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我要來中國學經管!”——記清華經管學院國際留學生

2013-09-10
閱讀:

在這個告别與迎新的季節裡,又一批校園新鮮人即将開始嶄新的學習生活,又一批學長學姐向母校留戀地揮手。

望着“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10個大字,曹景植在偉倫樓前駐足良久。片刻,他轉過身,重又整了整行囊,在心中默念道“我一定還會再回來!”這位清華經管學院的本科生來自韓國,剛剛過去的七月,他完成了四年本科學業,動身回韓國服兵役。

和曹景植一樣,羅伯特、亨利和尼克森也無數次從偉倫樓穿過。他們也是清華經管學院的學生,分别來自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和曹景植不同的是,他們将在明年此時畢業離開清華園,還有充足的時間享受校園生活,享受在中國的獨特經曆。

“我要來中國學經管!”伴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大學學習經濟管理知識的格局正在悄悄變遷,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一些國際學生開始把眼光投向中國的大學,他們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并不隻是學習漢語、中醫、中國傳統文化等深具本土特色的學問,他們關注經濟、管理等原本發端于歐美知名大學的學科與課程。他們中的一些人,本科就讀于美國哈佛、康奈爾,英國劍橋等世界知名學府……

我們的故事,就從在清華經管學院求學的這四名國際學生開始吧。

 

享受大學生活,一如海綿吸水

“和歐美學生在人群中比較惹人眼球不同,作為韓國學生有時不太容易被認出來。”随父母長年定居中國,曹景植的小學高年級與中學階段都在中國度過。走在清華園裡,他和本土學生幾乎看不出區别。他的韓國朋友時不時調侃他,“在中國待了這麼多年,沒想到你的韓國語還說得那麼好哇!”

中學時,曹景植讀書非常用功,立志要考中國最好的大學。既希望從事商業工作,又想選擇理工科,他最終幸運地被清華經管學院信息管理專業錄取。“别看這是個商科專業,JAVA、C語言、工科數學都得學,和理工科學生沒啥差别。”

甫一入學,他發現同班同學中高手如雲,大部分同學不是省高考狀元,就是通過競賽保送入清華的,好生了得。可曹景植有自己的想法,“學習好可以進入好大學,但學習好并不等于成功”。進入大學後,他不再如先前那般為了考大學做“拼命三郎”,而是盡可能多嘗試一些不熟悉的領域,利用大學的廣闊天地鍛煉自己的能力。“動态系統分析與控制、數據結構、保險學原理、投資學……四年本科生活,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收益更多的要數豐富的校園生活與學生活動。”曹景植組織留學生漢語辯論隊,策劃負責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留學生新年晚會,與同學一起暑期調研實踐,奔赴内蒙古庫布齊沙漠參與大學生防治沙漠化運動……

大二暑假與同班同學組隊奔赴吉林省鄉村地區完成“農村醫療保險發展現狀”調研實踐項目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中國邊遠地區實地目睹了落後的醫療狀況,見到了當地真實的民生樣貌。曹景植在調研過程中負責設計隊員分工,組織隊員們高效地完成了問卷調研、訪談記錄。回到學校後,他與組員們一同開題、寫作調研報告,并代表小組完成了答辯。

身為清華經管學院學生,曹景植很能活學活用。比如,他在大二、大三學年擔任學院韓國留學生學生會主席,每次搞活動都會親自上陣負責找贊助。通過與各色商家打電話、約面談,他從專業角度為對方分析投入、産出效應,在起初的碰壁之後,屢屢能有豐厚的斬獲。

如今畢業離校,他回顧珍貴的大學時光,一如海綿吸水一般,該做的基本都做了,該嘗試的也都嘗試過了。接受了四年清華園氣息的熏陶,他對人生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他眼裡,和韓國同齡人以及其他所認識的國際學生相比,身邊的中國同學更好學、更努力,似乎很早就開始為前途着想、規劃,更有計劃性、遠大的抱負與對成功的渴望。

