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無用之用”——記2012年秋季學期本科、經濟學第二學位與院長共品下午茶

2012-12-27
閱讀:

    2012年12月13日,本科和經濟學第二學位同學分别與錢穎一院長進行了“與院長共品下午茶”活動。兩場“下午茶”活動從中午一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六點,活動結束後同學們依舊沉浸于與院長海闊天空的談論中,此刻所想已不再隻是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排名、實習、就業等問題,而是開始更多地思考院長所說的那些看似“無用”知識的價值,以及如何放眼未來,為自己的人生制定更加長遠的發展目标。

本科“下午茶”現場

經濟學第二學位“下午茶”現場

由于大部分同學都是2012級新生,“下午茶”一開始,錢院長就讓參與活動的同學逐一進行自我介紹,講一講自己所畢業的中學及其辦學特色。經管學院和經濟學第二學位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很多同學的中學母校都是各地名校,有着悠久的曆史、理念和教學特長。聽過同學們的講述,錢院長說出了他抛出這個問題的初衷,作為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的首屆委員,他在關注大學教育和改革的同時,也對中國的基礎教育特别是高考制度十分關心,他希望經管學院能夠像同學們的中學母校那樣,以其獨特的教學育人理念對我們今後的人生産生同樣深遠的影響。下午茶在錢院長意味深長的開場白後正式開始。

 

課程改革:“無用”知識的有用性

 

“教育,點亮人的心靈;教育,照耀人類的未來。在功利主義盛行、浮躁風氣彌漫的當今社會,教育既是造成問題的源頭,教育又是解決問題的希望。”錢院長引用了他在《教育》雜志創刊号上寫的這段主編寄語,開啟了既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又關系到國家民族發展的教育話題。

錢穎一院長聆聽同學心聲

錢院長回述了他在今年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講的三個故事,啟發同學們思考“無用知識”的“有用之處”。

第一個故事關于理科,當年柯達先生認為最有用的發明家是無線電收音機的發明人馬可尼,佛萊克斯納卻反駁說,麥克斯韋和赫茲的理論貢獻更加有用。雖然當初兩人的學術文章和基礎實驗看上去隻是“無用的”的研究,卻為後來有用的發明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工作就沒有後來馬可尼的發明。

 第二個故事關于文科,是經濟學的例子。馬斯金教授提出的“機制設計”理論以十分抽象的數學模型,研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問題,在市場經濟中看上去并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後來,它成為研究市場中的拍賣問題的理論基礎,有了非常廣泛的現實應用,甚至在諸如無線頻譜等産權的拍賣方面也非常适用,而這正是當前移動通訊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第三個故事關于工科,是喬布斯的故事。喬布斯在自己在學第一學期辍學後并沒有離開學校,而是旁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但10年後當他設計第一台麥金塔(Macintosh)個人電腦時,為創造電腦上的可變字體發揮了作用。喬布斯這樣回憶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體;又由于微軟視窗是照抄蘋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就都沒有這樣的字體了。”

本科同學踴躍發言

聯系現實,經管學院這些年一直都在改革,都在變化,這其中雖然存在着困難,但獲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西方文明、中國文明等課程,實際上是讓大家自己去思考。很多問題的有用、無用之分,無非是短期、長期之别。當踏進清華的大門,進入經管的二門,同學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應是名氣的炫耀,也不僅是今後工作的跳闆,而應該是探索新知識,包括那些“無用”知識的殿堂。同樣地,人生發展與職業規劃課程,前面說人生發展,後面說職業規劃,可以為同學列出多條路徑:去政府、投行應該做什麼準備,咨詢行業又是不一樣的路數,或者想出國念博士做學術呢?還有,如果想做高曉松怎麼辦?那也有一條路。還有想去國際組織的,和懷天下抱負的,又該怎麼做?人生發展這門課不再給同學們釘死一個發展的框架、路徑,而是多方位地提供信息,供大家自己判斷、選擇。

 

學會思考,化知識為智慧

 

錢院長說,《愛因斯坦傳》講,1921年愛因斯坦訪問美國時,曾有記者在采訪中問他聲音傳播的速度的問題,但愛因斯坦卻說,我沒有必要記住這個答案,因為它在任何書中都有。大學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怎樣去思考。這些話在今天更有意義。同學們是伴随Google、百度、新浪、騰訊長大的一代,無數信息随手可得,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識,知識也不等于智慧,差别在于是否會思考。今天任何時候,學會思考都比積累信息和積累知識更重要。思考比知識更重要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同學們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将會有超過一半的概率不是今天在清華學習的專業。什麼是知識?大部分知識通過百度一搜索就全出來了的,知識淵博,再淵博也淵博不過百度。差别在哪?關鍵就是如何思考問題。

與院長共進下午茶的交流,使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都“滿載而歸”,各有收獲。本科生的“與院長共品下午茶”的活動始于2003年,至今發展為每學期固定舉辦的學生與院長面對面交流的平台。這個活動形式自由、氣氛輕松,每次圍繞一、兩個話題進行讨論。“下午茶”是一項啟迪學生思想的活動,同時也為院長提供了又一個獲知同學們所思所想的機會。(供稿 學生工作組 編輯 溝通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