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計量經濟學》獲國家精品課程

2005-04-24
閱讀:

《計量經濟學》獲國家精品課程

4月13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04年度教學科研獎勵大會召開,我院經濟系李子奈教授主持的《計量經濟學》獲得2004年國家精品課程,對這樣的結果,李子奈教授感到欣慰,畢竟這麼多年在《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建設上他花費了太多的心血,揮灑了太多的汗水。

據李子奈教授介紹,經濟系計量經濟學課程有個專門的課程組,課程組包括經濟系特聘教授艾春榮、潘文卿、楊之曙兩位年輕的副教授,還包括曾經擔任助教的兩位博士生。李子奈教授很謙虛地說,這門課程取得的成績,是整個課程組努力的結果,學院很多課程都是很好的,無論從學生的評價,還是投入的經曆來說都很不錯,隻是缺少申報,缺少興趣。希望學院老師能提高和增強這方面的興趣,使我們好的課程能盡快成為北京市級、國家級的課程,這對于提高學院的聲譽,提高學院在教學方面對學生中的影響是很必要的。

李子奈教授說,精品課程有各個方面的要求,包括對主講教師、課程教學組、教學大綱、課程内容體系、教材建設、采用教學方法、手段、考試、考察形式等各個方面,是全方位的考察,哪個方面的欠缺都是不行的。從課程建設的體會來說,李子奈教授認為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内容體系的建設,一個就是教材的建設,這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重視内容體系的設置 培養創新型人才

為什麼課程的内容體系是最重要的問題呢,因為課程建設的主導思想是要适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适應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需要。我們培養的目标是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教學模式已不是過去單純的傳授知識了,而應該是一種研究型的教學,根據這兩個需要去設計課程的内容。課程内容體系的設計不單純是教學方面的,其實是個研究工作,是一種教學研究。

現在的精品課程是針對本科生而言的,而且是針對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而言的。怎樣教好本科生的基礎教育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去研究這個課程在整個學生培養過程當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課程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此課程所對應的這個領域或者說分支學科的發展。

在課程的内容建設上,還要處理好兩個關系:首先是基礎性和先進性的關系,精品課程是本科生的基礎課程,這就體現了基礎性,但它又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基礎的課程,所以又要體現分支學科的發展水平,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東西,還要告訴學生所在學科最前沿的東西。

其次,要處理好理論方法與應用的關系,尤其是《計量經濟學》課程,從本質上講《計量經濟學》是方法論的課程,這就更要求要處理好理論與應用的關系。

編寫适合中國學生的教材 注意理論與應用的結合

好的内容體系應該有好的教材來體現,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必須要有好的教材。博士生可以不要,導師講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能就是最好的教材,但本科生不一樣,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沒有好的教材是不行的。

李子奈教授說,教材其實可以從國外引進,但國外的教材并不完全适合我們,因為國外本科計量經濟學主要是介紹最基本的理論方法,它的本科是通才教育,而我們不同,我們的學生很多畢業後是面臨就業的,所以不僅要學習最基本的理論方法,而且還要知道怎麼用,所以我們的教材要把理論與應用結合起來。另外國外的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是比較多的,一般是一年的課程,我們有一個學期的課程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國外的課程内容涉及的理論方法比較多,對我們的學生也不太适用。

學習計量經濟學是用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的,所以要求教學中應該有些例題,當然這些例題就不能用國外的了。在教材方面,我們一方面是積極的吸收國外教材好的東西,一方面在積極編寫自己的教材。

教材建設是課程教學條件建設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教材的不斷更新是課程建設水平提高的标志,核心是教學内容的不斷更新。1992年以前,計量經濟學課程以國外教科書為基礎,結合中國的應用實例,編寫了校内教材。1992年正式的《計量經濟學——方法與應用》(李子奈,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出版社)在理論方法與應用的結合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與1992年的教材相比,2000年出版的《計量經濟學》(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結了多年教學與研究的實踐,比較好地體現了關于課程内容體系設計的思想。但是它在基礎性和前沿性兩個方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于是在2003年春季學期的教學内容中突出地加強了這兩個方面,在此基礎上編寫的《計量經濟學(修訂版)》書稿已經完成。這是本課程教材建設的四個階段,也是課程條件建設的主要成果。

