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師者|徐瑜青:從社會實踐中汲取榜樣力量,為強國夢貢獻青春

2021-07-22
閱讀:

徐瑜青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會計系退休教授。徐老師退休前分别在經濟系、會計系講授會計、審計、财政稅收等方面的課程。徐老師積極參與學生社會實踐,認為社會實踐是同學們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最好課堂。2005年暑期以來,徐老師多次作為主力教師親自帶隊,帶領同學們奔赴基層和農村開展社會實踐。徐老師還擔任“清華經管學院本科生實踐工作”首席顧問,為同學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咨詢和建議。以下為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徐老師回顧多年社會實踐工作時有感而發寫就的一篇文章。現予刊載,以飨讀者。

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回顧我在經管學院多年的社會實踐中,親眼看到黨和政府、黨的優秀基層幹部及清華學子奮戰在農牧區為農牧民辦實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為實現中國夢默默奉獻的偉大精神,感動着我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們,正像同學們所說的,要永遠銘記這些榜樣的力量,為強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25.jpg

學院師生即将奔赴基層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調研的日子裡,同學們親眼看到并接觸到了工作在基層第一線的塔爾老鄉長、草原上的格桑花卓瑪女鄉長、村民緻富的領頭羊南木卡村長,特别是放棄了已任職3年的北京中國青年報社的工作,又返回藏區擔任碌曲縣委副書記,被同學們稱為藏民的好兒子的疊目江騰書記等藏族幹部,同學們在“香巴拉的兒女們”的文章中深情地寫道:“我們被深深地感動着、震撼着,開始思考一些問題:奉獻精神是一種高尚的個人品質,更是一種基于人民利益高度責任感的體現。我們需要‘我以我眼觀察社會’的能力,更需要培養‘我以我才經世濟民’的奉獻精神,因為我們肩負的是一個民族——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33.jpg

學院師生在甘肅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甯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村衛生醫療的調研中,同學們被鄉鎮醫生,立崗衛生院李來喜院長的事迹深深感動着。李來喜院長畢業于甯夏醫科大學,他的同學們有的赴美國繼續深造後留在美國工作,有的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醫院工作,并紛紛向他這位上學時的高材生抛來橄榄枝,但他不為所動,選擇到甯夏的鄉鎮衛生院工作,他是立崗衛生院唯一的一個外科醫生。當同學們好奇地問李院長,為什麼不去醫療條件好的大城市大醫院工作,李院長的回答折服了同學們,他說:“因為我是一名共産黨員,是農民的兒子,我生長在河南農村,從小看到了農民缺醫少藥的困苦,我要為農民解除病痛。”

我帶隊赴貴州省安順市進行“大數據精準扶貧”調研中,在座椅村,同學們看到通過鄉村振興,該村村民都住上了漂亮的樓房,而他們的緻富帶頭人村長仍然住在老舊平房裡,而且不要工資全心全意為全村脫貧做貢獻,同學們問他:“什麼時候你們家也住上樓房?”村長笑着說:“等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時。”

在離開安順前,我們與西秀區團委書記蔡楠恒進行了座談,蔡書記講了他本人的經曆:“大二參軍當了一名武警,退役後在農商行任董事長,月薪1.5萬元,為了能給老百姓辦實事,毅然辭去了農商行董事長一職,從一名鎮長幹起,真正發揮一名共産黨員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的作用。”蔡書記的親身經曆對學生感觸很深,當即同學表示,返校後要認真學習黨的知識和黨章,寫入黨申請書加入中國共産黨為人民服務。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15.jpg

學院師生在貴州省安順市開展“大數據精準扶貧”調研

在各民族地區的調研中,同學們親身感受到了各民族兄弟對共産黨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在甘南的調研中,我們注意到了碌曲縣的尕海湖邊有許多凸出地面的小土包,碌曲縣的幹部介紹說:“這是鼠洞,特别是地下鼠,專吃草根對草原破壞很大。藏族牧民信佛不殺生,但是,隻要幹部對牧民說,消滅鼠害保護草原是黨的政策,牧民就開始抓老鼠了。”

在牧民家中也常常能見到毛主席像。一次,我将這些講給了負責安排我們在甘南調研的州财政局辦公室才老主任時,才老也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感人故事,她到瑪曲縣去調研時,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藏族老婦人,因為沒有勞力分不到草場和牲畜,帶着小孫女生活非常艱苦(目前在縣政府部門幫助下生活得到了較好的保障),不管怎樣,她每天必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将家裡的毛主席像擦幹淨,把潔白的哈達敬奉在毛主席像上。才老說,藏族牧民認為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共産黨帶來的,共産黨的崇高威望深深紮根在藏族牧民心中。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38.jpg

徐瑜青在甘肅甘南看望87歲藏族老黨員

在青海省湟中縣的一個回漢混居的村子調研時,村長主動邀請我們到村清真寺調研,他認為清真寺的環境最好,并通知村裡回漢各戶村民來清真寺,以便讓同學們集中填寫農戶情況的調查問卷。在調研進入尾聲時,村長主動告訴我,他是回族,又指着村支書說,支書是漢族,我風趣地問他們:“你們打架嗎?”支書說:“我們世世代代和睦相處,從來不打架,回族在村裡有清真寺,漢族有自己的寺廟,漢族村民有婚喪喜事或子女考上大學,回族村民來湊熱鬧,回族有喜事,漢族村民也一定去賀喜,我們真的是親如兄弟。”在湟中,我們還去過藏回漢混居的村子,情況也是這樣。

