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清華經管學院就清華EMBA國際項目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内地第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院長錢穎一、EMBA教育中心執行主任王勇、學術主任陳榮、國際項目執行主任張磊出席了發布會。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EMBA國際項目排名發布會
英國《金融時報》本周一公布了全球EMBA課程2012百強排行榜,首次參加排名的清華EMBA國際項目(Tsinghua-INSEAD Dual Degree Executive MBA Programme, 簡稱TIEMBA)名列全球第四、中國内地第一,這個排名也高于INSEAD商學院的獨立EMBA項目排名。
錢穎一院長介紹,這是中國大陸地區商學院首次在英國《金融時報》共九類管理教育項目排名中進入前四,這對内地大學的商學院是很大的鼓舞,同時,這也是清華經管學院第一次參加英國《金融時報》排名,意義重大,這表明強強聯合後的項目更具實力。
“六年前,2006年的11月,我和法蘭克•布朗(INSEAD商學院時任院長)簽訂兩所學院之間的合作協議,那是我們兩人任院長後第一次簽定協議”,錢穎一回憶道,“簽定協議之後,2007年6月8日清華EMBA國際項目首屆學生在在舜德樓大廳舉行開學典禮”。時隔六年2012年是此項目符合參加《金融時報》EMBA排名申請資格的第一年。在不到六年的時間内取得排名第四的成績,體現了這個項目的高水準,而2006年EMBA國際項目設立之初就有進入世界前十的目标。
錢穎一說:“與國内其他商學院的EMBA項目比,清華EMBA國際項目有以下特點。第一,是全英文授課,受益于這些年來學院大力度引進海外教師,六年從海外引進大約70名教師。第二,兩個學院都為這個項目安排了最優秀的師資,我們學院的一些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對中國國情的理解、中國企業現狀和挑戰的分析是其他商學院,包括國外頂尖商學院所不具備的,特别是這些教師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研究和他們的洞察力非常突出。第三,在教學内容上,我們以領導力培養和體驗式教學為非常重要的特色。”
“第四,我們的授課地點分布在北京、新加坡、法國的楓丹白露和中東阿聯酋的阿布紮比,四地上課的特點,非常不同于其他學院。第五,考慮到學生的飛行次數很多,在課程設計上每一個模塊七天左右時間集中學習,同時又配有在中國做生意的系列講座。第六,在有兩個年級的學生同時同地上課時,組織兩個年級之間的辯論賽,也為兩個年級的溝通和互相交流創造好的條件。”
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包括中央電視台财經頻道、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新華社、中國新聞社、證券日報、中國日報、京華時報、中國新聞周刊、新浪在内的近30家媒體。錢穎一在回答中國教育電視台記者提問時說,“中國的管理教育要同時做兩件事,第一件是追趕,第二件是超越,缺一不可,首先還是得虛心學習,要追趕的話,必須先學習,我們從INSEAD學了很多。”他表示,不存在隻有追趕上了再超越,看準了可操作的一些機會,就要創新,比如和INSEAD聯合舉辦的項目之所以比INSEAD自己項目排的還靠前,正是因為它包含了INSEAD自己項目不具備的對中國經濟、中國企業深刻的分析、國情的理解。
當記者問及清華EMBA應對未來挑戰的策略時,錢穎一介紹了清華EMBA在新十年起點上的多項創新舉措,例如清華将在今年11月正式推出的一門名為“清華探究” 的新課程。這門全新課程為EMBA同學打開一個深入清華其他學院和領域的窗口,不僅去感受綜合性大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去發現新的商機,獲取新的創業和管理靈感。此外,在今年秋季班開學時給同學發的“iEMBA”也是亮點之一,這個被命名為“iEMBA”的iPAD決不同于普通商店裡售賣的iPAD,通過iEMBA這樣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手段,EMBA同學們可以随時浏覽實時更新的課件,進行原筆迹批注,留下學習心得;可以獲取最新的論壇講座、班級活動信息,記錄并保存學習生活的每個細節。iEMBA把紙質教材轉換成電子教材,使清華EMBA實現了無紙化教學。
總結起來清華EMBA新的發展框架,錢穎一說“第一方面,在招收學生上要有新舉措;第二,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反映全球化、反映中國企業走出去、反映戰略價值思維、反映學院與大學融合;第三,海外研學要進一步擴大,下一步中文項目的學生也要到法國去,到INSEAD去研學;第四方面,後EMBA活動在出台;第五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網上社區,做到無紙教學和随時随地的溝通。”
發布會之後,來自中央電視台财經頻道、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中國新聞社、第一财經日報、證券日報的記者還對錢穎一院長做了專訪。專訪中,錢穎一教授更加深入地回顧了清華EMBA十年的發展,梳理了清華EMBA改革創新發展思路并分析了當今中國EMBA的發展狀況。(供稿 EMBA教育中心 編輯 溝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