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錢穎一院長緻辭2011中國CEO年會

2011-09-29
閱讀:

在2011(第五屆)中國CEO年會上的演講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 錢穎一

2011年9月24日

 

各位來賓:

我很高興第一次來參加由《經理人》雜志主辦的中國CEO年會。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EMBA項目非常榮幸地成為這次年會的獨家學術支持。今天,我要作一篇命題作文。年會主辦方給我出的題目是“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我想圍繞它講三個方面:新環境産生的根源是什麼?面臨新挑戰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商學院應該做什麼?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涉及到了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三個學科領域。不過它也正好對應“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中的三個詞。

第一,新環境的産生根源。這其中當然有外在因素。比如,這些日子大家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和全球經濟的疲軟感到擔憂,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肯定會有影響。但是我今天主要講内部因素。我的觀點是,新環境産生的根源是我們自己的經濟發展階段正在發生變化。簡單地說,我國正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發展階段,這是新的商業環境産生的根本背景。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去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指經濟總量。看人均收入的話,1978年改革開放前,中國的人均收入不但低于印度尼西亞,甚至還低于印度。三十多年後,我們超過了印度,也超過了印度尼西亞等很多國家。如果按照彙率計算,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在4000多美元水平;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在8000多美元的水平。所以,我們正在邁入中等收入的門檻。

最近有關“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比較受關注,主要依據是一些拉美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經曆。我認為與中國更加相關的,可能還不是“中等收入陷阱”問題,而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問題。這是以我們周邊國家和地區為先例來做判斷的,我認為更有道理。按照人均收入,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大緻相當于日本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台灣地區在80年代末、韓國在90年代初的狀況。但這些國家和地區無例外地在那個時期之後的大約五年内,增長速度都明顯放慢,從8%以上放慢到8%以下。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即報酬遞減規律。在沒有基礎設施的時候,我們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回報是很高的。但在基礎設施已經大規模建成的情況下,再額外建設的回報自然會下降。過去我們有勞動力紅利,現在即将沒有了,我們不再可以依賴無限的勞動力供給了。增長速度放慢實際上是經濟變得更加成熟的表現。這是經濟發展成功的必然,是一個必然規律。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中國正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因此也産生了一系列的新問題,這是新環境的根本原因。過去30多年我們完成了脫離貧窮的飛躍,同時我們也邁入了中等收入的門檻。在此之後經濟增長速度一定會放慢。這是必然的長期趨勢。雖然經濟增速的放緩具體從哪一年開始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它一定會發生,而且有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會早一點。由于我們習慣于過去三十多年持續高于8%甚至達到10%的增長速度,所以,我們需要在心态上做出調整。

第二,面臨新挑戰中的關鍵問題。在新環境下,我們面臨太多的新挑戰,比如,增長轉型、發展方式轉變、能源、環境、出口等諸多問題。但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集中到一個共同點,就是創新問題。所謂創新,就是用新的方式組織和利用資源,創造新的産品和服務,發明新的生産過程,以達到在同樣投入的情況下,有更多産出,或在同樣的産出下,使用更少的投入。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是一個實踐問題。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都在講創新,不少國家的政府還直接投入,搞産業升級、高科技園區等。在中國更是這樣。比如,在國家層面,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成為“創新型國家”。在地方層面,創新的熱情更高。上周我去無錫開會,看到江蘇省和無錫市對創新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搞經濟轉型,人才引進、開發科技創新園區等。這隻是一個地級市而已。

創新的核心問題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從哪裡來,又受到哪些制約?我們到底缺什麼?我先來看幾個生産要素。首先,從宏觀角度看,資金并不缺。當然在企業層面,特别是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制約,但這是資金有效配置問題。但是,我們的儲蓄率非常高,所以資金總量供給并不缺。第二,從全國範圍看,中國的土地資源并不少,盡管在一些沿海地區和主要城市土地供應緊張。第三,我們缺人才嗎?我們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數目已經是全球最多。所以,至少在數量上,我們的人才并不少。

那麼,什麼是影響我們創新能力的關鍵問題呢?讓我從下面的故事講起。過去幾個月,在國際商界有兩個标緻性的事件。第一個事件是6月16日IBM紀念公司創立一百年,IBM成為了百年老店。這幾個月來,陸續有不少紀念文章。IBM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是因為在人們心目中,它是一個創新力很強的企業。一個證據是IBM擁有的專利數在所有美國公司中名列第一。有趣的是,現在已經沒有太多人知道,IBM的英文全稱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即“國際商業機器”。IBM已經不生産過去曾經讓它出名的那些機器了,比如IBM 360計算機主機、IBM PC個人電腦。一百年來,它的産品不斷變化,企業也不斷轉型。然而,它的經營理念卻一如既往,仍然是IBM的創始人沃森(Thomas Watson)當年為公司制定的理念,就是一個簡單的詞—“Think”(思,思考或思維)。後來的IBM筆記本電腦的品牌“ThinkPad”就是從“Think”演伸出來的。我的解讀是,IBM不是靠一個産品,一種技術來支撐,而是靠“思”來創新,以求得持續發展。