按照韓國通行的規定,年輕人必須服兵役。為此,曹景植返回韓國,但他已經做好了再次回到中國的打算。他說,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建立一個與醫療有關的非政府組織(NGO),通過志願者工作,幫助不發達地區的幼年兒童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他相信,在清華經管學院學到的專業知識以及母校帶給他的精神氣質,能夠讓他最終完成自己的理想。

 

懂漢語,更得懂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羅伯特,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碩士研究生在讀,2012年來到清華園、2014年畢業。他來自英國劍橋大學,沒到中國前就對這裡充滿向往——他本科攻讀的是中文系。

羅伯特很有語言天賦,中學時就打算到大學修讀外語,既然世界上說漢語的人最多,當仁不讓選擇中文。對習慣于拼音文字思維的英語人士來說,漢語不容易學,但羅伯特學得很帶勁,沉浸在方塊字、古代漢語與中國文化的海洋裡。在對英國學生來說很難掌握的古代漢語學習中,他名列前茅,獲得了“魯惟一獎學金”(注:魯惟一為劍橋大學榮休教授、著名漢學家)。

臨大學畢業,羅伯特有幾個選擇,他拿到兩個在倫敦的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機會,同時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可選擇到中國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強烈的漢語情結,驅使着羅伯特放棄了做律師的想法,他更希望利用漢語基礎學習某一領域的核心知識,清華經管學院成了最終歸宿。

和學院裡大部分留學生主要選修英語類課程不同,羅伯特能完全像中國同學一樣,聽漢語授課、用漢語課堂交流、用中文提交作業;“懂漢語,更得懂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如何深入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處事之道——在清華園與中國同學朝夕相處,利用業餘時間在北京的公司實習,這位劍橋高材生漸漸明白,能夠利用漢語生存隻屬于“初級階段”,了解漢語背後的文化觀念才算接觸到這門語言的精髓。

比如,與同學聚餐,每回一大桌人總是由其中一個結賬,而在羅伯特的概念裡,即使是與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飯,雙方也都各付各賬。再比如,他與同學一同外出,購物時湊巧沒帶夠錢,向同伴借了10元。過幾日再次見到,羅伯特主動還錢,對方卻擺擺手笑笑,讓他别放在心上。羅伯特執意要還,對方反倒有些不愉快了。數額雖然不大,但羅伯特有些無法理解。後來他發現,要融入這裡的環境就得入鄉随俗,得明白這些約定俗成的習慣其實都是朋友間友好的表示。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羅伯特利用業餘時間做了不少實習,他對與中國人打交道有了更感性的認識。眼光不隻放于高端、體面的實習,他也從事過不少“草根”工作,比如曾在一家小型企業孵化器機構中,以“海電”方式——輪番打電話向陌生客戶營銷招商。雖然幹得辛苦,但細心的他通過和各類一線小企業打交道,總結了不少客戶的心理狀态與有效的溝通方式。比如,他發現不少客戶間的線上聯系以QQ居多,于是也申請了QQ用戶名,并成為了熟手……

“未來,也許我會選擇長期在中國生活、工作,也可能成為一個‘世界飛人’,在全球各個地方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坦言,懂漢語不難,但要真正理解、參悟漢語背後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文化習慣,也許真需要用一輩子來耳濡目染。

 

未來的商業機會?一定在中國!

有修讀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課程(EMBA)的想法是在四年前,正式實施在兩年前,來自澳大利亞的尼克森用了極其漫長的時間,完成了他與清華經管學院的“握手”。他在悉尼一家大公司擔任經理,如今是清華國際EMBA項目(清華-法國INSEAD雙學位項目,簡稱TIEMBA)學生。“我花了近兩年時間做功課,了解了凱洛格商學院、倫敦商學院等美國、歐洲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商學院的EMBA項目,最終選擇了北京清華經管學院。”

和班裡不少同學由公司出資負擔學費不同,在職攻讀的尼克森來清華經管學院完全是自費求學,10萬美元的學費自掏腰包,還不包括北京與悉尼間的往返機票、上課住宿等其他費用。當初,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上司時,他的上司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尼克森,你是不是瘋了?”尼克森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圍人詳細交流後,身邊的朋友開始支持他,但也免不了持保留态度的朋友。

