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校友在兩會】李彥群:多元文化成就“林書豪”

2012-03-09
閱讀:

 “真正拉動内需是要讓更多的人有能力消費、放心消費……針對林書豪現象,應該反思我們校園文化是否做到了包容與多元化……”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神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經管校友李彥群(清華EMBA05),就今年關注的經濟、就業以及教育方面的三份建議進行了解讀。

 

李彥群

讓中低收入者消費得起

李彥群介紹,今年的第一份建議與國家的拉動内需有關,他在建議中提到,拉動内需首先應該讓更多的人能夠消費。

他認為,統籌城鄉的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都有拉動内需的意義,但不是很系統。應該系統地思考、闡述投資和内需的關系,出口和内需的關系等等。比如,投資固然可以拉動内需,但是如果投資過多,造成股市和房地産的泡沫,那麼隻能是促進有錢人的消費,而低收入者則更加不能買房、消費了。真正拉動内需是要讓更多的人買得起房。

目前中國的消費增長數據是比較穩定的,如果提高高端消費,會比較難,而且對中國經濟也難有大的突破,擴内需突破點在于中低收入階層。對此,李彥群建議,在城鎮化過程中,應該讓農村居民拿着他們的資産到城市中去,這樣能保證他們融入城市生活,有基本的消費能力;第二是農村居民入城後,應該對他們進行技術方面的培訓,保障他們有長期工作的能力,然後才談得上消費。第三是一些中國本土中端品牌要與中國城鎮化進程相匹配,讓中低收入階層消費得起。

 

怎樣破解用工荒

“與大學生相比,技術工人無論薪水待遇、成長還是企業的認可度,都有很大差距,這導緻很多人甯願複讀考大學,也不願做技術工人。”李彥群說,這也是導緻“用工荒”的一大因素。

李彥群說,我國100個技術工人中隻有4個高技能人才;技師、高級技師有4成年近半百;技術工人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曆的隻占7.9%……“這種人才窘境正嚴重制約着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李彥群舉例說,“一個青工從進廠到跨入技師、高級技師行列,大約需要15-20年時間,而一個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後6-8年内就可以取得工程師職稱。因此,很多青工千方百計脫離‘工人隊伍’。”

除了成長通道不暢通,勞酬脫節也緻使技術工種缺乏吸引力。與工程師相比,技師的薪水待遇相差很多,打消了一些人加入技師隊伍的積極性,教育土壤的“貧瘠”更使人才斷層雪上加霜。一方面,技工學校培養能力不足、質量不高,另一方面,很多技工學校紛紛“消失”:不是由于辦學經費不足等原因關門垮掉,就是想盡辦法升格成為專科和本科學校。

李彥群說,“光有一支科研和工程技術隊伍,沒有一支具有高超技能、精湛技藝和絕招絕技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任何科技成果都不能物化為新産品。希望社會能像對待科學家一樣善待能工巧匠。”

 

如何打造“林書豪”

李彥群說,林書豪的成功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也令他深深反思我們國内大學的校園文化,缺少一定的包容,成績很多時候成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标準,多元化的校園氛圍很少。而在美國,由于校園籃球的普遍性,林書豪得以邊讀書邊接受專業籃球訓練。如果他上高中之後,身高沒有猛增的話,可能就會放棄籃球,然後讀書上名校,畢業後當個高級白領。

李彥群說,就個人而言,我很欣賞姚明對美國“體教結合”的分析,從教育的角度而言,也不單純就指培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是一方面要鼓勵青少年不斷學習,自我發展;一方面要為青少年創造各種機會。但願通過林書豪的一夜成名,能讓更多教育工作者做更多努力,我們期待中國有朝一日,也能出現“清華北大式的林書豪”。(供稿 EMBA教育中心 編輯溝通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