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耶魯大學理查德•萊文校長在清華經管學院2013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2013-07-15
閱讀:

前方的挑戰 

2013年7月14日

 

理查德•萊文校長

 

 錢穎一院長、各位來賓、老師們、以及最為重要的各位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畢業生們:下午好!今天,我作為你們的畢業典禮演講嘉賓站在你們面前,深感榮幸。回到我曾多次訪問,并且與耶魯大學有着緊密關系的清華校園,我感到十分高興。我有着同你們的顧秉林校長和陳吉甯校長多次愉快交談的美好回憶,我也很珍視與你們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工作幹勁的錢穎一院長的友誼。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在中國高等教育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與中國改革開放及其驚人的經濟增長有着密切的關系。近三十年來,清華經管學院為中國的關鍵政府部門、國有及民營企業、銀行及金融部門持續輸送了卓越的領軍人才。清華經管學院首任院長朱镕基先生是一位堅定的經濟改革倡導者。作為國務院總理,他政績斐然。他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取了福祉,也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做出了貢獻。

今天我在這裡講話有一種特殊的神感,因為,像你們一樣,我也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你們在清華兩到五年的學習之後即将離開清華,而我也剛剛卸任擔任了二十年之久的耶魯大學校長一職。我可以想象,你們和我一樣,都希望自己即将開始的新工作能為你們的國家和世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曾有幸師從于中國最傑出的學者,并且同一群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最為傑出的年輕人一起成長—那就是你們的同學。你們生活在一個高強度且高成就的環境中,在這裡,你們去掌握深奧的知識,去學習更加仔細地思考和更具思辨性地分析問題。毫無疑問,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對自己有了更加完整的了解。現在,當你們即将探索你們将面對的這個世界時,過去學習中的愉悅将被一系列新的挑戰和機遇所替代。

你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改善的國家中。盡管有最近對信貸急速擴張的擔憂,中國的長期基本面仍然是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在接受了這樣優質的教育之後,你們将有無數的機會參與并幫助領導中國未來的增長,而這一增長每年将持續幫助衆多人不僅脫貧,而且緻富。

但是,中國和美國一樣,在今後将面臨許多挑戰。其中的一些挑戰是全球性的,因此你們的美國同代人也将共同面對。然而,另一些挑戰卻是中國獨特的,或許也是其他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獨特的。

首先,讓我們先談談你們将與你們的美國同代人共同面對的三大挑戰。首先是全球變暖的挑戰。如果不馬上采取行動,碳排放問題将在你們有生之年導緻沿海居民的遷移,并将給原本富饒的農業地區帶來嚴重的幹旱。今年年早些時候,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了百萬分之四百,這是過去三百萬年來的首次。這一濃度比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剛開始時高出了40%以上。現在是我們采取更強有力的經濟激勵,更嚴格的排放标準,以及對無碳能源技術大力投資的時候了。中美兩國在上個月都采取了新的舉措,但是這些舉措還遠不足以解決問題。如果不采取更多的措施,你們的子孫後代就将生活在一個為應對環境破壞和人類遷徙所付出巨大代價的世界。

第二個中國和美國的你們這一代人将共同面臨的挑戰是養老問題。這一問題在中美兩國将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美國,我們似乎難以控制日益增長的醫療支出,特别是臨終醫療支出。随着人均壽命的增長,我們将不得不推遲退休年齡,或者增加工作年齡人口的稅負。在中國,老年人口的規模将超出工作年齡人口所能提供支持的能力。目前中國已經開始增加對支持公共養老方案的投入,同時政府需要加快這一進程,特别是現在,在中國政府當前還有巨大的财政盈餘可用于這一支出的時候。

第三個我們将共同面對的挑戰是中美兩國之間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幸運的是,我們正在這一方面取得進展。習近平主席宣布他正在尋求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一個基于互信的關系,以避免一個新興的大國和一個已在的大國之間的沖突。奧巴馬總統非常贊同這一目标。但是在我們兩國關系和平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特别警惕,以避免民族主義情緒傷及我們兩國的理性利益。

你們這一代人還要面對在中國的曆史環境下獨特的挑戰。下面我談談其中的兩個挑戰。

第一,正如很多評論指出,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導緻了一些嚴重的扭曲,例如規模巨大且占GDP比重不斷增加的投資,這些投資由不可持續的信貸擴張所推動。盡管中國的債務與GDP之比仍遠低于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前的數字,但最近這種擴張的速度則遠遠高于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幾年的水平。中國的宏觀經濟失衡可以用穩健的政策來加以糾正:一方面可以通過控制杠杆率來實現,這一政策似乎正是當下中國人民銀行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财政政策來鼓勵由投資拉動需求轉向由消費拉動需求來實現。的确如此,因為服務業比制造業更為勞動力密集,加大注重服務行業的發展可以幫助在一定時期内消化不斷增長的城市勞動力供給,同時還可以容納不可避免的GDP增速降低。

