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清華同方講席教授魏傑
這本書的首發是8月12日,但是我7月28日就拿到這本書了。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有兩個感想非常深刻。
第一,我們理解老院長在上海的講話離不開當時的上海背景,離開當時的上海背景,就很難理解他講話的真正含義和實質。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朱镕基同志去上海的時候,是上海最困難的時候,實際上朱镕基同志把上海從困難期帶入起飛期,就是1987年12月份到1991年11月份。 當時上海是非常困難的,三個特點很明顯。
一是改革開放滞後。那個時候中國改革開放不是在上海,是在三個地區:一個是珠三角,以廣州、深圳為中心,那時港澳資本、台資、外資很活躍;第二是江蘇鄉鎮企業崛起,當時很活躍;第三是浙江民營企業崛起,很活躍,這三個區域是當時中國改革開放裡最活躍的三個地區。上海當時并不活躍,而且那個時候上海的情況很困難。我記得當時去江蘇調研,鄉鎮企業崛起以後,江蘇的蘇錫常、杭州、泰州、溫州,當時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到星期天的時候,上海大量的産業工人和技術人員流向江蘇,打工去了,因為上海的産業技術雄厚,技術力量強大,所以我們在火車站就發現一個現象,大量上海的技術人員流向江浙一帶。那時候還沒小車,接的時候,是把中型卡車改裝成一個吉普車來接人,還有改裝手扶拖拉機來接這些人,所以可見當時上海的改革開放很滞後。我們當時調研的時候經常路過上海,上海是中轉站,但不是調研它,而是江浙一帶。
二是民生和交通欠賬很多。當時上海的民生和交通非常糟糕,那個時候從虹橋機場出來,到上海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一條直通道,都是紅綠燈,而且路都很窄。民生更差,當時全國的住房,北京和上海比,上海差遠了。那時候的基礎設施,上海和北京是不能比的,因為它的欠賬很多。有一次我們從廈門要回北京,沒有直達的火車,要在上海中轉,當時在上海上廁所都很難,那個時候五星級賓館幾乎沒有,有些小賓館不讓你進。那個時候是非常落後的。
三是幹部隊伍問題很大。一個是在作風上,朱镕基批評戴表、抽煙,貪腐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思想上動不動就問姓社姓資,那個時候上海很特别,我們去開會,上海當時就問,你這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大力批評江蘇和浙江。那個時候幹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很成問題,不像現在。
當時我們覺得,上海有三個困難,一個是改革開放滞後,一個是民生和交通欠賬很多,第三是幹部隊伍并不怎麼樣。所以朱镕基同志去的時候應該是最困難的時候,他這三年時間,把上海從最困難帶向了起飛階段,上海真正的起飛是在1991年底。
讀這個文章的時候要注意,他到上海以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大力推動改革開放,而且力度很強。當時我們去的時候,覺得他的改革開放很有意思,他是用開放帶動改革,用開發帶動改革。開放就是搞了那麼多外國的銀行家、企業家來,歐美資本實際上就是在朱镕基同志去了以後開始大量進入上海。再加上開放浦東,所以我們讨論,覺得上海是開放和開發帶動了改革,這個特點很明顯。他的書裡面許多都與此有關系。
第二件事是大力推動民生和交通。這裡面我數了一下,20多篇都與此相關。實際上上海後來的大上海框架,就是朱镕基同志當時提出來的,南北高架,内環、中環、外環,現在的基本框架還是這個框架,說明他對這個很重視。菜籃子工程、民生、住房改革都是從上海開始的,住房公積金是在上海從朱镕基開始的,後來才推廣到全國。
第三件事是解決幹部問題。這本書講了好多廉政的問題,謝老師講到你的同學講的情況,都是真的,而且那時候他很嚴厲,在這方面也是做出了表率。同時對姓社姓資問題,也是朱镕基同志這個書裡講得最好的,尤其是1989年以後,那個時候形勢嚴峻,實際上是很困難,在這個條件下他能推動,很不容易,所以這看出了朱镕基同志智慧很高,他不僅有膽略,而且很有智慧。朱镕基同志這個書講這三件事講得最多,所以他離開上海的時候,我記得當時對他有一個評價,就是“一手爛牌打赢了”。
我覺得朱镕基同志在上海這三件事做得很好, 所以朱镕基同志真正把上海從困難帶入了起飛期,就是1987—1991年。這個書裡反映得最好。我覺得這個書收錄的内容很好,但是好像有些還沒收進來。我們當時調研的時候,有些講話沒收進來。但是總體來講,這三件事是他最好的寫照。
第二,這個書雖然是講的是上海,但是今天對中國仍然有重大的作用。這本書讀完之後,對現在的中國還有很大的啟發和要考慮的問題。我覺得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要繼續改革開放,不改革開放我們要完蛋,這句話現在還适用。朱镕基同志當時講,不改革開放要完蛋,現在還是這個狀态,得繼續改革開放。最近我跑了一下留守兒童學校,一方面看到留守兒童學校這麼艱難,另一方面看到地方政府的大樓一個比一個好,你就心情很沉重。一方面看到似乎好多東西進步很快,但是内部許多問題又感到非常沉重。我覺得朱镕基同志那句話“不改革開放中國就要完蛋”還适用,而且現在進入深水區,更不改革,更要完蛋,那個時候還是表面問題,現在進入深水區了,要加速改革開放。怎麼改?他的書裡面講得很細,有一篇文章是關于上海改革有幾點想法,就是從金融改革到企業改革到社會體制改革,這都講到了,我覺得仍然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第二個是民主與法治的問題,這個問題朱镕基在11篇文章裡講到過,他沒有空話,全是實實在在的,因為他很明顯的提出來:“你不要宣傳我朱镕基,我們未來的發展是要靠制度的設計,不是靠個人。你可以宣傳江澤民同志,不能宣傳我。”這個話講得真是有水平。最後講到還是要講制度設計,民主與法治的問題。一個人對整個的監管是有局限性的,要靠體制,就是民主與法治的問題,我覺得這一條對現在仍然有作用。第三條,黨風廉政建設,這仍然具有深刻的意義。現在為什麼我們公信力比較差?實際上不能怪老百姓不相信我們,其實是我們做得比較差,應該研究這個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如果不做的話,老百姓對你仍然是兩張皮,内心不會真正的支持你。真正想讓老百姓支持你,那就要做一點實事,黨風廉政建設,我覺得要真正做一點事情。如果不做的話,不斷的出現這個部長、那個部長,底下都是幾千萬,現在幾千萬的都沒法判罪了,因為太多了,這樣搞下去的話,他更不信任你。朱镕基的黨風建設講得很好,他尤其在兩篇文章裡講到未來黨風廉政建設問題,我覺得對現在仍有非常好的意義。
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感想,一個是從當時上海的情況深刻理解到朱镕基同志在上海的作為,确實是一手爛牌打赢了;第二就是對現在仍然有巨大的意義,我們學習它的重要目的不在于懷舊,而在于對未來的思考。我覺得如果能起到這個作用的話,老院長出這本書,就不枉費他的苦心了。朱镕基同志是不太重視自己名譽的人,之所以出這本書的原因,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國家,在于中華民族的未來,所以我覺得要好好讀讀。謝謝大家。(本文根據魏傑教授在座談會上的講話速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