和尼克森一樣,亨利也是一個已經具有工作經驗的“上班族”。在成為清華經管學院國際MBA(工商管理碩士)全日制學生之前,他畢業于哈佛大學經濟系,在一家美國信貸公司供職了兩年多,自己還有一個網絡在線學習的創業項目。由于國際MBA是清華經管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合作項目,所以當他的老闆和同事知道他在申請清華的國際MBA項目時,并未表現出特别的驚訝。亨利的初衷很簡單:在知名商學院裡認識一些聰明的人,獲取“中國經驗”。

“在全球商業網絡中,中國越來越重要,如何在中國做生意、如何與中國人一同做生意,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尼克森說,雖然他的公司目前在亞洲還未與中國有直接的商業合作,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他必須快些補上這門課;亨利也認為,作為新興市場,未來亞洲将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這裡的商業氛圍、市場概念與社會環境等等,需要實地親身體驗。

自去年入學以來,尼克森已經在清華園上過5、6次課程了,基本每6周時間來一次北京。每次他都從悉尼“打飛的”來北京,在清華“泡”上近一周,上課、聽講座、參加各種學生活動。清華國際EMBA強調國際視野與全球經驗,除了北京之外,尼克森今年還和同學們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紮比和新加坡各學習了一周,上個月他又和同班其他33名同學一起前往法國楓丹白露學習……“身處不同的城市、親曆不同的公司與行業,這樣的學習經曆讓我從原有的工作環境與思維定勢中跳了出來,開始思考商業決策與商業行為背後的東西。”

在國際EMBA項目學習,尼克森不僅向教授學到了重要的管理知識與技能,也從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尼克森自己本科畢業于美國常春藤大學康奈爾大學,而班裡有的同學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與他一樣,身邊同窗大部分工作經驗豐富,位居中層或高層管理崗位,同學間的互動與啟發讓尼克森很“受用”。一開始,他對和中國人溝通、做生意沒有多少概念,正是班裡一部分中國本土學生為他打開了“窗戶”。“在平時的交流中,同學們和我分享他們的經驗甚至困惑,案例讨論中我們充分地‘頭腦風暴’,在我和潛在的中國合作夥伴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的EMBA同班同學無形中成了我的‘智囊團’。”

尼克森很期待不久成為一名“影子學生”。原來,作為這個國際EMBA項目學習内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有機會在項目所給出的名單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行業與公司,作為“影子學生”全程跟随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觀察他們每日的具體行程、工作方式,進而近距離了解該公司的管理流程與運營模式。尼克森曾負責企業運營管理多年,他選擇了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做一名“影子學生”,他最想了解的是這個國際機場運營服務背後的真實圖景與工作理念……

作為一名全日制學生,亨利感到收獲最大的,是學院裡的各類學術活動,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年會。每年10月,來自中外知名企業的總裁或首席執行官,知名商學院院長以及中國政府财經部門領導人齊集清華,為期一整天的論壇對商學院學生來說無異于一場饕餮盛宴。去年10月,亨利主動申請擔任年會志願者,有了更多機會與世界級領袖近距離交流,這對他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特殊經曆。

“無論通過媒體,還是來中國親身感受,中國作為一個極有活力的市場,毫無疑問正越來越吸引全球的注意力。你無法想象,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這裡發展迅速,變化的速度讓人驚歎!”在亨利看來,未來的商業機遇一定會出現在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社會,試圖跟上中國的發展步伐,是每一個有頭腦的商業工作者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如今,清華園裡到處能見到黃頭發、藍眼睛的國際學生。但尼克森說,他每每還是會感到有些孤獨,因為在他生活的城市悉尼的圈子裡,像他這樣來中國、來北京學習管理課程的同行非常少。不過,他樂觀預計,“也許過不了幾年,這個群體就會越來越龐大,我将會成為他們的前輩!”現在,尼克森會和同事與朋友分享自己在北京的經曆,在清華國際EMBA項目中的收獲,起初有些将信将疑的人慢慢地轉變,欽佩起他的“戰略眼光”。

尼克森和亨利慶幸的是,為了趕上步伐,他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嘗試做一個有遠見的“試水者”。(供稿溝通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