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中西經濟大分流”國際學術研讨會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舉行

2012-09-05
閱讀:

“中西經濟大分流”國際學術研讨會2012年8月29-30日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校長謝維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社科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李伯重緻開幕辭。

謝維和在緻辭中指出,18世紀在西歐發生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也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經濟史學界提出的“大分流”問題,為這一古典問題帶來了新的視野。十多年來,圍繞“大分流”問題展開的激烈的學術辯論,在許多方面厘清了曆史的真相和經濟發展的本質,讓我們得以深刻地把握中西經濟發展的大勢。

李伯重談到,《大分流》一書出版10多年來出現了東西經濟史比較研究的大量成果,有必要進行一次階段性回顧。本次會議将會推動“大分流”問題的讨論,并促進清華經濟史研究的發展。

牛津大學Robert Allen教授發表題為“經濟刺激和工業革命的發明”的演講

密歇根大學校長Daniel Little對近20年來學術界對于“大分流”的讨論做了全面回顧,着重闡述了中西農業比較研究的最新進展。牛津大學Robert Allen教授論證了勞動與資本和能源相比較高的相對價格對技術創新的經濟刺激,從而導緻工業革命最初在英國發生。國際經濟學會前會長、斯坦福大學青木昌彥教授以“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制度”為題,探讨了中日經濟發展“小分流”的制度成因,認為中日兩國在合約執行方面不同的制度遺産對兩國的近代化過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喬治梅森大學Jack Goldstone教授則強調了亞洲與歐洲技術更新的文化基礎的差異。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李伯重發表題為“為何大分流學說如此重要?——基于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史研究”的演講

荷蘭萊頓大學Leonard Blussé教授和參會學者及學生進行熱烈的讨論

李伯重比較了1820年代長江三角洲地區與荷蘭的GDP和産業結構,認為當時它們兩者都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農業經濟,而是以工商業為主的近代經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李中清教授基于數據庫的研究表明,明清時代中國并不像傳統觀點所說的那樣面臨“馬爾薩斯陷阱”。荷蘭女皇榮譽騎士勳章得主、萊頓大學Leonard Blussé教授以“萊茵和長江大分流?(1350—1850年)”為題,闡述了13世紀後萊茵河盆地和長江中下遊流域城市群的發展,認為它們是推動當地經濟走向全球化的引擎。劍橋大學Joseph McDermott教授以“韋伯、弗裡德曼和彭慕蘭不曾了解的宗祠”為題,以徽州宗祠為例,分析了在過去為學者所忽視的中國宗祠的金融功能,并比較了它和日本寺院的差異。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社科學院龍登高教授分析了中國地權交易形式和産權形式的多樣化發展,認為中國傳統農業經濟以土地為軸心配置資源被強化,向以資本為軸心配置資源的現代經濟轉化很艱難。韓國嶺南大學車明洙教授以“大分流原因之一的政府饑荒救濟:來自中國藩屬的證據”為題,論述了他對清代中國與朝鮮災荒赈濟制度的比較研究,認為國家的災荒赈濟制度會阻礙農業經濟的長期增長。德國Muenster大學Martin Uebele以“在大分流背景下德國1500年以來的長期增長”為題,估計了1500年至19世紀中期德國的GDP及其長期增長率。

研讨會後舉行了“社會經濟史譯叢”新書發布會,Robert Allen、Leonard Blussé、Jack Goldstone、Peter Nolan教授攜著作中譯本《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看得見的城市》、《為什麼是歐洲?》以及《中國的崛起與俄羅斯的衰落》與中國讀者進行了交流。該叢書由龍登高教授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次“大分流”經濟史國際研讨會由清華經管學院講席教授白重恩與人文社科學院龍登高聯合發起,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人文社科學院主辦,國際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中國财政稅收研究所、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濟史研究中心協辦。來自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财經大學、四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與來自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日本、韓國等地的海外學者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交流。(供稿 财稅所 編輯 溝通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