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3年秋季EMBA開學典禮緻辭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錢穎一
2013年9月25日
清華EMBA的新同學們:
今天的北京,秋高氣爽,晴空萬裡。我們在這裡舉行2013年秋季清華EMBA的開學典禮,衷心歡迎各位加入清華EMBA的大家庭。
從2002年秋季起的每一個學期,都有一批優秀企業家和管理者成為清華EMBA的新同學。在座各位是我們迎來的第二十三批EMBA項目的同學和第九期EMBA媒體班的同學。十多個寒來暑往,學院的老師們以同樣的熱忱迎接着每一位新同學。我們始終堅持嚴肅、嚴謹、嚴明的治學态度,我們始終緻力于實踐清華EMBA的使命:“培養産業領袖,塑造企業未來”。
但是同時,春去秋來之中蘊藏着巨大變化,特别是在同學們進入清華學習的這個時刻。“變化”,這是我今天要與同學們分享的第一個關鍵詞。先看看中國經濟。在曆經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僅在20年前的1992年,中國的GDP是2.7萬億元人民币,人均270美元,當年财政收入3483億元,外彙儲備194億美元。20年後的2012年,中國的GDP達到52萬億元,人均6000美元,當年财政收入12萬億元,外彙儲備3.4萬億美元。這種變化不能說不巨大。中國整體已經不再是窮國。但是,中國也還不是富國。中國仍有上億人每日收入不足1美元。中國的人均GDP仍然排在全球各國中的90名左右。同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也有另一種變化,就是我們為之付出的代價的上升,包括産能過剩、環境污染,腐敗問題、收入分配不公平,以及教育、醫療、民生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這些矛盾又延伸到社會、法律、政治、道德等各個領域。這些都是中國的變化,都是中國的現實。
再縱觀世界經濟,變化更是錯綜複雜。進入本世紀第一年的2000年,美國股市的NASDAQ指數超過5000點,但随後發生了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跌到過1000多點。五年前的這個月,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産,随之而來的是二次大戰後最為嚴重的美國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接着又是歐洲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幾個月前,歐洲經濟出現曙光,但是同時,過去幾年中經濟增長主要來源的新興市場經濟出現資本外流、貨币貶值、增速下降的困擾。就在上星期,美聯儲又出乎市場預料,繼續執行量化寬松政策,引起全球市場的波動。在這些面上變化的同時,深層次的技術更疊也在以超乎想象的勢頭倍增。正是由于技術創新,頁岩氣的開采使美國有可能在20年内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大數據的應用會對很多行業發生革命性的影響,包括我們自己所處的教育行業。全球化的進程正以加速式節奏擴張。就連蘋果公司的最新款手機,也在24小時内在美國和中國同時發布。世界的變化真是眼花缭亂。
變化是曆史的常态。隻是現在變化得更頻繁,變化得更突然,變化的方向更加出人意料。我們就是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個變化的時代。
面對變化,人們作出調整。“調整”,這是我今天想與同學們分享的第二個關鍵詞。今天,調整是全球的共同關鍵詞。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面對全球化的進程,面對技術的變革,世界各國都在調整。發達國家在調整,新興市場經濟也在調整。
我想着重講一講中國面對的調整。過去30多年,改革和開放一直是中國經濟中的兩個關鍵詞。我相信,這兩個關鍵詞将繼續:改革會更深入,更全面,開放會力度更大,範圍更廣。但是我今天想強調的是,調整作為一個新的關鍵詞,将會進入我們的日常用語。
可能沒有太多的同學記得,中國經濟的上一次大“調整”發生在1979年。當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還是封閉經濟。當時要調整的是計劃經濟中的若幹比例關系。時隔30多年,如今的調整,是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之下,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中。
我認為有三個調整非常根本。第一個調整是對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的調整。過去這30多年,我們習慣于8-10%的經濟增長速度。今後,我們對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要調整到7%左右。一個國家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是與它的經濟發達程度成反比的。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的向下調整是中國經濟變得成熟的表現,是一種必然規律。用通俗的話說,中國經濟正處在“換擋期”。這個“換擋”是由經濟的基本面決定的。比如,2011年勞動力占人口的比例第一次出現下降,而2012年勞動力的絕對數第一次出現下降。