第二,正如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所指出的,中國如果要持續長久地發展,就必須提高其創新能力,使其達到世界水平。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發展模式遵循了較小的成功的發展中國家的典型模式,即通過向工業領域轉移富餘的農業勞動力,将勞動力從低勞動生産率的崗位轉移到高勞動生産率的崗位,從而達到遠高于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的富餘勞動力完全被工業,甚至是高度機械化的農業等更高勞動生産率的行業所吸收的時候,而且當這些領域接近國際最佳實踐時,它的增長速度就無法再超越那些發達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了,除非這個國家自身能夠提高國際最佳實踐的标準。

這種推理方式有助于解釋為什麼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二十五年裡的經濟增長速度要高于美國。在戰後,歐洲的勞動生産率遠遠低于美國,因此其更高的增長速度中的大部分可以用“追趕”美國的勞動生産率水平來解釋。日本經濟在1990年前的極好表現也可以如此解釋。但是1980年後的歐洲和1990年後的日本的增長速度卻低于美國。原因很簡單:美國取勝于創新。假如微軟、英特爾、蘋果、谷歌是日本公司的話,那麼日本經濟在1990年後就不會停滞不前。如果在過去三十年間世界創新中的更高比例是發生在歐洲而不是在美國,那麼歐洲的增長速度就不會落後于美國。

中國可以從中吸取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人均GDP以及全要素勞動生産率将接近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到了那時,中國隻有通過作為創新者的優勢才有可能保持比其他國家更快的增長速度。

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最近的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中國2030》,都指出中國需要成為創新的領導者。這将是你們這一代人的主要任務。創新需要有研究開發的基礎設施,這些在中國已初具雛形。創新還需要強健有效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這些在中國的構建則需要假以時日。最重要的是,創新方面的領導力需要通過對傳統的中國教育方法的改變以提高中國重點高校的水平。在一個鼓勵學生被動接受但不質疑教師傳授的知識的教育體制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難以培養的。學會創造性的思考以及創新需要更加活躍的課堂參與,需要學生學會自己獨立思考,學會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并在激烈的讨論中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中國高等教育的領導者們深知中國的教育需要這樣的轉變。但是這還需要教師們改變他們傳統的授課方式,也需要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接受熱烈的課堂讨論的觀念,在這種課堂互動中,所有的假定都可以被挑戰。

你們所在學習的這所學院中的大多數教師都曾在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的環境裡學習過,你們因此已經非常受益。為了幫助你們的國家發掘創新潛力,為了你們的孩子們,你們需要支持交互式的教育方法。

我為你們這一代提出了五大挑戰,也許我應該把它們稱作是五大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對全球變暖、解決養老問題、加強中美關系、糾正宏觀經濟失衡、發展國家的創新能力。這些挑戰中沒有一個是容易應對的。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承諾、耐心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是最後的回報是多方面的:健康的改善,繁榮的增加,以及安全性的增強。

你們也許會問:我個人能夠做什麼,才能為應對這些巨大挑戰有所貢獻?我給你們兩點建議。

考慮全球變暖問題。顯而易見,要解決這一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必須行動起來,特别是中美兩國。但規模較小機構的行動也可以在提高你們的同胞及政府對此的意識方面同樣可以有一定影響力。例如,清華在能源使用效率研究和低碳能源開發等方面都具有領先地位,其相關工作對于中國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響力。除了開展研究以外,很多大學也為他們自身的環保實踐制定了較高标準,建造對環境影響最低的新型建築,以及使用能夠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技術來改造現有樓宇等。通過此類措施,耶魯大學已經承諾到2020年将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減少43%。你們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你們的工作場所鼓勵你們所在機構采取類似的高标準,成為良好環保實踐的典範。這樣的機構舉措可以幫助說服政府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是确實可行的,并非昂貴到讓人望而卻步。

同樣你們個人也可以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有所影響。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女士一直堅定不移地強調我們兩國人民之間交流的重要性。她的直覺非常正确。當中國作為大國崛起時,中美兩國之間更加深入的個人聯系,特别是那些将要走向領導崗位的人之間的個人交往越深厚,兩國之間保持和平與合作關系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們未來将為國家服務并擔任要職,作為一種工作經驗,你們也許希望訪問美國甚至是在美國居住一段時間,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同樣,你們也可以歡迎美國人訪問中國或在中國工作,積極地與他們更多互動與往來。

以上我所建議的個人參與會非常有益。但是,最終要應對我所列出的五大挑戰還是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變革。在這方面,你們的努力将非常重要,同時你們的潛在影響力将是最大的。當然變革過程中會有很多障礙。改革總是困難的。既得利益者更喜歡保持現狀。但是你們可以改變。在中國和美國,我們都需要有新鮮的聲音,而你們,作為你們這一代人中受過最好教育的公民,需要成為發出這些新鮮聲音的一員。同學們,奮起迎接這些挑戰吧,抓住每一個參與的機會,運用你們在清華經管學院所學到的一切,引領你們這一代人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