需要注意的六個問題

李子奈教授認為,教師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做到熱愛教學這種工作,很難想象一個對教學不熱愛的教師能把書教好,教學是最本分、最重要的工作。所謂教授,顧名思義就是教學與講授,如果不教學就不能叫做教授,所以要有這種熱情去從事教學工作。在李子奈教授看來,一個學校在學生畢業後留在他們心中的印象可能也就是幾門好的課程和好的老師,如果教師們能做到這一點,做到留在學生印象時間比較長,比較深刻的,這也算是對學校的一種貢獻。

第二,要從事教學研究,教師不能單一教授一門課程,隻懂一門課的教師是講不好這門課的,隻有熟悉計量經濟學的全部内容,才能自如地“從一桶水中倒出一杯水”。所以除了講授課程,還要重視教學研究,研究包括本科生經濟學科的發展方向,關于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有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通過這種教學研究把教學工作融入到整個學生的培養體系當中,說的通俗點,就是不能隻埋頭拉車,還要擡頭看路,埋頭拉車是教書,還要擡頭看路,這就必須蟲是教學研究。

第三,教師要承擔與教學課程方向一緻的科研項目。作為教師除了講授好一門課程,還必須要從事和這門課程相關的科研,《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必須在應用中加以發展。這就要求從事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同時參加科研工作,才能講好課,建設好課程。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課程教學組的年青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并完成了許多科研項目。李子奈教授說,課程組的科研任務幾乎都是結合教學任務的,李子奈教授承擔的教育部的重大項目---非經典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研究的成果就屬于計量經濟學最前沿的東西。

兩位年輕的教師,潘文卿副教授和楊之曙博士除了參加李子奈教授負責的學科重點項目研究外,都獨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方向上,或者獨立或者與教學組成員一起,發表了多篇具有前沿研究水平的論文。這樣的科研真正做到教學和科學結合,互相促進。因為在科研上的成果會很自然吸收到教學當中,而且通過科研可以提高教師的水平,這實際上是一種質的積累。

第四,鼓勵教師同時講授其它相關課程。課程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其他都知道的很少,你的課程也很難講好。作為主講《計量經濟學》的教師,同時适當講授其它相關課程,對于教好計量經濟學是十分重要的。《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經濟統計學和數學的結合,是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隻懂《計量經濟學》講不好《計量經濟學》的。

第五點,關于教學方法的問題,教學方法應因課程而異、因人而異、因教師而異、因學生而異,但總的原則是怎樣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各個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李子奈教授的在教學中,特别注意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環境,或者是自主學習的環境。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有更多的思考、讨論和老師交流的機會。李子奈教授很注重緒論的講授,通過緒論的講授就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本來對課程有所了解的學生更了解,本來不了解的有所了解,本來很勉強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變得很主動,有了這種學習的驅動,這就達到了緒論的目的。

為了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李子奈教授把課程錄像、教材、習題集、課程教案,以及一些相關的輔助材料,包括曾經寫過的相關學術論文全部放在網上,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學生們請教的一些問題,李子奈老師會及時回答,并把感到需要引起大家關注的問題做出整理,讓大家共享,這樣不僅為學生自學和複習提供了方便,也對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

第六點,關于教學的技術手段,采用什麼樣的教學技術手段是最好的,也是因課程而異。計量經濟學的課程主要是投影,課堂教學以計算機投影為主要技術手段,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除了能夠高效地表達知識信息外,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的課堂演示和案例的課堂實驗成為可能,使得理論方法的介紹和實際應用融為一體。因此,目前已經不再專門安排軟件應用的實驗課,“老師引進門,熟練在個人”,課堂演示已經起到了“引進門”的作用。采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措施。

李子奈教授說,他想實現的三個目标現在已經實現了兩個半,一是建設一個國家級的重點學科,這個已經做到了。第二件事是建設一門國家級的精品課程,也就是“全國精品課程”,這次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04年度教學科研獎勵大會讓李教授完成了第二個心願。第三個是指導出一篇國家級優秀博士論文。去年,李子奈教授指導的博士論文被推薦參加全國優秀百篇論文,獲得了提名獎。對李子奈教授來說,這是件遺憾的事情,但是否入選,一方面取決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還取決于評價問題,這不是自己所能左右得了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