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清華經管學院實踐教育系列報道(一)

2004-11-15
閱讀:

清華經管學院實踐教育系列報道(一)

投身社會實踐 加強社會責任

——清華經管學子社會實踐活動富有成效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指出:“要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儉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認真組織大學生參加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産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清華經管學院始終将社會實踐作為成功辦學的關鍵一環,開展社會實踐已成為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傳統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學院教學計劃中就安排了金工勞動、公益勞動、軍事訓練、認識實習、管理實習等,九十年代起,又對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增加了半年集中社會實踐試點,而今天新一代的經管學子們良好的繼承和發揚着這一傳統,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觀察社會,融入社會,了解社會并服務社會。

形式多樣 成果突出

利用暑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國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由于經濟、管理專業本身的特性,經管學院要求同學們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參與相應的社會實踐。學院早期的暑期社會實踐一般是由學院出面聯系,由老師帶隊,同學們集體到某些企業實踐一段時間。但随着社會環境的變化,企業在接受實踐學生上有些困難,因此,近年的暑期社會實踐由同學們自主聯系、團委統一協調組織、教師輔導幫助的形式逐漸成為主流。

2004年度經管學院暑期實踐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傳統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者主要是大一大二的本科生;第二部分為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參與者主要是大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包括部分研究生。學院共組織了18支隊伍,198人奔赴17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特别行政區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同時,另有兩批同學前往河北文安縣和北京社會保障部的實踐基地。兩部分活動各有側重,為經管學院各個年級的同學,提供了适合自身知識水平和需求的實踐機會。

2004年10月29日召開的全校暑期實踐總結表彰大會上,清華經管學院團委被授予“标兵分團委”稱号,這是校暑期實踐項目院系最高獎,代表了學校對于經管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工作及成果的肯定。在經管學院向學校推薦的四支實踐隊伍中,“煙台蘋果營銷調查支隊”和 “農村城鎮化可行性分析考察支隊”被授予“校級金獎支隊”稱号,另兩支支隊獲得“校級銀獎支隊”。同時,“農村城鎮化可行性分析考察支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實踐支隊”。

主管學生工作的學院黨委副書記曲慶老師介紹說:“學院領導一直非常明确地支持同學們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實習、各種社會工作等等,這是經管教育的重要環節。從學生層面講,同學們本身也能夠意識到實踐對于成才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視各種實踐的機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經管學院已經蔚然成風。”

科學規範的組織實施保障了實踐效果

80年代,經管師生走上街頭傳播經濟改革理論

社會實踐活動整個籌備、計劃、實施及後期總結工作曆時将近半年。本科生的社會實踐以認知實踐為主,同學們在選題的過程中要追蹤社會、經濟、政治領域的熱點、重大問題,而且緊密結合所學課程,理論聯系實際,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方便做什麼就做什麼。因此,為了保證實踐的質量以及資源的充分利用,團委和學生組織制定了較規範化的暑期實踐活動管理流程,包括選題和審批、隊伍組織和前期準備、實踐、報告撰寫和結果評估。

每年從春季學期開學大家就開始尋找課題,四月份左右,請老師幫忙審批課題,五至六月是隊長培訓及隊員招聘的時間,之後是為隊員們更好的進行調研、溝通等開展的技巧培訓。然後正式出發去目的地。每個實踐小組一般有七八位成員,都有明确的分工,主要是走訪相關人員和收集各種資料,結束實踐後要撰寫個人論文以及小組論文,并且進行相應展示和評估。一般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個指導老師,負責實踐的前期指導和後期的論文評估,實踐過程一般由同學們獨立完成。

同學們在實踐選題上有很強的自主性,一般采用小組申報的形式。同學們依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以及社會熱點進行選擇,也有的請老師指導選題。選定題目後,各個申請支隊會根據審批标準準備自己的相關材料和建議書。學院團委邀請對社會實踐有指導經驗的老師擔任審批評委。整個申報答辯不僅僅是同學展示自己的課題、老師評分的過程。更主要的是老師們闡述對于該課題的看法,幫助同學們深化認識課題、決定取舍的過程。今年報名組隊的實踐隊伍有30支,最後獲得審批的隻有18支。

由于項目一般是由學生自發申報的,因此一些主題的設計人,在申報的過程中就開始用各種辦法征召隊員。依據個人專業特長、愛好志向組織起各自的實踐支隊。選題明确以後,各實踐支隊會做很多的研究和準備工作,正式出發之前開各種讨論會,了解跟題目相關的背景資料,拟定實踐目标、預算以及各種保障和應急措施,甚至細緻到每日的日程安排。每個小分隊在出發前都是帶着問題有備而去。

