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與“好學”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緻辭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 錢穎一
2013年8月22日
經管學院的本科新生們:
我首先祝賀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中的每一位都是今年全國高考中的佼佼者,才使得你們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夢想,成為了清華經管學院的一名本科生。我們都知道,全國有多少高考生羨慕着你們的今天。你們可以,也應該為自己的成績而自豪。
從今天起,你們将開始大學生活。此時此刻,你們有許多新期許,有許多新夢想。我猜想你們希望能把自己在中學時期的輝煌繼續到大學中來。你們在中學都是好學生,你們希望在大學繼續成為好學生。當然你們也知道,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在清華經管學院,你的周圍都是與你一樣,甚至比你還要優秀的同學。你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擔憂,害怕自己将落後,不再成為好學生。你們中的另一些人,則雄心勃勃,決心加倍努力,繼續成為好學生。無論何種情況,今天在你們興奮的同時,也一定會感到壓力。
今天,我首先要跟同學們講的是,清華經管學院是一個對你們每一人都寄予無限期望的學院。我們希望的是,你們中的每一個人,今天朝氣蓬勃地進來,四年後滿懷信心地出去。因為我們從心裡覺得,你們每一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都有條件成為适合自己個性的人才。
同時我要說的是,這種結果并不是能夠自然地,确定地,有保證地實現。它不僅需要你們的努力—這是你們首先會想到也能做到的,而且更需要你們在進入清華經管學院後,改變治學觀念,調整學習方法。大學不同于中學,經管學院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在這幾年中也在不斷創新,因為我們學院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本科教學改革的試點學院。因此,你們也應該以創新的心态開始大學的生活。
每年的本科生開學典禮講話中我都有一個主題。我在去年為經管學院2012級新生講的主題是“無用知識的有用性”。我當時說,所謂“無用”與“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與長期之别。這就是一種觀念轉變,它讓我們認識到對知識“有用”和“無用”的看法要有一種新度量。類似的推理,我們也可以發現“有用知識的無用性”的可能性。有一些看上去有用的知識,隻不過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一時半會兒中有用,而在多數情況下,在長期來看,它們沒有什麼用,甚至可能有害,因為它們可能會限制你們的思維,可能會誤導你們的選擇。
今天我要講另一個主題。如果說我去年講的是“學什麼”,那麼我今年講的是“什麼是學”。具體地說,今天我要講“學好”與“好(四聲)學”的不同。從“學好”到“好學”,這又是一個觀念上的轉變。
我相信你們從小都是好學生,更準确地說,是“學的好的學生”。學的好,就是學習成績要好。學習成績好,就是考試要考的好。考試考的好,就是做題目的答案要正确。那麼如何取得這個結果呢?除了努力、刻苦、時間投入之外,還要大量做題,因為熟能生巧,也要有很好的記憶力,即使不是死記硬背。你們都是這方面的的能手。所以你們都是好學生。
進入大學後,進入清華經管學院後,我們對你們的期望有所不同。在我看來,在大學中,“好學生”不再是“學的好”學生,至少說主要不是。在大學中,一個好學生,首先是一個“好學的”學生。請你們注意:在大學中,“好學生”的定義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學的好”的學生,而是“好學的”學生。
“學好”與“好學”是兩種不同“學”的境界:“學好”是學習中被動的接受,而“好學”則是學習中主動的探索;“學好”是今天學習的一個結果,而“好學”則是今後學習的一種習慣;“學好”隻是對學習已有知識的一種度量,而“好學”則是對學習未來知識的一種态度;“學好”是為了掌握知識,而“好學”是為了探索問題;“學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學”追求的是真理。
在你們迎接大學生活躊躇滿志的時候,在你們面對新的競争壓力倍感郁悶的時候,請你們停下來,想一想“學好”與“好學”的不同,既不要讓“學的好”誤導你,也不要讓“學不好”打擊你。你們要記住:“好學”遠比“學好”更重要。
這不僅讓我想起我當年在清華讀本科的時候。我是在35年前走進這個校園的。那是1978年,但是我不是78級,而是77級。我們這一屆是在1977年12月參加高考的,那是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我們在1978年3月入校。這是在改革開放後唯一的在春季入學的一屆大學生。我已經不記得我們的開學典禮,也可能當時就沒有舉行。
但是我記得,我剛進清華的時候,清華學堂還沒有修複,科學館還不能使用。學生食堂裡是站着吃飯,學生宿舍樓每一棟樓才有一部電話。那時沒有複印機和打印機,隻有靠手抄或者油印。因為我們是文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也沒有高年級同學留下來的教科書或者題庫,更沒有習題集和題解彙編。同今天相比,我們當時獲得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少,學習工具如此落後,學習條件同你們今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雖然當時條件不利于我們“學好”,但是我們那時非常“好學”。那時的曆史條件形成了一種特殊情況:我們班上有一半同學,包括我自己在内,在上大學之前或在農村插隊,或在工廠工作。我們為能夠成為第一屆大學生倍感幸運,高度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們很努力。但這隻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有一種自然選擇在發揮作用:在當時那種動亂的環境下,能夠考上大學的大多是靠自學的,非有好學特征是很難考上的。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的大部分中小學知識都是靠自學完成的。這個依靠自學的求學過程,雖然不一定學的正規學的好,但是它激發好學精神,而且探索出了在沒有教師指導和約束下的求學方法。
你們今天的情況與我那時的情況大為不同。你們今天的環境,有這麼多讓你們學的好的條件。你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量,大到不可思議。你們的中學老師為你們講授各種解題技巧,又把你們送入競賽班。你們的家長更是想方設法,為你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或送你們去讀輔導班,或請家教來個别指導。也許正是因為這些,你們才坐到了這裡。但是,一旦你們坐到了這裡,過去的就都成為了曆史。你們現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過去的成績變成你們未來的包袱,也不應讓以往的慣性成為你們現在的動力。你們需要的是從“學好”到“好學”的轉變。
