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
  • 經管郵箱
  • 教職工内網
  • 用戶登錄
  • EN

趙純均:管理的藝術——《光明日報》刊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趙純均專訪文章

2019-11-11
閱讀:

趙純均:管理的藝術

文/陳文雪《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1日

微信圖片_20191111103337.jpg

趙純均

微信圖片_20191111103350.jpg

趙純均《亞洲企業實踐——中國西部MBA案例建設集萃》

微信圖片_20191111103357.jpg

趙純均(右)在雙學位學生開學典禮上講話

微信圖片_20191111103400.jpg

趙純均(前排中)與畢業生們在一起

【求索】

學人小傳

趙純均,教授、博士生導師,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原院長。現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顧問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管理學部召集人等。曾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經管學院常務副院長(1987-2001)、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委員、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工商管理學科召集人、自然科學基金監督委員會委員、中國質量管理協會副會長、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高級副會長、中國企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等職。

趙純均主要研究方向為系統工程、信息技術及管理教育等,主持與參與了多項重要科研項目,包括歐盟項目“自然資源管理及環境教育的多媒體技術”、富布萊特項目“美國管理教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管理教育研究”及“我國工商管理學科發展綱要”、“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等,并獲多項省部級學術成果獎勵。2019年10月,趙純均獲“複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

管理學界有一句笑談,稱有位趙老師是“中國高校管理學院院長”的“院長”。這位趙老師,便是2019年複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MBA教育事業開創者、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以下簡稱“清華經管學院”)第二任院長趙純均。

“趙純均老師開拓了我國MBA教育事業,推進了工商管理學科建設,在動态投入産出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研究上作出傑出貢獻,在中國管理學界引領了中國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一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所言,近半生時間裡,趙純均就像一位闊步在前的“大家長”,總在為中國現代管理學教育來回奔忙。實幹與情懷,辛苦與付出,全都沉澱在他的一頭華發之中。

一身實幹

1986年,在維也納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做了兩年訪問學者的趙純均回到母校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接到新任務,調入清華經管學院任職。對于在自動化等系任教近20年的他來說,這段與管理教育的緣分,開始得有些突然。

那一年,清華經管學院剛剛成立兩年,仍是一個學步的孩童,而趙純均也是這個領域的大半個新人。在赴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等地考察後,他腦海中畫下了國際一流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應有的模樣。然而擺在眼前的自家“家本”,卻是本科生每屆僅招30人、總數不及200人的在校生規模,以及暫借的辦公室和一支背景千差萬别、水平參差不齊的師資隊伍。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各大高校恢複重建管理教育,以工科為傳統強項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便是其中之一。為了“攢”出一個新的清華經管學院,各院系中有意願、感興趣的教師抽調而來,師資隊伍裡還囊括了社會招聘人士及少數曾受過相關海外學術訓練的前輩。

大家聚在一處,難免教學内容與方法不一,學生的意見攤在趙純均案頭,逼迫着他像個時刻準備“接點球的守門員”,總在商量對策、尋找辦法。

到底如何在這樣的境遇裡謀求發展?“改善師資,調整結構,擴大規模,争取外援。”趙純均與同人日思夜想,拿出16個字,成為一句至今聽來依然擲地有聲的口号。

“就是千方百計提高師資質量,争取讓在校生人數達到全校在校生總人數的10%,使學科整體結構從偏倚運籌學、管理科學,到加入金融、營銷、會計學等工商管理主流科目,主動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還有就是向外盡力争取建設經費和辦學資源。”

在趙純均簡明的介紹背後,是一段屬于清華經管學院的曆史性、跨越式發展:從1986年踏入清華經管學院任常務副院長,到2001年成為第二任院長,再到2005年完成任期,一晃20年,他看到了學生規模超過4000人,看到了偉倫樓與舜德樓拔地而起,也看到了一支多數擁有博士學位、不少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教師隊伍。

清華園中本不起眼的一隅,逐漸溢出光華。

作為清華經管學院現任院長,白重恩曾在就任後向趙純均取經,得到了“做院長務必要公正”的建議,深感有益。而這并非兩人間的第一次交流。

1999年,一群研究轉型經濟的學者在北京開國際會議,白重恩身在其列。會議期間,趙純均等來自清華經管學院的老師受邀與參會者進行座談,提到如何借鑒世界最優秀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經驗,以提升自身研究和教學質量。這場座談,最終成為清華經管學院特聘教授項目的發端。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趙老師推動的特聘教授項目,我、錢穎一老師(清華經管學院第四任院長),還有李稻葵老師(清華經管學院弗裡曼講席教授)會來到清華工作。”據白重恩介紹,這個項目聘用的第一批特聘教授共28人,囊括了彼時在相關領域有所建樹的多位知名學者,其中不少更成為全國各經管學院的院長。