社會實踐活動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來講,是一次比較獨立的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所以相應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正式立項後,團委會為同學們組織各種相關的培訓,由往年的優秀隊長、學生組長講授座談技巧、隊長責任,強調安全意識等等。

實踐過程是整個實踐的核心環節,同學們依據實踐計劃,前往實踐地點。開始一系列的走訪、觀察、問卷調查,收集各種信息。

實踐結束後,各實踐隊伍都要進行總結。總結包括個人報告以及小組總體報告。個人報告由個人撰寫,主要講述自己實踐過程中主要的工作和收獲以及各種結論和建議。小組報告是在個人報告的基礎上經過讨論共同完成的,将個人報告總結概括後得到一份綜合的結論。今年暑期實踐,經管同學們共完成了23篇小組報告,18個分隊的總報告,每份小組報告的字數都在萬字左右。為了更好的展現實踐結果,經管團委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成果的展示和評估活動,包括暑期實踐攝影作品展、展闆展示會、論文評比、網頁評比、支隊答辯會等形式。在後期總結階段,團委實踐組針對各支隊推出了“實踐支隊成果答辯會”、“實踐攝影展”、“實踐支隊展闆展示會”、“優秀實踐支隊成果展示暨表彰總結大會”等活動,對本年度的暑期實踐活動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和展示。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有序開展使得同學們有機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磨練意志。

理論結合實際,倡導學以緻用

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是與同學們在校所學知識緊密結合的,所研究的問題也基本上是國家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同學們進行資料收集,設計調查問卷、分析調查結果,創造模型,研讨解決方案等等,也是對學習和工作方法很好的訓練,調研的結果既有區域經濟分析,又有具體地區、企業的發展戰略、策略建議。

多層面着手 緊密結合專業知識獲得校級金獎的 “農村城鎮化實踐支隊”考察的是中國一些區域的農村城鎮化可行性問題。目前全國不少地區在推行将農村城市化。城市化似乎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經濟實力是否允許這樣浩大的工程?城市化是否是農村最好的出路?如何解決失地、農民住房、就業及其以後生活等各方面問題?政策是什麼?怎樣落實?以及優秀的經驗有哪些?根據這些問題,同學們結合自己已經學習的知識,設計調查問卷,采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分成三個小組去了江西省上饒市、浙江省紹興市、甯波市。走訪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走訪各種鄉鎮企業,最主要的是和當地城鎮的農民進行座談和交流。全面掌握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同學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經濟管理、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找到各種表面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建立模型定性甚至定量分析決定的因素有哪些,并試着提出解決方案。

利用快速學習能力 分析對比找出對策另外一支獲得校級金獎的隊伍是“煙台蘋果營銷支隊”,煙台蘋果曾經是北方水果一個優秀知名品牌,随着中國加入WTO,煙台蘋果“尊貴”的地位開始動搖。不僅價格連年走低,市場份額也不斷被國内外的同行蠶食。煙台市農業局局長郭尊東談起煙台蘋果面臨的形勢,用了“内外夾擊”四個字。同學們面臨的問題是:煙台的果農們為何會喪失了原有的競争優勢,如何創新營銷方式,如何應對國外洋水果以及國内陝西蘋果等競争對手的沖擊和挑戰。

在去煙台之前同學們就開始在北京對中國蘋果協會、高校裡的農業專家進行訪談,在火車站、地鐵站發放問卷調查消費者對于蘋果的消費意向。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種資源,快速學習以掌握盡可能多的資料。有些同學還專門研習了毛澤東的《農村調研方法》,并且利用網絡的便利了解國外行業協會,收集大量國外行業協會運作的資料,分析他們的經驗和做法,對比兩地果農所面臨的不同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銷售組織模式,如“銷售帶頭人模式”以及“企業+農戶”等等,受到了當地農民和政府的歡迎。

建立實踐基地 提供專業技術和咨詢經管學院團委還在河北省文安縣、北京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兩處建立學生社會實踐試點基地,發展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清華學子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形式,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到文安縣作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主要承擔了文安鎮産業規劃布局、精細化工行業企業咨詢以及一些莊鎮的經濟發展規劃工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由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的另一支實踐隊伍,到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各處參與為期五周的日常工作,主要承擔了精算處、社會化服務管理處、人事處等部門的工作,體味機關工作的甘苦,了解社會保險事業,帶去新的技術方法和思路。