第二個事件是8月24日蘋果公司的喬布斯辭去CEO職務,隻擔任董事會主席。而在此前後,蘋果公司的市值超過了埃克森美浮石油,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今天的蘋果公司如日中天。從2001年起,在過去的十年中,蘋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改變世界的創新産品:iPod, iTunes, App Store, iPhone, MacBook Air, iPad, 等等。蘋果公司不僅改變了一個産業,而且改變了多個産業:除個人電腦外、還有手機、音樂、甚至零售業。回想起當年蘋果公司的電腦與IBM的PC電腦之間的生死競争,的确令人感慨萬分。我一直記住的是,針對IBM,蘋果公司曾經推出過一個著名廣告,主題是“Think Different”(不同的思考,或不同的思維)。這兩家相互競争、但同樣偉大的創新公司之間,竟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思考”:一個公司稱之為“思考”,另一個公司稱之為“不同的思考”。這不應該是巧合。(Think Different的中文翻譯也稱“不同凡‘想’,不是響應的響,而是思想的想。)

這兩個标志性事件背後的兩家公司的經營理念給我的啟示是:企業創新的根本推動力是人的“思考”。人才的數量不是關鍵,人要善于思(Think)才是關鍵。而這正是我們最缺乏的。

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關。首先,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是數量優勢,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數量都是全球第一。第二個優勢是,總體而言,我們學生的基礎知識紮實,不僅是中小學生,大學生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弱點是學生缺乏創造力,缺乏創新能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這主要不是因為我們的學生不努力,不勤奮,也不是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敬業。主要問題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偏重知識傳授,不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現在的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來對應“中考”、“高考”,進了大學還是為了考試,以提高“學分積”。結果教育變成了“有學沒有思”,造成缺乏“思考”(Think),更缺乏“不同的思考”(Think Different),還缺乏“批判性思考”(Think Critical),或稱“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善于懷疑已有的結論,并能夠用多角度的、不同于常規的方式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并給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答案。沒有批判性思維,就不可能有創新,更不可能有革命性的創新。因此我認為,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的人才,我們的企業缺少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在新的環境下,新挑戰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創新,而阻礙創新能力的一個體制性因素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缺乏。

第三,商學院應該做什麼?商學院是培養未來企業領袖的地方,當然也應該培養創新型的企業領袖。過去這些年,我們的商學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的管理教育還不能适應經濟的發展,特别是在新環境下經濟的發展。剛才那位主題演講嘉賓潘卡基·格瑪沃特(Pankaj Ghemawat)是在印度長大的,曾在哈佛商學院任教二十多年,是世界著名的戰略管理學者。就我所知,哈佛商學院除他之外,還有二十多位印度裔的管理學教授。但目前哈佛商學院隻有一、兩名中國教授。這隻是從一個方面折射出我們在管理教育這方面,與印度相比都還有不少差距。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使命是“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這幾年來,我們學院下大力氣進行教育改革,已經初見成效。我們認為,商學院應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有所作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以上我講的對“思考”和“思維”的認識,正在成為我們學院的共識。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隻向學生傳授知識,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甚至放在傳授知識之上。這是因為知識總是有限的,而且知識過時的速度越來越快。沒有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就不可能有創新能力,就永遠隻能是複制别人的創新成果。

我們學院不僅思考了,我們也開始落實在行動上了。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在這裡舉三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們在新的本科培養方案中,為大學二年級學生增加了一門必修課,叫做“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在全國還是首例。第二個例子是在我們的新版MBA課程中,也有一門新課,叫做“管理思維”(Managerial Thinking),就是講授對同一管理問題的不同思考。大家注意到,這兩門課程的課名中都有“思維”(Think)這個詞。第三個例子是在我們的EMBA課程中,有一門課程叫做“管理概論”,這門課不是講管理職能的,而是講思維,用不同的思維視角分析管理問題。可見,我們學院的管理教育改革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從強調知識傳授到強調思考和思維。我們希望這些改革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所幫助。

最後,我想說,強調“Think”,強調“思考”、“思維”、“批判性思維”,這與這次的中國CEO年會的主題“新思維”是一緻的。“新思維”就是“New Thinking”,同樣也有“Think”這個詞。所以,這應該容易形成我們的共識。我在這裡再次強調,對應在新的環境下我們面臨的新挑戰,重要的是Think, Think Different, Thinking Critical,也就是思考、不同的思考、特别是批判性思維。有了思考,有了不同的思考,有了批判性思維,就有創新能力。隻有有了創新能力,中國才會并才能從一個經濟大國,變成一個經濟強國。

謝謝大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