第二個調整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也就是将要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如果說第一個調整更多地反映的是客觀規律的話,那麼第二個調整主要反映的是主觀選擇。過去三十多年,憑借開放和改革,依靠辛勤和模仿,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維持了高速增長。當今的世界各國都重視創新,中國更是重視。經濟發展受資源制約,環境制約,但是創新有可能改變一切。雖然創新是共識,但是如何創新就沒有共識了。這個月有一本新書中英文版同時出版,作者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費爾普斯教授,他也是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名譽教授。這本書的書名是《大繁榮:大衆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講的是大衆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創新如何推動了西方經濟的繁榮。雖然這本書講的是西方經濟發展史,但它對今天的中國讀者,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和管理者,都很有現實意義。我們從中領悟到,創新主要是靠大衆,而不是政府。
第三個調整是人們心态的調整,要能夠适應新的增長環境和新的發展方式。如果說第一個調整是經濟的,第二個調整是企業的,那麼第三個調整就是個人的。這個調整要求每一個人的心态從過去更多關注眼前、短期,心境更多急躁、浮躁,調整到更為平和,更為長遠,更為紮實、更為笃定。增長速度不同了,發展階段不同了,人的心态也要不同。因此,企業家和管理者需要更多地思考宏觀問題、戰略問題、領導問題、倫理問題;需要具備世界眼光和對未來大勢的判斷力;需要突破單一思維審視的局限,掌握交叉整合的能力和融會貫通的智慧;需要擁有不斷追求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在這些素質的背後,需要強韌的意志,心懷萬民的人文情懷和道德操守,更重要的是,不被煩雜的表象所幹擾,守住自己的原則與初衷,笃定并有所作為。
清華EMBA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平台,幫助企業家和管理者在這樣一個曆史發展時期,感知變化,适應調整,尋找企業發展的新突破。
在這個平台之上,我們針對時代特點與EMBA同學需求,設計了全新的EMBA課程體系,将EMBA的所有課程納入“天”、“地”、“人”、“通”四大模塊。“天”模塊解析企業宏觀環境;“地”模塊塑造企業管理之道;“人”模塊提升管理者的領導力和素養;“通”模塊則要達到古今、中西、文理、商工會通之境界。清華EMBA希望企業領導者通過學習,能夠知曉“天時”、把握“地利”、創造“人和”、“會通”八方,并達到知曉“天時”有高度,把握“地利”有深度,創造“人和”有溫度,“會通”八方有廣度的境界。
在這個平台之上,學術大師将與同學們為伴。為我們EMBA授課的教師都是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最優秀的教授。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在“天”模塊中,經管學院的弗裡曼講席教授李稻葵将講授《中國經濟與金融》;在“地”模塊中,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戰略學講席教授陳明哲将講授《動态競争與企業管理》;在“人”模塊中,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教授将講授《思維、決斷與領導力:組織的人性面》;在“通”模塊中,授課教師講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物理系範守善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自動化系吳澄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清華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等多名院士。
在這個平台之上,你們也将收獲同窗情誼。在清華EMBA,你們将摒棄一切頭銜的束縛,釋放最真誠的自己。豐富的班級活動将凝聚你們的歡聲笑語、每年的大型“清華EMBA管理論壇”将使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清華EMBA特有的“移動校園”、“行知中國”将深入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前沿;海外模塊将帶領你們走進美西、美東、法國、以色列等地,去領略異國的管理和創業前沿;在這裡,你們将獲得終生難忘的人生體驗和彼此之間推心置腹、開誠布公的同窗情誼。
同學們:
這是一個變化的世界,這是一個調整的時代。在此時此刻,你們各自都作出了一個共同的、重要的決定,就是加入清華EMBA。接下來,你們将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中,每月抽出時間來到清華校園,放慢腳步、放緩節奏、靜心學習、冷靜思考。你們也将反觀自己、過濾自己、沉澱自己、調整自己。希望你們每一個人,經過清華EMBA的洗禮,都能夠眼望前方,在變化中調整,在調整中前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