作為富布萊特學者,趙純均在20世紀90年代,花了一整年時間,在沃頓和斯隆等管理學院開展了關于美國管理教育的專題研究,相當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一流管理學院的辦學思路和經驗。後來,正是在此基礎之上,他打破常規成立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國際顧問委員會,率先獲得AA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并較早與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等國際頂尖商學院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質性合作。

“要快速發展,就得去和别人學,對标國際上的高标準”,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融合始終被趙純均當作推動國内管理學教育事業的抓手。特聘教授項目如此,而作為清華經管學院“主産品”,MBA教育的開辦亦是如此。

半生卓識

在多數人尚理不清MBA為何物的1991年,作為教育部批準首批試辦MBA學位教育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清華經管學院MBA開始正式對外招生。與如今的風生水起截然不同,那一年,因這一學位而來的學生僅15名。

風起于青蘋之末。早在1988年冬,趙純均就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甲所與來自其他5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一同連開了兩天的論證會。這場論證會的主題,正是MBA教育是否要在中國辦。

“客觀的現實需要是擺在那兒的。”如今再追溯中國MBA教育的起點,趙純均覺得,與其細細辨析必要性與可行性,不如說一切更像是應時應勢:其一,既有的幹部研究生班堪為我國幹部培養模式楷模,值得在汲取西方經驗後改良發展;其二,1980年研究生學位制度正式确立,為發展專業學位提供了相應基礎;其三,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亟須培養一大批經濟管理人才。

一樁樁一件件,皆是中國MBA教育得以繁榮的“助推器”。

“老有人說MBA教育是舶來品,我不喜歡聽這個。”哪怕到了今天,趙純均也總是忍不住糾正此類觀點。在他看來,中國MBA教育的基因來自創辦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幹部研究生班,其後才是對北美等國相關人才培養模式的借鑒。讓MBA教育在中國落地,一貫遵循時任國家經委主任、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袁寶華提出的“以我為主,博采衆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方針,而絕不是“照着美國抄”。

推動MBA聯考制度的設計、實施、改進和創新,便是此中例證。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内MBA招生院校增至二十餘所,學生規模已達千人,而各校招生标準卻莫衷一是,并沒有像GMAT成績那樣的參考指标。社會之上,有關MBA學生質量的質疑聲四起,引得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最終決定,還是要設下統一“門檻”。

趙純均時任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在他的見證與參與籌劃下,MBA聯考于1997年正式落地。不完全類同于學術型研究生的甄别方式,這一考試更為兼顧MBA學生,尤其側重實踐經驗,是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選拔方式設計的一次本土化嘗試。

不止一人評價趙純均的眼界開闊長遠。他積極推動實施MBA教學評估、新增院校的評審和輔導,制定MBA“九五”“十五”發展綱要,結合中國國情論證EMBA項目的可行性并建立項目建設基本規範。除此之外,他的心裡還裝着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遙遠西部。

2007年12月,趙純均代表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在淡馬錫基金會的捐贈函上簽字,開啟了一場綿延6年、兩期,覆蓋二三十所院校,影響數百教師、職員和數千學生的公益性項目——中國西部MBA師資開發辦學能力建設計劃。

這一計劃,旨在借鑒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與清華經管學院的合作模式,以師資培養、院長培訓、項目管理培訓、互訪交流的方式,幫助中國西部省份高校建設具有較高水平和質量的MBA教育項目,以帶動區域内其他管理院校共同發展,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培養質量更高、數量更多的管理學人才。

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是一期5所結對受援院校之一,現已成長為全國專業評估中雲南省評分最高的單位。“趙老師是我們的恩人。”談及這一計劃,時任院長的田衛民感慨萬千,“幾年裡,光是我們學院裡就有20多位老師受到培訓,現在他們都已成為明星級教學骨幹。”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以工商管理為基礎,以旅遊管理為特色的學科定位正是受到趙純均啟發,“算得上是醍醐灌頂”。

滿腔情懷

如果當初沒有入職清華經管學院,趙純均的治學生涯或許會不盡相同。

1965年,趙純均以優秀畢業生身份畢業。在當年清華近2000人中,僅33人獲此殊榮,他是電機系獲選的3人之一。畢業留校後,趙純均繼續耕耘在系統工程和決策支持系統領域,雖自謙業務能力隻是“還可以”,做出來的成果卻個個反響不俗。

基于動态投入産出理論,趙純均20世紀80年代初期即在國民經濟綜合規劃系統的建模與優化方面有諸多貢獻,後又在IIASA完成了“動态交互式多目标決策分析支持系統(DIDASS)”的應用研究,提出了建立結合經濟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決策支持系統的構想,并作為第一批學者,将DIDASS引入中國,完成了國内開發最早的決策支持系統之一的“整體發展專家系統——山西案例”的總體設計。

在清華經管學院聯想講席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陳劍的記憶中,還留有趙純均為他們上“大系統理論應用”課程時的印象。據陳劍回想,趙純均在課堂上教授的内容集中在分解協調方面,而其當時的工作重心,正是将這一思想運用于動态投入産出模型的遞階控制系統之優化中。