“學好”有一套方法,同學們都很熟悉,比如做好預習、上好自習、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掌握知識點等。“好學”也有方法,也許同學們就不那麼清楚了。今天在這裡我與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在我看來,“好學”有五個要素,我稱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問”、“好讀”、“好思”、“好言”。
第一,好奇。我把好奇放在首位。好奇是科技創新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始推動力。十年前,四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到清華理學院與清華學生座談。當問到什麼是科學發明最重要的要素時,他們沒有選擇基礎紮實、數學好,甚至沒有選擇勤奮、努力,而是不約而同地說到了好奇心。連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都說,“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隻是激情般地好奇。”(“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可見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認為,好學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學源于好奇。
第二,好問。好奇往往導緻好問,而好問是質疑既有知識,探求未知的起點。但是我們面臨的情況是,學生不好問,也沒有激勵去問。這與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有關:教育就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并不鼓勵學生質疑老師。這也與我們的應試教育制度有關:獲得标準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績,而提出問題不僅對獲得好成績沒有幫助,而且還有害,因為它讓你不相信标準答案。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标是理解自然與社會,那麼敢于置疑現成答案,善于提出問題就是最重要的。重視教育是我們中國人與猶太人的一個共同點,但是兩種重視教育的方式很不同。中國學生回到家裡,家長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而猶太學生回到家裡,家長問“你今天提出了什麼好問題。”全球猶太人總數不超過兩千多萬,還沒有北京市人口多,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猶太人數上百。這或許與他們的好問有關。
第三,好讀。閱讀的範圍很廣,我在這裡想強調兩點。一是在當今碎片化信息高度發達的時候,在微博、微信、網頁等信息随時随地都可及的時候,不要忘記要讀書。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統化的書。在你們入校之前,我給你們每人發了一封信,在歡迎你們被清華經管學院錄取的同時,向你們推薦閱讀十本書,就是希望在你們即将進入清華經管學院之際,就開始好讀書。二是不僅要讀與專業相關的讀物,也要讀超越專業的讀物,特别是思想性讀物。在明天舉行的入學導向活動中,你們每人将拿到一本叫做《大學第一課》的讀本。這是經管學院為你們準備的又一個推薦閱讀材料,其中收集了13篇文章,内容包括清華名師談治學,思考大學的價值,以及大學與人生。好讀,是獲取人類文明财富的必經之路。
第四,好思。好學的核心是好思。17世紀的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就是發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為人存在的根本價值。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大學本科階段是一個人生學習過程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的中小學教育,是以接受知識為主;而在大學本科階段,要變為以思考為主。愛因斯坦就是這樣認為的,他說:“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去思考。”(“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如何思考?不是人雲亦雲,而是獨立思考。隻有獨立思考,才會有創造性思考,才會有批判性思考。這也正象愛因斯坦所說:“獨立思考和判斷一般能力的開發應該總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專門知識的獲取。”(“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should always be placed foremost, not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al knowledge.”)。好思應該是大學生的第一要務。
第五,好言。在清華說好言,似乎有些錯位,但這正是我要講的。“行勝于言”是清華1920屆畢業生,也就是陳岱孫先生那一屆,在畢業時送給學校的紀念品日晷上刻的四個字,一直被認為代表清華校風。行勝于言是針對隻言不行的風氣而說,至今都很重要,我不僅認同,而且實踐。但是,行勝于言不是不要言。這句話不是我先說的。2006年10月,在我剛做院長兩個星期後召開的學院顧問委員會上,我們的老院長朱镕基針對清華學生不善言表的問題語重心長地說:“行勝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好言是好學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不言。言就是溝通,就是傳播。言的本領,就是傳播的本領。隻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觀點和想法,也隻有言,才能引發與他人的争辯,而真理往往是在争辯中産生。我們清華學子既要能行,也要善言。好學離不開好言。
好奇、好問、好讀、好思、好言—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學的五個要素。具備這“五好”,就為好學打開了窗戶,開辟了道路。具備這“五好”,就是我心目中好學生的特質。由此可見,大學的學習方法,與中學的學習方法不同。在大學對學生的評判,也因此而與中學不同。
同學們:
進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進入清華經管學院,是你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它不僅意味着你們從此遠離父母獨自生活,更意味着你們在學習征途上要經曆一個轉折。這個轉折意味着治學觀念的變化和學習方法的變化。請記住,在大學,“好學”遠比“學好”更重要。請你們在大學中養成好奇、好問、好讀、好思、好言的習慣,并讓好學伴随你們的一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