廣泛關注改革發展的前沿問題

清華經管學院的社會實踐隊伍始終把關注重點集中在國家經濟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前沿問題。例如前些年的國企改革、下崗分流問題,近些年的農村城鎮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等。作為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同學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就普遍關注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大事,各種信息渠道比較暢通。選題過程中,教師也會從專業的角度給予及時的指導,保證實踐方向不會偏離專業和社會發展的熱點。

三農問題今年的暑期實踐,同學們選擇關注三農問題的小組有“農村城市化”支隊、煙台蘋果營銷”支隊;“農業稅改”支隊關注農村的稅費改革;“農民工品牌化”支隊從政府、企業、農民工、培訓機構、普通市民等方面分别調研,從社會各個階層的想法和做法來探讨農民工的真正出路問題。隊員們通過體驗農村生活,觀察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的現狀和國家的農業政策有了比較客觀和全面的認識,逐漸形成自己的看法。例如,過去從媒體的報道上經常聽到說要為農民減負,消減農業稅等,但在實際考察的過程中發現,減稅後農業管理部門就沒有收入,拓展農産品市場就沒有相應的财政支出,宏觀的調控和管理就無法完善,從根本上講,一味的消減農業稅不是一種改善農村經濟的良性體制。同學們在考察的過程中既發現了很多問題,也看到了很多農村的欣欣向榮,例如浙江一帶的農村,政府有很好的規劃,辦事也很有效率,官員很盡責,村委會幫助組織先富帶動後富。有很多經驗是可以總結和傳播的。

東北老工業基地 随着國家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振興空前的重視和決策的出台,再次喚醒了東北,振奮了東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實踐支隊懷着新時代大學生的強烈的使命感走近了東北,他們下工廠、煤礦和工人們座談,了解企業的生産能力、産品結構,找出企業虧損、陷入嚴重困境的原因,利用所學的知識提出各種建議。“長春汽車”支隊考察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東北紡織業”支隊考察東北紡織業的困境和出路,“遼甯阜新”支隊考察資源城市的轉型,針對阜新市分析了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的問題和轉型中所遇到的困難,論述了此類城市在轉型過程中的優勢以及在轉型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分析了仍待解決的問題,以大量案例佐證自己的觀點。

培養并磨練了多種寶貴的精神品格

艱苦奮鬥和團結協作參加實踐的同學普遍反映,社會實踐對于自身的成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看到農村的艱苦環境,同學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能積極克服,不再抱怨,隻要身體上過的去,基本上就沒有喊過累。各個分隊都是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同學組織在一起,他們一起走出校園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面臨一些新的問題,隊伍中難免會有意見不一緻的時候,但不管分歧多大,都能夠通過讨論,統一思想。整個實踐過程中,始終強調内部隊員之間的協作、師生合作、支隊之間的協作。正像同學們自己說的:十九歲,我的朋友在我身旁,陪我一起闖。我們像敢沖敢闖的一個團隊,一起思考讨論;我們像溫馨和睦的一個家庭,共同分享分擔;“我們”,隻兩個字,卻很有分量。

溝通能力調研了解的過程就是提高溝通能力的大好機遇。團隊内部出現困難和争執的時候,大家及時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尤其是作為各個分隊的隊長,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領導能力,能夠很全面的看到自己的做事風格,不足之處及時得到改進。

社會責任感每到一個地方,同學們都設身處地的從當地百姓以及企業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有些同學甚至說,如果将來國家需要我們到這些地方發揮我們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這裡的人們改善生活,那我們将義不容辭。同學們不僅僅把暑期社會實踐看作“走過路過”,更多的時候是思索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未來能夠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心理素質實踐就會面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經常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而且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面對挫折、抵禦挫折的能力比較差,社會實踐為同學們提供了鍛煉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的機會。當然,社會實踐對于開拓同學們視野、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做研究的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從前期的問題準備到實地調研以及最後的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助于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充分體現“行勝于言”的經管精神

同學們在參與社會實踐之前所學習的課程多是基礎課,參加實踐後,剛好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如在調研過程使用的問卷調查結果,新學期開學後學習《應用數學統計》,同學們就會拿出問卷結合所學的新知識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既加強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對實踐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實踐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政府公共管理的問題,在學《公共财政學》課程時會發現原來經曆過的一些不理解的問題迎刃而解。所以說實踐反過來真正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學院黨委副書記曲慶老師表示:在黨中央16号文件的指導下,結合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标,經管學院将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工作,增加投入,擴大規模,強化指導,完善管理,讓社會大課堂在學院的育人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