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人才素質教育的新模式---經管第二課堂
清華經管學院作為重要的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基地,自建院以來,不僅重視經濟、管理等理論的傳授與學習,還強調教師、教學等規範性環節,在制度中推動實踐向縱深發展。
傳統的以學科教學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教材、教師、教室的三中心教育造成了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脫節。清華經管學院針對培養經濟管理務實型人才的需求,從1997年秋季開始摸索新的教育模式,并結合講座、讨論、競賽等各種類型的活動,延伸原有課堂教學的時空形式,開辟了經管第二課堂。“經管第二課堂”努力在學院正規課程教學工作之外,緊扣學生特點,鼓勵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并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高層次的講座、讨論會和競賽,讓學生在課本之外更多的鍛煉自己。作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成才的“經管第二課堂”,無論從參與其中的學生人次之多,活動的影響面之廣,到對學生的教益和收獲之大,都使其成為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全面育人工作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并榮獲“2004年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系列講座開闊學生視野
第二課堂講座包括經濟、管理、會計和文化等四個方面,各有側重,各有針對。每年都會有世界知名企業的董事長、CEO等企業經營者來做大型的精彩講座。經濟系列主要抓住熱點問題,以分析和知識的拓展及應用為本,通過專家、教授的精彩演講,引發大家更深更廣的去思考。管理系列則以實際案例為主,衆多知名企業、著名跨國公司經營者的經驗之談、取勝之道得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尤其是MBA學生的一緻好評,他們以切身體會,創業曆程帶領學生們體會了創業的艱辛,機遇的把握,使學生們對創業與成功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會計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會計系列講座得到世界最大的五家會計師事務所的支持,他們提供了觀察事物的專業視角,不僅是會計專業的學生,許多其他專業的學生,都能從不同的角度中獲益。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第二課堂的系列文化講座切合青年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逐漸提升,将這些外界來的知識内化為學生的高素質。
第二課堂講座還豐富發展了責任教授系列、部長系列等,邀請學院各個專業的責任教授講述各自的研究前沿,深化了同學們的專業知識,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每次講座都有非本專業的同學慕名而來。到目前為主,經管第二課堂活動舉辦的講座累計約330餘次,每周至少一次,參加者仍熱情不減,很多同學把每周參加一次,作為自己的課外活動的固定安排。
另外,像每年10月中下旬舉辦的就業指導系列,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從職業生涯的設計,到模拟面世,學院努力從各個方面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讨論、競賽形式推動實踐發展
第二課堂講座隻是一個開始,要進一步推動和深入,還需要同學們自身的參與和投入。從1997年開始,學院連續組隊參加了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此外,學院内部研究生的戰略模拟大賽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從國際上知名學院和企業對這類比賽的重視可以看出,這種高強度、綜合性的競賽确實有其獨到之處,不是實戰,卻勝似實戰。競賽不僅在學院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極大地提高了大家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興趣,為學生将來從容應對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吸引了其他院系對經營管理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在開展第二課堂的六年多來,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培養人才的工作得到了更加積極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經管第二課堂 ”系列講座超過300多期,引起的強烈反響和良好後效; 同學們開闊思路後在國際國内各種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如亞洲商業計劃大賽制造業最佳創新獎,創業計劃大賽冠軍,殺入國際管理挑戰賽決賽,數學建模賽大獎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第二課堂這樣一種培養人的新模式,學生對社會乃至将來要從事的工作領域有了最真切的理解,學院也與更多的企業和機構建立了聯系。
兼職教授、知名企業家成為重要的教學力量
近年來,學院不僅努力培養、壯大優秀的師資力量,還聘請了校外的專家、教授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定期邀請知名的企業家為MBA授課。這些校外的師資力量給學院的課程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學院采取這樣的方式給學生授課,鮮活的案例,生動的講解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和教師、企業家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掌握了在實踐中通行的管理思路、方法,為他們走進社會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很多經驗都是來自同行的啟發,邀請企業家授課,學生在和這些企業的經營者交流過程中,能比較清楚的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努力使自己适應市場的需求,在行業中有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和企業經營者的聯系,能建立起某一領域的專業人才、人際關系網絡。這種經驗的交流,互動,啟發持續下去,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教學與課程報告的實踐教學優勢
案例教學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來實現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互式的學習和探索過程。案例教學是一種模拟實踐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
據案例中心主任張陶偉副教授說,案例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都是現實中真實的問題,學生以主角身份來積極地觀察、分析和解決案例中的問題。通過思考與交流,運用所學的概念和知識體系并将其它學科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經驗融會貫通,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應用能力,以達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同時,通過案例問題的求解過程和讨論,學生之間可以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尊重他人建議,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良好的集體合作精神。
張陶偉強調,普通教學以系統講授教學内容為主,但案例教學決不意味着對教材中概念和理論的忽略。一個好的案例會包含豐富的信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教材上的理論,分析複雜的現實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案例教學是活學活用所學的知識,為學生将來有效的工作搭建很好的基礎,這是單純的聽課所達不到的。
除了案例教學外,多數的清華MBA營銷和管理類課程要求學生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課程報告,MBA學生需要到企業做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完成最終報告,部分課程還邀請相關企業的管理人員參與對報告成績的評審。與企業緊密的接觸令清華MBA有機會在企業實際環境中實踐和檢驗他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有效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
俱樂部活動與課堂教學互為補充
除了“學”和“用”等講座、競賽活動,學生還自己組成與經濟、管理等相關的各種俱樂部,到目前為止,僅MBA就有14個具有行業性質的俱樂部。與同學會等協會相比,俱樂部更有一定的行業、專業傾向,能有長久的主題。
這些具有濃厚專業色彩的俱樂部(其中MBA學生為主),整合了同一背景、同一行業的相關資源,并經常舉辦各種專業的小型研讨會,促進學術和經驗的交流。這種小範圍的研讨會,因為大家都是業内人士,所以專業性很強,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也非常實用,互動也比較熱烈,交流起來更為容易,更容易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同時,俱樂部還經常邀請校外的專家或一些知名公司的具體項目負責人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更為直接,在交流的過程,不僅能學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還經常會接受一些項目,這些項目給俱樂部成員的是一個真實的戰場,讓他們在項目實施中進一步鍛煉自己。
建立俱樂部還有利于和相關行業的校友保持聯系,通過相互的交流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俱樂部從其中的組建到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鍛煉自身的過程,一個檢驗的過程。建立專業俱樂部,使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的補充,并為他們締結廣泛而又充滿活力的同學網絡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