一種入心的工作,學生幹部們全身心投入地幫助學生、愛護學生,這是一種質樸而又深邃的感情,在時間的沉澱中,這種淳樸的情愫最終内化成獨樹一幟的清華精神。潘福祥認為,這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潘福祥校友

曾擔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學生會主席的方方(經1984)校友說,通過學生工作,“我有兩個最大的收益:一是鍛煉了領導力,二是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繼而分享了當年參與競選校學生會主席的經曆。“我參加競選的時候,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幫我扛過黑闆。當時沒有互聯網,而是每天中午扛着黑闆到食堂,我拿一把椅子站在那講話,同學則站在一旁舉着黑闆介紹我的競選提綱。大家邊吃飯邊聽我講,我講完之後則向大家提問題。隻有同學們都吃完飯後,我們才吃飯。”正是這種參加競選的特殊經曆給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過程中也鍛造了他與同學們間的堅實友誼。當時,方方的老師鼓勵他說:“在選舉中不要有任何的小動作。你就正常地去選,選得上選不上都沒有關系。”這也令方方印象至深。他總結道,做任何事情,隻要你抱一顆真誠的心、認真努力去做,都不會有太壞的結果。

方方校友

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曲慶(經1988/經碩1995/經博1999)教授自90年代以來,多年在學院擔任輔導員、團委書記、學生工作組組長、院黨委副書記,以及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他在發言中提到,求學時,潘福祥是他的輔導員。當時,讓他印象深刻的除了潘福祥的相聲外,莫過于他與另一名學生幹部李樹憬刷海報的經曆了。“在14号樓7層的屋裡邊,擺着很多毛筆、白紙以及漿糊。我們一起刷海報,刷完後,在鞋子上還粘着漿糊的時候,我們就滿校園跑,四處貼海報。”彼時的畫面在曲慶的腦海中依舊清晰。此外,與楊斌老師一起小心謹慎地刻蠟闆的場景也給曲慶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會兒,我們要把字一個個地刻出來,很可能刻完了前面1000個字,然後第1001個字刻錯了,那麼一整版都廢了,就得從頭再來。”

曲慶教授

李樹憬(經1990/經碩1995)和吳占鳴(經1993/經碩1998)兩位校友回憶了當時他們動員班上學生積極參加運動會時的情景。為了在馬杯比賽中拔得頭籌,大家早早地開始動員班上的同學,還提出了“為國而戰”的口号。學生幹部們的豪言壯語點燃了全院學生的激情和熱情,大家都在春日萬物複蘇的季節裡充滿了鬥志與幹勁,最終的成績也當然不俗。

李樹憬校友和吳占鳴校友

曾在1993年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的汪韌(經1990)校友,專程從美國趕來參加本次聚會活動。他回憶了和楊斌老師一同為曲家浩(經1987)舉辦校園演唱會的經曆,演唱會結束時全場合唱的感人場面令他至今記憶猶新。

汪韌校友

洪婧(經1991/經碩1996)校友在回憶起自己經管學院的學生工作經曆,把其總結為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花瓶”階段,比如在“青春風采大賽”中做女主持人,給朱镕基院長獻花,扶着蒙民偉先生給偉倫樓奠基;第二階段是“女牲口”階段,參加馬杯的女子七項全能拿冠軍、跑4乘4接力拿冠軍,伴随經管從乙組冠軍到甲組冠軍,成為“第一集團”;第三階段是“知心大姐”階段,作為女生輔導員,經常解決女同學的生活和感情方面的問題。她說,學生工作對自己影響很大,經管學院建院十周年,朱镕基院長來到學院,我也有幸見到很多知名的校友,使我的眼界得到開闊,後來還有機會投資了經管學院的一些校友的企業。可以說經管學院的學生工作,對她的學習和工作都産生了很多、很好的影響。

洪婧校友

曾擔任學生輔導員的金融系張陶偉(經博1994)教授也深情回憶起當年的學生工作經曆。他講述了清華經管同學勇于參與社會實踐和學校改革的例子,還回憶起當年在潘福祥學長在參與就“清華要不要進行改革”而進行的聲勢浩大的辯論時,清華經管學院的同學則自發圍成“人牆”保護潘福祥使其避免因人潮的沖擊。這些事情都對他的觸動很大,深受感動之餘更是感受到了清華和清華經管學院獨有的精神力量。他希望清華的學生工作者能夠将這種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張陶偉教授

