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上午,首場《清華新興技術探究》課程在清華經管學院偉倫樓501教室正式開講,衆多選課的清華MBA學生到場聆聽了課程。
在同學們的期待中,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劉靜教授以“先進醫療健康技術産業化研讨”為題,開始了清華新興技術探究課程的第一講。在這堂豐富生動的課程中,他介紹了醫療與健康的關系、醫療的技術背景、先進醫療儀器工業的現狀、問題、産業意義以及未來發展前景,他還談到了對醫療企業創新的思考、服務社會機制的形成、技術與市場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各種專業之間協同綜合的重要性、企業家與高校實驗室相結合的必要性以及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最後,他還介紹了微創醫療技術的應用、醫療融合及産學研相結合的前景。
首場《清華新興技術探究》課程結束後,MBA學生們在盧達溶老師的引導下,還參觀了熱能系實驗室火電站的發電模型、試驗台和分析測試室。熱能系的兩位老師專門做了全面詳細的介紹。同學們充分了解了火電發電過程,對清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清潔燃硫技術”等有了直觀的認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經濟增長、國計民生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等環保效能的相關問題産生了深入的哲學思考。

盧達溶教授(左上)、劉靜教授(右上)、張建平教授(左下)、顧學雍教授(右下)
課後,他們還浏覽了王維國先生紀念碑、“三一八”烈士紀念碑、“地質之角”、水利系的亞洲第一大泥沙實驗室以及西南聯大紀念碑等清華著名景觀。同學們在這一過程中,對清華的人文精神、愛國傳統、科研成果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表示這不僅是一堂難忘的大學融合課程,更是難得的創造性學習體驗和發人深思的思想盛宴。
課程責任教授盧達溶老師在課程開始前,對這門課作了簡要介紹。課程設置充分利用清華作為綜合性大學的獨特優勢,以工程研究作載體,深入研究大學融合之道。課程在設計上具有廣泛的路徑結構優勢,即派生的大量技術與企業升級技術瓶頸之間形成結合之路;具有集約融合的結構優勢,即結合MBA學生所在企業、清華實驗室技術及本科生創新小組,以此構成“共建共享、共學共進”的結構平台;MBA學生通過這門課的開放知識體系,來構建“心性結構”優勢,塑造企業領軍人物的精神品格。(供稿MBA教育中心編輯溝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