在浙江省台州市調研時,同學們見到了他們期待已久的學長張加波。張加波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畢業後辭掉深圳建設銀行高薪職務,從溫州市平陽縣鎮黨委書記做起,擔任過瑞安市副市長、永嘉縣縣長、台州市玉環縣委書記,現任台州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他所任職的溫州瑞安市、永嘉縣、台州市玉環縣期間均為經管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溫州和台州民營企業的發展為當地脫貧緻富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正如張加波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對标重要窗口,市紀委将護航民營經濟,再創台州新輝煌。”

在台州玉環縣一路調研中,基層幹部和老百姓都對張加波書記為老百姓幹實事的精神豎起了大拇指。在與張書記座談時,同學們問他:“為什麼放棄建行高薪從鎮幹部做起?”他回答:“為了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返校後,浙江省台州支隊展示社會實踐感受時動情地說道:開拓創新的思想,精明能幹的人們,蒸蒸日上的經濟。這是台州帶給我們二十名隊員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有從閥門作坊發展成綠色建築先驅的民營企業,有從幾片西瓜地發展成國際化種植基地的普通農家。而在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繁榮,更看到了這繁榮背後奉獻付出的基層幹部:有帶領全村緻富的鎮黨委書記,有身殘志堅的農行行長。還有我們經管學院83級學長玉環縣縣委張加波書記,他們為百姓謀福利,為祖國盡忠心。一路上,我們聽到了從未聽過的故事,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現實,我們被一個個鮮活的榜樣深深感動,更為之深深折服。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經管人肩上的重擔,誓言立志高遠,繼續前行。這段話代表了台州支隊全體同學們的共同心聲。

在山東省菏澤市調研時,同學們最大的心願是見到他們心目中最優秀的學長,時任山東省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孫愛軍書記本碩博均就讀于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畢業後留校任教,同時擔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團委副書記。2001年調到山東省辦公廳工作,2002年出任團省委副書記,2015年擔任菏澤市委書記,2019年2月任聊城市委書記。他是山東地級市最年輕的市委書記。

同學們到達菏澤市前幾小時,孫書記到山東省濟南市參加省兩會了。雖然同學們遺憾不能見到孫書記,但他親自為我們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從行程到具體調研的内容做了周密的安排。

在菏澤市扶貧辦的具體指導帶領下,同學們分别調研了鄄城縣的“扶貧車間”模式、定陶區的“資産收益扶貧”模式、曹縣的“電商扶貧”模式、成武縣的“農業産業化扶貧”模式,看到了菏澤如何運用多種措施對不同種類的貧困人口進行系統化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到“從輸血到造血”的系統化扶貧模式,特别是“一戶一案”,“一村一品”,“一人一崗、就業扶貧”因人定制的扶貧方式感動着同學們。以孫愛軍為書記的菏澤市委的“加強兜底保障能力,獲得持續收益”;“保障體系建設,防止脫貧後返貧”的方針,為打赢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菏澤社會實踐期間,我們無論入戶調研還是與鎮幹部座談,他們共同的一句話是:“孫書記是帶領我們脫貧走向鄉村振興的指路人。”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29.jpg

學院師生在山東菏澤開展入戶調研

同學們在總結菏澤的社會實踐時說:“本次實踐收獲滿滿,通過座談會、實地走訪、發放問卷、入戶調研,讓我們看到了菏澤精準扶貧中受益的是老百姓,看到了精準扶貧中落實的各項制度,看到了菏澤推向全國的成功模式,切身體會到了一位紮根基層,運用專業技能奉獻脫貧攻堅的傑出清華學子孫愛軍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扶貧幹部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微信圖片_20210722184036.jpg

學院師生在山東菏澤調研

貴州省貴陽市統計局局長(現任貴陽市民宗委黨組書記)、經管學院87級的羅德亞在經管學院曆屆赴貴州實踐的過程中均幫助落實調研地,親自向同學們介紹大數據在貴州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中的運用。

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調研時,烏當區區長親自安排同學們分别赴百宜鎮、新堡布依族鄉、偏坡布依族鄉、阿栗山花卉世界、大數據中心、新光文化産業園及區五彩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進行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成效調研。烏當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花卉品牌化、水果精品化、蔬菜高端化及适度規模化形成“一鄉一品一特”的發展格局使得烏當走上了小康之路。百宜鎮以“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打造了3000餘畝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烏當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精準”落實到脫貧攻堅全過程,打造“美麗烏當•花園之城”。讓同學們又一次見證了清華學子為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中發揮的智慧和力量。

社會實踐讓同學們看到了孫愛軍書記、張加波書記、羅德亞書記及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清華學子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的清華學子的清華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社會實踐讓我們有機會深入農牧區,真切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對黨深深地熱愛,感受到了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心向黨,更感受到了黨的優秀基層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勤勤懇懇做人民的勤務員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無私奉獻。正是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忠于黨的事業的優秀幹部的卓越奉獻使中華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不懈努力

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向奮戰在農牧區基層黨的優秀幹部緻以崇高的敬禮!

編輯:張曉雪

審核:衛敏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