陳劍解釋,分解協調,即把一個大系統分成小系統,而後進行協調。這一思想既與當時國際上解決複雜系統問題的需求相匹配,也能适應那個年代尚且低效的計算機運算能力。“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學者們開始将控制的思想運用于社會經濟等宏觀環境中,投入産出理論的應用是其中典型。”“趙老師他們的研究在當時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認可。”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校長、教務長、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則記得趙純均從IIASA回國後為師生帶來的學術報告,并評價報告内容“非常前沿”。他打趣自己的老師,稱趙純均成為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的際遇頗有些“自廢武功”,是中斷了原有的學術方向,全身心擔起新的職責。

然而,這絕非是說趙純均完全将學術研究棄置一旁。

“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猛,企業發展也非常快。既然客觀上成績這麼大,在管理方面,就沒有一點好處可說嗎?”趙純均意識到,以中國優秀企業的管理實踐為基礎,總結其管理經驗,找出其共性并升華到理論高度,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是中國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曆史使命。

趙純均與有識之士積極建言,最終促成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合作開展的“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這一項目曆時近3年,調查了寶鋼、聯想等60餘家中國優秀企業,形成了衆多企業研究案例和相關的14個專題研究。

在總報告中,趙純均他們總結出了“九字真訣”:“中”的精神、“變”的戰略、“強”的領袖、“家”的組織、“融”的文化、“和”的環境、“集”的創新、“搏”的營銷和“敏”的運營,成為對中國模式的高度理論概括。

趙純均期望能帶領一批學者在管理學領域講好中國故事。他說:“相比項目得出的結論,‘開風氣’可能更為重要。”如今,他的手邊還留着一本于2013年出版的《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總報告》。紅色的扉頁上,“趙老師:感謝您引領我們走上中國式管理研究之路”的手書題語引人注目。題語下方,則是一串後輩學者署下的名字。

過人眼界

趙純均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

當過學生又做過同事,楊斌在趙純均身旁共事多年,稱他尤善于在不同的力量間尋找動态平衡,是一位“擰麻花的高手”。他一連枚舉出趙純均擰起的若幹“麻花”:有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有理念的國内與國際,有教師的培養與引進,也有争取資源的校内與校外。每一種平衡,無不是在凝結雙方力量後,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效。

用清華經管學院EMC講席教授陳國青的話來說,這可以歸功于趙純均的大局觀,縱觀履曆,“趙院長遠見性特别強,看問題尖銳,所以能看到清華經管學院以及全國管理教育的發展,能看到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布局”。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廈門大學原副校長吳世農對此也頗有感慨:“在每一年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年會和全國管理學院院長聯席會議上,趙老師總能高瞻遠矚,抓住中國管理教育的關鍵問題,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正确處理好數量與質量間的關系,推動中國管理教育的發展。”

趙純均又不僅僅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一旦轉換身份,他更是一位細緻入微、能将學生文章改出滿稿紅字的如父師長。

楊斌還記得大一上課時的情景,趙純均站在講台上對在場學生直言:“如果你們想當廠長經理的話,今天就選錯了。”雖然隻是初見,這位師長就在他心中描摹了一個直率、真誠、毫不粉飾的形象。此後亦從未改變。

其實,這并非趙純均的全部模樣。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俨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楊斌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趙純均。在适當的威嚴之外,他并不算嚴厲,可以稱得上和藹,也常會在結束工作後與學生直言閑聊。

楊斌回憶,趙純均曾與學生說起政策變動對部分工人命運的影響。“趙老師對他人有很強的共情,能夠感受到一件事的變化對他人際遇的改變,因而在自身工作中多有留心。”這樣的價值觀恰恰打動人心。

“趙老師以誠感人,以德服人,修身克己,無論為人,還是為學,都以長者的身份給予學生無限的溫暖和幫助。”陳曉紅曾作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與趙純均共事。她的評價是對趙純均待人接物之風格的準确總結。她說,趙純均就像一位“大家長”,“我們發自内心地感謝他、佩服他”。

是領導者,也是師長,到了享逍遙的年紀,趙純均仍未放下對中國管理教育和管理學事業發展的關切,他悉心了解領域中的點滴發展,亦參與并支持着複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的工作。

縱然有憂心之處,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态勢與對管理學人才的廣泛需求,趙純均的态度傾向樂觀。作為一份來自前輩的殷殷展望,他希望有人能夠繼續接棒,去做一些短時期内“顯示度不高”的事,讓“先進”院校幫助“後進”院校,提升整體水平,因為“成果終會體現在學生的未來成長路途上”。

點擊閱讀新聞原文:趙純均:管理的藝術(《光明日報》,2019年11月11日)

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曉雪

審核:趙燕

Baidu
sogou