金融系趙冬青(經碩1994/經博1999)教授回憶了當年入學時的逸聞趣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曲慶老師遇到趙冬青并與之聊天,随後,趙冬青便開始了其參與學生工作的生涯,她做過輔導員,帶過軍訓,也曾擔任主管學生工作的院黨委副書記。如今,數年過去,趙老師當年帶的學生都已畢業。現在,不同年代的人相聚一堂,讓她有種時光錯位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種經曆,也是一種幸福。

趙冬青教授

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王雪莉(經博1999)教授1997年加入清華經管學院,曆任研究生工作組的副組長、組長,1999年擔任黨委副書記,後把接力棒交給曲慶老師。她談到,看到當年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同學也來到今天的聚會,非常開心。雖然她沒有在清華讀過本科,但在清華經管學院從事學生工作的經曆,讓他更加了解清華文化,了解清華經管學院,也對校園的一草一木,對這裡的學生的情感、生活、學習有了更深地理解,她祝福大家,希望大家未來越走越好!

王雪莉教授

潘霁(經1997/經博2001)和譚偉(經1998/經博2002)是從2000年後開始從事學生工作的,他們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新時期的學生工作經曆和感悟。潘霁認為輔導員工作讓他更多地接觸到學院裡的老師和同學,這對他的職業規劃乃至整個人生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這些我所經曆的事情和獲得的經驗讓我變得更加充實,也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譚偉則講到了在非典時期,作為學生幹部肩頭所承擔的沉甸甸的責任。而這種責任感、使命感也正是清華精神的一種折射和寫照。

潘霁校友和譚偉校友

丁大巍(經1998/經博2002)校友與大家分享了他做學生輔導員時帶領大家征戰馬約翰杯時的情景。在丁大巍進校後的第二年,經管學院第一次捧回了馬約翰杯的總冠軍,這一佳績一共保持了10年。想起當時的日子他仍滿懷豪情,“我每年都參加馬杯,一是出于興趣,二是跟同學們在一起讓我很開心。”這些年,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的多元化,同學們的娛樂選擇也更加多種多樣,雖是如此,丁大巍還是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參加馬杯,真正做到“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丁大巍校友

孫天立(經1999/經碩2004)校友是唯一一名曾任清華經管學生會主席的經體班學生。他回憶說,當時的學生工作主要圍繞馬杯、冬情和一二•九,那時正處在第一次馬杯三連冠的當口,大家把經管的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由于一個馬拉松相當于五個單項冠軍的成績,參加的人數越多越好,在學生會的動員下,來自本科生、研究生共一千多人報名馬杯,其中報名參加馬拉松的有142人,馬拉松項目的突出成績,奠定了馬杯奪冠的基礎,這件事也鑒證了清華經管人追求完美的品質。同時,他還提到:“我要感謝學院,教會我整合資源的能力。”這重能力讓他在工作後也受益匪淺。

孫天立校友

胡凱(經2001/經碩2006/經博2010)校友曾多年擔任經體班的輔導員工作。他說,作為一名體育特長生,在經管的十二年間的學習和比賽中,“經管要為祖國而戰”的夢想一直激勵着自己。博士畢業後,他選擇留校在校團委繼續從事學生工作。

胡凱校友

張凱竣(經2004/經碩2008/經博2010)和唐瑭(經2004)兩位校友是一對夫妻輔導員,再過兩周就會迎來自己寶寶的誕生。張凱竣說,大家的分享對于他們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胎教。“将來,我們會給孩子講他的爸爸媽媽在清華做輔導員的故事。”這一席話,讓大家充滿了感動。

唐瑭校友和張凱竣校友

學生工作組組長金融系何平(經1992)教授、團委書記倪骁然(經2008/經博2012)及學生會主席向雪銀(經2010)作為現在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與在校生,分别發言。他們一緻認為學生工作讓他們獲益良多。向雪銀說,“當學生工作的交接棒傳到我們手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請學長學姐們放心。”

