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清華經管學院本科生“領軍計劃”校友導師與學生座談會在舜德樓102舉行。六位校友導師回到母校,與2012、2013級本科同學們一起,暢談自己的大學時光,分享對人生的感悟。清華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創新創業與戰略系焦捷教授,院長助理、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錢小軍教授,教學辦公室副主任周光老師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由學院學生工作組組長、金融系何平教授主持。

焦捷教授

何平教授
焦捷教授首先感謝了各位嘉賓老師和同學們的到來,他強調了“傳承”二字在校友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何平老師回憶了自己在學院學習的經曆,以“如何在人生轉折點把握機遇、做出選擇”為主題展開。各位校友分别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對“人生的決定性時刻”的理解,并分享了自己認為在做出選擇時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

上排從左至右:劉燕欣(經1980)、沈毅(經1988)、吳欣(經1992)
下排從左至右:石岑(經1992)、文進(經1993)、吳占鳴(經1993)
吳欣(經1992,北京春天百貨公司電商業務總經理)校友認為,自己的人生軌迹主要可以用“随波逐流到随心所欲”這個轉變來概括。在貝恩咨詢工作五年後,她選擇到沃頓商學院攻讀MBA學位,但之後她并沒有以沃頓商學院為跳闆進入投行,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做實業:進入微軟公司。對她而言,這為她打開了IT行業的大門。她認為,選擇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人生目标、競争優勢和個人興趣。隻有将這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快樂地在行業中發揮自己的價值。
石岑(經1992,上達資本(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校友則将自己的人生軌迹定位為一種另類的“從衆”。盡管有時跟潮流是不錯的選擇,但石岑學長仍然強調,自己感到有激情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大學轉系的選擇,讓他有了全然不同的視角;而在職業選擇上,他認為自己是一瓶萬金油,對于各項工作都沒有非常的厭惡和非常的偏好。在去深交所實習過程中,他重新審視自身,選擇了更适合自己的投行。石岑認為,永遠不要欺騙自己的内心,這是做出一個理智選擇的關鍵所在,并且在做出選擇找對方向後就一定要專一。
文進(經1993,北京蔚藍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校友在畢業後選擇了出國深造,留學後進入矽谷工作了6年。當處在生活過于安逸的瓶頸期時,他毅然選擇回國。在嘗試了很多行業之後,他開始自己創業,涉足過包括光纖傳感、生物制藥、油田自動化等的領域。在創業的過程中,文進不斷反思自身,盡管認為自己走的這條路并非最優化的道路,但他仍然在堅持繼續走下去。
劉燕欣(經1980,清華經管學院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校友面臨的第一次重大的選擇是辭掉國家機關的工作,出國尋求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她選擇回到經管學院工作之後,她高标準要求自己,不斷虛心學習新知識。她認為,當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對于這個機構有很大的價值時,會感到很快樂,同時也無怨無悔。
吳占鳴(經1993,中國黃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校友講到,畢業之後自己在投行和實業公司都工作過,但總認為自己的經曆中缺少了一些東西,也就是真正管理一家企業的經驗,一種真正的嘗試和被信任感。六年前,他回到了國有體系,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開辟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吳占鳴建議學弟學妹們在35歲之前應該想想自己還缺什麼,35歲之後考慮自己想要什麼,這樣可能有助于同學們做出更為明智的人生選擇。
沈毅(經1988,方正富邦基金投研總監)校友告訴同學們,自己在國外從交易員做起,到現在做了20多年的投行。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做的最大的選擇就是決定回到國内工作。他解釋說,在國外面臨着很多的文化壁壘,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便更能得心應手地展開自己的工作。
校友導師講述的環節結束後,同學們提出各自關心的職業選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如何面對選擇時的茫然等問題,校友導師們都做出了耐心而細緻的解答。通過與校友導師們的面對面接觸,同學們不僅了解到關于行業發展的信息,也對今後人生和職業發展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

錢小軍教授

現場合影
錢小軍教授在活動最後總結到,參加活動的六位校友分别代表着六種人生軌迹,每個人都無法複制别人的人生,所以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必須要聽從自己内心的呼喚。座談會結束後,校友導師們又與自己所帶的學生們進行了交流。(供稿:本科學生團委、校友事務辦公室責編:王萬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