何平教授與學生工作系統在校同學

在場的其他校友們也都的一一發言,分享當年的工作感受。期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冬情晚會、馬約翰杯以及作為學生工作者應當對學生承擔的責任與付出的關愛。很多輔導員校友都提到,參加這次聚會,不僅見到了自己當年的輔導員,還在這個團隊中看到了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讓大家既感到驕傲也倍感欣慰。所有這一切,都源于他們對于清華經管學院濃得化不開的愛。

各級校友發言

活動最後,焦捷教授請學生工作的“老兵”曲慶教授作了總結發言。在總結中,曲慶教授希望現在做學生工作的學弟學妹們多向前輩們取經和交流,大家齊心協力,讓經管學院的學生工作也像學院的發展一樣,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突破以前的經驗,并在清華引領潮流。

 

學生工作系統校友聚會活動現場

伴随着清華經管學院三十周年短片,本次學生工作系統聚會活動進入尾聲。一張張或色澤暗淡或光彩鮮豔的照片,串聯起了清華經管學院30年來的風雨曆程、光榮與夢想。2014年4月,是清華經管學院30周年院慶的日子,焦捷教授代表學院真誠地歡迎每位校友回家再歡聚!(供稿:30周年院慶辦通訊員:孟祥夫責編:任玥)

 

參加本次“相伴經年”學生工作系統校友聚會老師及校友名單(按入學年排序):

陳章武,林玉霞,潘慶中(經1980/經碩1985),潘福祥(經1983/經碩1988),方方(經1984),蔣耘中(經1984),薛鐳(經碩1985/經博2003),曲家浩(經1987/經碩1992),王勇(經1987/經碩1992),曲慶(經1988/經碩1995/經博1999),汪韌(經1990),李樹憬(經1990/經碩1995),洪婧(經1991/經碩1996),張進軍(經1991/經碩1996),焦捷(經1991/MBA1999),李紀珍(經雙1992/經博1997),雷曜(經1992/經博1997),何平(經1992),李靜芳(經1993/經博1998),馬晖(經1993/經碩1998),聞中(經1993/經碩1998),吳窮(經1993/經碩1998),吳占鳴(經1993/經碩1998),張陶偉(經博1994),段志蓉(經碩1994/經博1999),趙冬青(經碩1994/經博1999),韓春鵬(經1994/經碩1999),王杉(經1996/經博2000),侯貴松(經1996/經碩2001),潘霁(經1997/經博2001),柳建光(經1998/經博2002),譚偉(經1998/經博2002),楊萬利(經1998/經博2002),丁大巍(經1998/經博2002),劉慧(經1998/經碩2002),王雪莉(經博1999),孫天立(經1999/經碩2004),王珏(經1999/經碩2004),張麗瑛(經2000/經碩2004),姜楠(經2001/經博2005),高爾基(經2001/經碩2005),屠毓琳(經2001/經碩2005),張羽(經2001/經碩2005),張鎳(經2001/經碩2006),胡凱(經2001/經碩2006/經博2010),劉漫兮(經2001),白雪石(經2002/經碩2006),肖怡(經2002/經碩2006),趙雅傑(經2002/經碩2006),高昂(經2003/經博2008),馬寶君(經2003/經博2008),王潔瑤(經2003/經碩2007),王茂琪(經2004/經博2008),駱航(經2004/經碩2008),魏虎(經2004/經碩2008),張凱竣(經2004/經碩2008/經博2010),唐瑭(經2004),金萌萌(經2005/經碩2009),魏華(經2005/經碩2009),吳翔文(經2005/經碩2009),馮明(經2006/經博2010),何家琪(經2006/經碩2010),黃菲(經2006/經碩2010),張思培(經2007/經碩2011),倪骁然(經2008/經博2012),林瀚(經2008/經碩2012),劉暢(經2009/經碩2013),胡江燕(經2008/經碩2012)、王欣然(經2008/經博2012),楊玺(經2008/經碩2012),姚揚(經2008/經碩2012),張炜康(經2008/經碩2012),張學超(經2008/經碩2012),彭陳晨(經2009/經碩2013),陳聰(經2009/經博2013),向雪銀(經2010),姜朋,周伏平,瞿衛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